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D打印技术专业应用拓展,单一聚合物材料在强度、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能上的局限愈发明显。为了满足实际工况需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为目前 FDM 3D打印最具代表性的高性能材料之一。

一、为什么碳纤维增强材料这么“强”?
碳纤维(Carbon Fiber, CF)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在热塑性基体(如PA、PETG、PEEK等)中引入短切碳纤维,有以下优点:
提升强度和刚性:碳纤维的弹性模量远高于常见聚合物,因此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同时,在材料承受弯曲应力时,弯曲强度更高的碳纤维会成为主要的承力单元,有效阻止裂纹扩展,防止材料断裂。
耐热性能提升,减少翘曲:碳纤维具有较高的导热率,并能抑制聚合物的热膨胀,从而有效降低打印过程中的收缩和翘曲。加入碳纤后,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会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对于结晶型材料(如 PET、PA),提升幅度尤为显著。
二、eSUN易生碳纤系列材料选材指南
选择3D打印材料时,我们通常需要考量两个核心维度,打印适配性与力学性能表现。打印适配性直接影响成型件的表面质量、翘曲控制和打印成功率,力学性能则是判断材料是否能进入功能性应用的关键。


1.从打印难度上看:
PLA-CF、PETG-CF、ABS-CF等材料都相对易于打印,尼龙碳纤材料上手难度相对更高。
2.从性能特点上看:
PET-CF是强度最高的材料,耐化学性能优异,退火后的热变形温度处于较高水平,适合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高强应用!
PA-CF则拥有出色的强度、抗冲击性、耐热性和耐化性,但尼龙材料具有吸湿性,因此,它更适合应用于高温高耐久环境,例如发动机零部件、燃油管道部件、连接件、齿轮轴承等。
PA12+CF 虽非力学性能最强的材料,却以强度、韧性与稳定性兼具,成为性能均衡的“全能型”代表。同时,其在抗冲击、轻量化与低吸湿方面表现突出,因而在无人机、航空航天及运动装备等领域备受青睐。
三、eSUN易生碳纤系列材料分类及简介
在不同基材中加入碳纤维,对材料性能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性能特点及使用场景的不同,我们将eSUN易生碳纤系列3D打印材料分为入门级和专业级两个类别。
1.入门级:碳纤维增强3D打印材料
PLA和PETG是常见的消费级3D打印材料,通过加入少量碳纤维材料,可以提升PLA、PETG的强度和刚性,使其更适合打印工具、产品功能原型以及一些对刚性有要求的结构件或零部件等。不同于专业级碳纤维材料,PLA-CF、PETG-CF更加易于打印,且有更加丰富的配色,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基于PETG的耐候性特点,PETG-CF拥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户外或潮湿环境等。

2.专业级:碳纤维增强3D打印材料
除了常见的 PLA 和 PETG,eSUN易生还推出了PET-CF、ABS-CF、PA-CF、PA12+CF等一系列碳纤增强3D打印材料。

ABS-CF

ABS是常见的工程塑料,加入碳纤维后,ABS-CF更坚固、耐高温、且不易变形。ABS-CF还具有轻量化的特点,同样的模型,ABS-CF打印件的重量比PLA-CF低13%,比PET-CF低25%。
打印困难户也不必担心,碳纤材料大幅改善了材料的翘曲,尺寸精度显著提升。
PET-CF

PET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塑料瓶、汽车零件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在加入碳纤维后可以显著提升其力学性能,目前,PET-CF是eSUN易生碳纤复合材料体系中强度刚性最高的材料。此外,基于PET基材特性,PET-CF还具备低吸湿的特点。在打印性能上,虽然有一定的上手门槛,但打印精度较高。
总的来说,PET-CF可适用于高温高湿严苛环境,兼具耐热、耐水汽与结构稳定性,具体可应用于高温管道及连接件、耐高温耐水蒸气设备、耐高温夹具、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等严苛环境场景。
*温馨提示:为了达到更优的耐热效果,建议对打印模型进行退火处理。
PA-CF & PA12+CF

PA-CF和PA12+CF都是以尼龙为基材开发的碳纤增强材料,兼具高强度与耐高温性能,具备出色的自润滑性和抗疲劳抗冲击性。同时,因碳纤维的加入,它们都具备出色的尺寸稳定性与抗翘曲性,能满足机械、汽车等对结构件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在差异性方面,PA-CF以通用尼龙为基材,刚性和耐热性更强;PA12+CF以尼龙12为基材,吸水率更低、尺寸稳定性更好、耐候性更强。PA-CF 更适合对强度和耐热要求高的机械部件;PA12+CF 则在轻量化与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更优。
四、eSUN易生碳纤系列材料打印注意事项
1.为了保证碳纤材料正常打印并且力学性能最佳,打印前均建议干燥处理;
2.碳纤材料易磨喷嘴,建议使用硬化刚喷嘴;
3.碳纤材料刚性大,易折断,因此,建议料管不要过长或弯折角度过大,不推荐使用AMS!
碳纤维增强3D打印材料不仅是功能原型的重要选择,更逐渐进入中小批量终端零件生产环节。其“高强度、高刚性、低热膨胀”的特性,使其成为未来增材制造向工业化迈进的重要材料体系。


 
         客服
        客服
         
         
         小程序
        小程序
         
         
         公众号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