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新时代,企业纷纷推动数字化转型,希望实现从产品研发、供应链协同,到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全价值链数字化。在这一愿景中,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作为核心支撑平台,被赋予了“实现全面数字化”的期待。那么,PLM 系统真的能做到“全面数字化”吗?本文将从 PLM 的价值边界、数字化覆盖范围、与其他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PLM 的核心价值,在于对 产品相关数据 的统一管理与过程管控,包括:
产品结构(BOM)
CAD/CAE/仿真模型
技术文件与标准
变更管理(ECN/ECO)
项目管理与研发流程
质量管理(QMS)
这些内容都围绕一个关键词:产品数据主线(Digital Thread)。
因此,PLM 是企业数字化的核心系统,但它的侧重点并不是“全面管理企业”,而是“全面管理产品”。
从功能覆盖来看,PLM 在下面几个方面具有高度数字化能力:
PLM 系统可以将:
产品图纸
三维模型
设计参数
工艺设计
仿真结果
全部数字化管理,实现从概念到发布的完整数字链。
这是 PLM 最核心、最成熟的数字化能力。
PLM 通过流程编排与权限控制,实现研发全流程数字化:
需求 → 方案 → 设计 → 仿真 → 评审 → 发布
全过程在线、可审计、可追溯
这使得企业从文件驱动变成数据驱动。
PLM 打通研发、工艺、制造采购的协作:
工艺师基于 PLM 的模型编制工艺
供应链基于 PLM 的设计数据采购零部件
质量部门基于 PLM 的版本和变更进行审核
实现统一的数据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
数字孪生离不开:
数字模型
产品实时配置
版本结构
这些都在 PLM 平台中形成,为制造与运维孪生产生提供基础。
虽然 PLM 很强大,但它并不能替代所有信息系统,也不能实现所谓“全企业数字化”。
以下这些领域不属于 PLM 的职责:
如:
生产排程
设备监控
上料条码
工位执行记录(SFC)
车间数据采集(SCADA)
这些属于 MES、APS、SCADA 等系统的工作。
PLM 不负责:
采购流程
库存管理
财务核算
订单履约
客户关系管理
这些是 ERP/CRM 的职责。
如:
HR(人力资源)
财务数字化
内控、OA
预算管理
PLM 不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层面的流程。
例如:
设备运行监控
现场传感器数据采集
售后运维系统(EAM/CMMS)
这通常需要 IoT 平台与运维系统提供。
PLM 不是万能的,但 PLM 是所有数字化系统中的“核心神经中枢”。
它负责 产品主数据 和 研发主流程,为其他系统提供唯一产品基准。
企业数字化的主逻辑是:
PLM 管设计 → MES 管制造 → ERP 管经营 → CRM 管客户PLM 作为数据源,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但不是终点。
五、要想实现“全面数字化”,需要与 PLM 打通的生态体系
全面数字化 = 多系统互联,而不是单一 PLM 完成所有工作。
⭐ 实现全面数字化的关键是——系统集成:
PLM ⇆ MES
PLM ⇆ ERP
PLM ⇆ SCADA
PLM ⇆ CRM
PLM ⇆ IoT 平台
只有形成数据流动和业务联动,才能构建完整的数字化价值链。
随着技术发展,PLM 也在不断扩大边界:
PLM 正从“产品数据平台”进化为“数字产品核心平台”。
它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起点,但需要 ERP、MES、CRM、IoT 等系统形成完整生态,才能实现企业级的全面数字化。
楼主最近还看过


客服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