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志愿者们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了抗震救灾的战场,他们护理伤病员、搬运物资、搭建帐篷、捐款捐物、维持秩序……志愿者们心中怀着同胞之爱奔忙在灾区,他们不求任何回报,只为了一个目标:“为灾区尽点力”。
他们无私的奉献,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现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他们的义举,他们的热忱,他们的力量,令世人为之动容。
“我在九洲体育馆,忙得很,这边受灾群众太多,听不清楚,不和你说了。”这是57岁的胡开华在电话中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句话。
5月14日晚9点多,绵阳九洲体育馆受灾群众安置点门口,忙碌了8个多小时的胡开华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
5月16日上午9点,胡开华走了,成为此次抗震救灾中倒在志愿者岗位上的一位勇士。
那一刻,胡开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那一刻,胡开华舍己为人、义无反顾的精神给灾区人民奉献了他最真挚的爱。
在灾难突至之际,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像胡开华一样,把“崇高”二字书写在了灾区大地上。
阿坝州团委副书记尼玛措就是其中一位。地震刚一发生,尼玛措从马尔康徒步走进震中汶川县城。直到今天,尼玛措也记不清她是怎样走到汶川的。她的腿被飞来的石块击伤了,仍全然不顾,只想着尽快赶到震中汶川,去帮助亟待帮助的人们。因为是自发走进汶川的,没有人给她派任务,于是她就主动召集志愿者,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进入汶川的“生命通道”打通了,救灾物资运进来了,有时一天就有上百辆车。为了减轻部队官兵的负担,使救灾物资尽快分发到受灾群众手中,她又率领志愿者队伍去搬运救灾物资。“灾难发生了,大家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相互关爱。”尼玛措说,“我就是想尽量多做些事情,需要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很多志愿者在灾区各个角落默默无闻地从事着救援工作,他们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陈岩是广东东莞一家企业的老总,地震发生的当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带着捐赠物资赶到绵竹。曾经从事过救援工作的他,毅然投入现场搜救,最艰难的一次救援,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他开着自己的车,跟随国家救援队从都江堰转战绵竹,又从绵竹转战北川,和救援队员们一起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说,“只要还能找到活着的人,我就不会离开,会一直坚持下去。”还有一位企业老总,不声不响地在江西志愿者车队当了一名司机,他和其他志愿者每天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昼夜不停地运送伤员和物资。他说,“我当司机也是支援灾区!”在江西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中有一位编外队员,他是家乡在重灾区绵竹市的朱劲刚。地震发生后,他迅速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队,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为第一批志愿服务队队员,他就自己从江西跟着志愿服务队来到四川,做了一名编外志愿者。虽然是编外人员,但在服务队后勤组,朱劲刚干起活来从不惜力,志愿服务队多次动员他回家看看老家的亲人,都被他毅然拒绝。他说,自己来四川不是为了小家,而是要与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共同战斗,为更多的受灾群众服务。
开辟道路,徒步也要提前抵达;循声救困,徒手也要全力救援。当地震灾害袭来时,我们从志愿者身上看到的不仅有中华儿女的凝聚力,还有一种高尚、真挚的博大之爱。
在四川地震灾区,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小分队的13位成员,都是河北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他们曾因在年初自发奔赴湖南郴州支援当地抗击雨雪冰冻灾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唐山“十三义士”。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十三义士”再次紧急奔赴灾区。带头人宋志永说,唐山经历过大地震的痛,也感受过全国人民的爱,如今正是唐山人回报这份爱的时候。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晚,宋志永就只身一人踏上奔赴震区的路。他先从唐山打车到北京,飞机票买不到,他就坐火车到郑州,然后又花1600元钱租车赶到西安,再转车到绵阳,听说北川灾情最重,他马上搭乘一辆摩的,终于在14日早上到达北川县城。宋志永一边让他的12位唐山兄弟组织捐款开赴前线,一边加入到北川的救援行动。14日白天,他跟解放军救援队一起,从倒坍楼房中救出8人,晚上又和战士们从废墟中救出3名儿童。
第二天,12名唐山兄弟赶到,其中有好几个人具有矿山救援的经验,他们组成“唐山青年志愿者突击队”,穿梭于北川重灾区的废墟中。15日当天,这支队伍救出3人,和解放军配合抢救出4人。在北川震后最关键的头3天时间里,这支突击队共救出25名幸存者,挖掘出遇难者遗体60多具。
宋志永和他的团队还为晓坝镇、茶坪乡即将赴云南读书的200余名受灾儿童捐了1.1万元现金、700多元生活用品。
为了这份感恩情怀,宋志永和他的兄弟们不惜举债救灾。宋志永说,他前些年做旅游生意攒了点钱,但抗雨雪冰冻灾害时花了近4万元,这次救灾后他家“已经没几个钱了”。与宋志永一道的王保国、王保忠、宋志先、杨国平等人,也都欠了1万元到2万元不等的债务。
河北唐山慈善总会,长长的走廊里等待捐款的人们排成长队。工作人员说,很多人捐款时不留姓名,只说一句“唐山人”或是“感恩的心”转身就走。有人说,汶川大地震深深地触动了唐山人的心,因为他们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故而感同身受;因为他们接受过无私的帮助,故而最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在绵竹汉旺镇的东汽中学,唐山抢险救援队队长于兴为说,“唐山人民回忆最多的不是灾害,而是历经岁月淘洗沉淀下的爱的力量。32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回报这份爱心!”
除了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唐山人,还有很多受灾群众在接受过帮助后,加入到了帮助他们的志愿者队伍中。
北京城市学院大二学生熊述娟回乡期间遇上地震,痛失亲人的她主动加入救灾志愿者的行列,在当地受灾群众安置点协助开展医疗护理、救灾物品分发等工作。
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瓦窑村村民李青松,被埋104小时获救后成为志愿者。他也是在创造生命奇迹的获救者中第一个加入志愿者队伍的。
广东医生黄宝武和亲人一起来四川旅游,一场地震夺去了他9个亲人的生命。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因为他知道灾区需要医生。
什邡雍城中学的高二女生赖婷婷,失去双亲后成为志愿者。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失去了父母,但我还有我的国家和我的老师同学,我不能再失去他们!我应该把父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去温暖那些和我一样不幸的人,让他们和我一样学会坚强。”这就是许许多多接受过帮助后又去帮助别人的志愿者的心声,他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真诚奉献,实现着爱的传递。
陶相臣在黑龙江省鹤岗市办了一家米业公司,得知地震的消息后,他向灾区捐赠30吨“爱心大米”,自己开车奔波3天3夜,行程4000多公里,穿越7个省份,经历两次余震的危险,将这批粮食送到了四川绵阳、广元灾区。回到黑龙江后,他有了新的计划,准备资助30名至50名灾区的孩子。
这次抗震救灾,绵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后共接待了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15岁。当地志愿者涂文兴分配到的主要任务是登记志愿者名单。之所以要登记,涂文兴解释说,是为了将来写感谢信,“我们灾区人民会记住他们的!”据四川团省委统计,汶川大地震发生至今,已有来自国内外的130万名志愿者到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震区之外的全国各地,还有难以计数的人们在以各种方式为抗震救灾出力。众多无法赶往灾区第一线的人,纷纷捐钱、捐物、献血、抢运救援物资、护理从灾区转运出来的伤员。志愿者成为了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个行列,他们所表现出的精神让人深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