发表于:2008-07-26 14:30:38
楼主
一、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优势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被认为是一个制造系统,一个把过程、加工系统、人员、组织结构、信息流、控制和计算机相集成的组合体,其目的是实现产品生产的集约化并提高竞争优势。这个系统要实现的是企业既定的且不断发展的目标(包括一些能够定量分析的目标,也包括一些尽管非常重要、但却难以定量分析的目标,如响应能力、柔性和质量服务等)。而且这个系统只有通过集成控制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并促进企业适应持续的变化(Parnby,1986)。
对于AMT所涉及的内容和体系,不同机构和学者都有各自的解释。但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加工计划(CAP)、计算机数据控制(CNC)设备、柔性制造系统(FMS)、持续加工软件(CPS)、物料需求计划(MRP)、智能机器人(IR)9种手段和方法被广泛接受并在研究中采纳(Groover,1987;Meredith,1987;Ettlie,1988;Vonderembse&white,1991;Zairi,1992;Zammuto&O’Connor,1992;Sambasivarao&Deshmukh,1995;Lei、Hitt&Goldhar,1996;Small&Yasin,1997;McDermott&Stock,1999;Heijltjes,2000等)。而Vonderembse和White还将这9种方法划分为三大类,即自动化设计类方法,包括CAD、CAE和CAPP,柔性自动化制造类方法,包括CAM、CNC、CPS、IR和FMS,以及计算机计划与控制类方法,如MRP。
传统的适应少品种、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制造技术和方法,虽然有极高的生产率,但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制造的需要,这种传统的生产制造技术和方法甚至阻碍了新产品的开发和导入,即陷入所谓“生产率矛盾”之中(Hayes&Wheelwright,1984;Skinner,1986)。而AMT的应用则能够克服这种矛盾,不仅能确保在前者制造环境下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同时能在后者状态下增进组织柔性,加快研发速度,积极导入新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从而实现“范围经济”(Lei、Hitt&Goldhar,1996;Zammuto&O’Connor,1992;Boer&Krabbendam,1992)。
Ingersoll Engineers通过对7家实施FMS系统的美国企业的研究发现,FMS可以使生产时间减少40%、设备利用率提高30%、单位生产成本降低12%、劳动力成本降低30%,同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在制品数量。Bessant和Haywood(1988)在调查50家实施FMS的英国企业时也发现,FMS可以显著减少生产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在制品数量。Ettlie、O’Tools、Goldstein和Klein的研究也同样发现,AMT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柔性。
我国学者张伯鹏等、郭重庆、杨叔子等的研究也表明,AMT的应用能够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的同时,不断引入新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困境
尽管AMT能够同时给组织带来生产率和柔性的双重改进,但并非所有应用AMT的组织都能够获得双重优势。
Voss(1988 a,b)在检测14家实施AMT的企业发现,仅有8家认为获得了生产率和柔性的提高。Fleck对澳大利亚应用IR企业的研究发现,一半的企业遇到了实施困难,而这些遇到困难的企业中的一半又不得不放弃这种技术。英国管理协会对239家应用AMT的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46%实施CAD、CAM,67%实施FMS,75%实施IR技术,但这些企业并没有从中获得绩效的改进(New&Myers,1986)。Majchrzak的研究结果显示:50%一70%的美国企业在应用AMT过程中失败了。
AMT技术本身能够支持组织生产率和柔性的提高,但具体应用和预期战略目标之间仍然有一定距离(Jaikumar,1986)。因此,学者开始关注AMT应用与组织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实践等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试图探讨或发现在成功应用AMT的企业中,AMT技术与上述组织管理环节间的配合模式(Zammuto&O’Connor,1992;Parthasarty&Sethi,1992;Boer&Krabben—dam,1992;Schlie&Goldhar,1995;Lei、Hit&Goldhar,1996;Smal&Yasin,1997;McDermott&Stock,199)。或许这些研究都从Andrews、Hofer和Schendel所提出的观点出发,即组织战略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构成之间实现匹配的基础上。
三、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与组织战略管理的关系
传统意义上,制造技术与组织战略管理间的关系表现为组织战略管理决定制造技术。当组织选择某种战略时,产品、市场定位也将随之确定。制造技术只是执行战略,将原材料以程序化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转化为成品,并送达相关市场(Skinner,1985)。而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市场反应速度加快,竞争越发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需求快速变化,制造技术,特别是AMT应用过程中的系统、人员和知识将在行业竞争中凸显组织的独特优势(Parthasarty,1990),因此制造技术不仅受组织战略的影响,相反,也将对战略制定和调整产生作用(Whelwright,1985;Hayes、Wheelwright&Clark,1988;Majchrzak,1988;Dean&Susman,1989)。
Parthasarty和Sethi(1992)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制造技术选择、柔性自动化强度(Intensity of Flexible Automation)、柔性制造能力、战略选择以及组织结构选择等7个变量的关系,构筑AMT与组织战略管理相互影响的模型,认为制造技术本身的演化与组织战略相互影响,战略制定和调整不再仅仅是“由上至下”的过程,也伴随着“由下至上”的过程;制造技术、特别是AMT应用绩效的高低取决于其是否与组织战略相匹配。
Schlie和Goldhar(1995)研究了美国7家成功实施AMT的企业,从竞争能力的角度建构了AMT与组织战略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区分或确定企业的战略选择不能仅参照产品价格,还要考察质量、便利性、服务优质性、吸引力、长期关系和反应速度等因素。而AMT应用不仅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促成企业产品的低价格,还能实现其他必要的竞争能力要素。由此,他们认为企业的战略设计不能仅考察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这三种一般战略模型,因为在AMT的应用环境下,三种模式必然产生交叉,而只采用其中一种只会囿人“误区”。
四、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Troxler和Blank认为,AMT的实施将对投资、增长、技术定位、员工人际关系、市场定位、劳动力构成、组织结构以及运作管理产生战略性的影响。成功地应用AMT有别于传统条件下的组织/管理实践,因为AMT实施前和实施后,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变化,其他组织结构、组织能力、组织文化都将发生改变(Zammuto&O’ Connor,1992)。
Zammuto和O’Connor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两种形式:控制导向结构和柔性导向结构(在组织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组织结构应用AMT导致结果的不同),模型如图1。他们认为组织越强调控制导向,AMT应用失败的可能性越高;而越强调柔性导向,应用的成功性越高。强调控制导向的组织如果要实施AMT,之前必须增进文化和组织结构的柔性。控制导向的组织应用AMT的成本也必然高于柔性导向的组织。
Boer和Krabbendam认为AMT应用需要组织结构条件的支持,具体表现为:在日常运作、维护、产品设计、流程改造、质量控制以及规则制定等环节中,多技能团队应体现出积极的作用;全能的管理者作为润滑沟通的桥梁;专家(或专家团队)不涉及日常管理、过程计划和质量控制,只是在需要整合处理问题时才出现。
Gupta、Chen和Chiang通过对101家企业制造经理的问卷调查,检测了组织结构与AMT的配合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官僚式的组织结构中,AMT无法实现预期绩效;非集权化的组织结构中,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