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5-23 17:53:00
楼主
现代快报5月23日报道 请记住这15个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君伟、刘志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于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5月14日,他们从4999米高空冒险空降茂县地震灾区;20日,他们完成任务,安全返回成都。
15勇士,4999米高空从天而降!6天6夜,他们冒着多次余震,翻山越岭,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
这次救灾中,15名伞降勇士出色完成了伞降灾区的救援任务,并由此而受到海内外的高度评价和关注。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英雄队伍?他们经历并攻克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昨天,完成任务后正在进行休整的15名勇士,在成都某军用机场接受了快报记者的专访。
背景
高空4999米
伞降灾区
5月14日11时24分,一架大型运输机从成都某军用机场起飞,飞向此次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
灾情如战情。这是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由于茂县为高山峡谷地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伞降难度很大,平时训练中只需在数百米高度跳伞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实施伞降。
担负此次重任的是空降兵特种大队的100名官兵。
11时47分,飞机飞临茂县上空。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第一个跳出机舱。
第一批7名伞兵离机后,第二批8名伞兵也接着实施了伞降。
飞机第三次飞抵茂县上空。机舱里,剩余的伞兵们已分成两排站了起来……此时,飞机舱门却缓缓关上了。
“15位官兵安全着陆到了预定地域后,迅速发来报告:地面地形情况复杂,不利于大队人马实施高空空降。”空降兵特种大队伞训主任吕造说,另一方面,天气情况也在变坏,加上剩余85人所用的伞具都是圆伞,不像前15位先遣队员所用的翼伞一样灵活抗风,所以上级决定,取消剩余人员的空降行动。
15名空降兵成功着陆后,迅速与茂县县委、县政府取得联系,于15时许第一次传回了茂县灾情。他们依靠携带的2部海事卫星电话,每半小时与指挥部联系一次。
综合
“大校队长”第一个跳出机舱
一身迷彩,英姿飒爽,记者昨天见到这15名伞降勇士时,他们正围坐一起总结这次任务的执行情况。6天6夜深入山区进行高强度的侦察和救援,他们的脸上带着疲惫 ,但个个仍然精神抖擞。
15名伞降勇士的领队是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今年48岁,劳累使得他的嘴唇起了好几个水泡,但他对记者笑了笑:“今天还好看些了。”
14日中午,当飞机到达重灾区茂县上空时,15名勇士已全部完成了跳伞准备工作,李振波第一个跳出机舱。这位有着30年“伞龄”的大校,在战士们眼中任何时候总是冲在前面。昨天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只想着一点:一定要把全队成功地带下去,一定要完成救援任务。
可当他跳出机舱后,主伞却没有开,跟在他后面第二个跳的于亚宾少校,见此情形急坏了:“队长的伞怎么还没开呢?”可高空根本无法交流,他只能一边下降一边关切地看着队长。只见李振波不慌不乱,沉着操作,降到大约700米高度时,备份伞打开了……
4999米伞降超越极限,读秒手动开伞
这绝对是一次超越极限的伞降。当时飞行的高度是海拔4999米,空气十分稀薄,勇士们感觉到胸口有些闷,一些常规操作也无法正常进行,例如,开伞器设置的跳伞高度是4000米高度,此时已超出近1000米。通常情况下,只要4秒钟主伞没开,就要进行手动开伞。于是他们在跳出舱门后便开始读秒:“0001、0002……”
“周围的环境、地面的情况非常复杂!”茂县是高山峡谷地形,境内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峰比比皆是,“当时什么都看不见,再加上地震导致灾区通讯中断,既没有地面指挥引导、地面标识,也没有气象资料。”这样的难度,在伞降史上极其少见。特别是当高度降低,能见度加大后,连经验丰富的队长李振波也有些吃惊,“不但山高,而且水流速度非常快,房屋也比较多,一旦着陆在任何一个这样的地方,后果都不堪设想。”
“那你们跳出机舱的时候到底怕不怕?” 记者问。
“不怕。”勇士们异口同声。他们坦言,尽管这次的难度要大好多倍,但是相对于平时的训练而言他们反而不感到害怕,“心里好像只剩下救灾的迫切,来不及想别的。”
出舱后,勇士们的第一感觉是“冷”,一侧就是雪山,寒风扑面而来,吹得手都发麻。当时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而他们只穿了一套迷彩服。
数着伞花一朵不少,队长放心了
由于飞机在空中处于运动状态,如果15个人一次跳出去的话,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跳的人降落地点容易出现较大偏差,影响到着陆后集中的速度。所以,15人分成两组,第一组7个人、第二组8个人。当第一组的7个人全部出舱后,飞机转了个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组开始跳。
“在高空俯瞰汶川,感觉就像一块小菜地那么大。”勇士们说,要想从海拔4999米的高空跳下的15个人,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的要求是‘高空选片、低空选点’,一边降落,一边寻找着陆位置。”
第一个跳下去的队长李振波,准确地选择了一块空地作为降落点,他着陆后迅速给后续队员作着引导。“我仰着头看天空,这一拨跟我跳下来的有6个,我就数着天上的伞,一个、两个、三个……看着6把伞全都撑开了,我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很快,第二组队员也顺利着陆。两组分别迅速集合,按照此前的约定,他们将分头赶往茂县县委、县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地面上,乡亲们跟着降落伞激动奔跑
回想在茂县着陆那一刻,勇士们的心情依旧没有平复。12日强震发生后,汶川、茂县等几个重灾区通讯全部中断,很多道路被封死,这还是震后第一次进入重灾区。“飞到150米高度的时候,地面看得越来越清楚,我们的心里也越来越难过,很多房子倒塌,城里的乡亲们全部躲在了外面,街上、广场上……”
当乡亲们突然发现天空出现一朵一朵降落伞时,地面上一片沸腾,人群涌动着,“我们的降落伞操纵到哪里,他们就跟着我们到哪里。”乡亲们激动地奔跑着,向每一朵降落的伞花涌过去。当勇士们着陆收好伞后,大伙儿围上前去,争先恐后地握住他们的手,连声说:“太好了,这下我们有救了!”“谢谢你们!”一位大爷老泪纵横:“娃娃们,你们辛苦了!”
此情此景,伞降勇士们的鼻子也酸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但是他们没让眼泪落下来,“我们要坚强,特别是在灾区的百姓面前。”
一路翻山越岭,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
几位乡亲带路,两组勇士很快在抗震救灾指挥部集合。他们的到来,让此前因为通讯中断而毫不知情的茂县县委、县政府也激动不已。
来不及休息,勇士们立即详细了解了当地灾情,并且迅速汇总,用携带的通讯设备向上级作了汇报。这时,离他们着陆不过40分钟左右。而这次汇报,也是第一次来自灾区一线的汇报。当天下午,伞降勇士们一分钟也没有休息,而是就地开辟直升机降落场,为后面的空投提供场地。
第二天一早,15名勇士启程了,他们将一路向震中汶川挺进。因为强震导致山体移位,通往汶川的路早已被山石封死,勇士们只能徒步突击,翻山越岭。一路上,他们还肩负着侦察灾情的重任。就在茂县境内,有两个水电站受损严重,很可能发生决堤,他们立刻与当地政府联系,及时展开救灾行动,避免了新的灾情。
冒着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15名勇士徒步220公里,先后抵达7个乡55个村庄,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对布置下一步救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