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化巡检的 “生死考验”
在炼油厂的常减压装置区,夏季地面温度能烤熟鸡蛋,管廊上方的蒸汽管道散发着 300℃的热浪。这是巡检工老张每天的工作环境 —— 背着 20 斤重的检测仪,穿越高温管廊,攀爬钢制爬梯,检查每台泵的振动、每个阀门的状态。

“最怕的是泄漏,” 老张说,“去年隔壁厂的催化装置漏了丙烯,巡检工没及时发现,差点出大事。” 传统石化巡检就是这样一场 “生死考验”:
安全没保障:受限空间里可能有毒气,高温设备可能烫伤,2023 年行业就有 28% 的安全事故和巡检有关;
效率低得离谱:一个千万吨级炼油厂有 2000 多个检测点,人工一天最多查 30%,漏检、错检是常事;
数据没法用:记在本子上的参数,回头录入系统时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想分析设备趋势都没数据。
2023 年,老张所在的炼油厂引入 4G/5G 物联网技术改造巡检系统,现在他坐在空调房里就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二、给产线装 “神经末梢” 和 “千里眼”
改造后的巡检系统,就像给石化产线装上了 “智能神经系统”,能看、能听、能说话:
1. 设备状态 “自己说”
2. 机器人代人 “闯禁区”
3 台防爆巡检机器人成了老张的 “替身”,它们顶着 Ex dⅡCT6 的防爆认证,敢进管廊、爬塔区,哪里危险去哪里;
机器人带着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能自己绕开管道障碍,还能识别阀门是开是关,准确率 98%,比人眼还靠谱;
遇到可疑情况(如气体浓度超标),机器人会停下来反复检测,数据实时回传,工程师远程指挥它多角度拍摄。
3. 数据传输 “高速路”
用的是物联网卡建的专用网络,就像给数据开了 “VIP 通道”,在高温、高电磁干扰的装置区,信号也稳稳的,丢包率不到 0.3%;
5G 网络速度快,机器人拍的 4K 视频秒传到平台,工程师放大画面能看清阀门上的刻度;
关键数据(如气体泄漏报警)优先传输,10 秒内就能推到手机上,比人工跑现场快 10 倍。

2023 年改造完成后,炼油厂的巡检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安全多了,没人再拼命
人工进高危区域的次数少了 80%,老张说:“现在不用天天钻管廊了,夏天也不会中暑了,家人也放心了”;
泄漏检测响应时间从 7 天缩到 10 分钟,去年有次换热器漏了,系统 10 秒报警,机器人 5 分钟到现场,没等介质大量泄漏就处理了;
2023-2024 年度没发生一起巡检相关事故,安全奖金拿得踏踏实实。
2. 效率高了,数据还靠谱
设备参数 15 分钟更一次新,以前 2 小时才记一次,现在能捕捉到瞬间的异常波动;
机器人一天能跑完所有检测点,比人工快 5 倍,漏检率从 15% 降到 2%;
数据存在平台里,想查哪台设备去年的振动值,鼠标一点就出来,分析设备趋势再也不用翻记录本。
3. 停机少了,钱省了不少
非计划停机从一年 3 次降到 0.5 次,一次就少损失数百万,光这就省了超千万;
加热炉清焦周期延长了 15 天,一年多产了不少油;
机器人代替人工,一年省了数十万人工费,设备维护费也降了 20%。

老张所在的炼油厂改造花了多少钱?值不值?
初期投入主要是传感器、机器人和路由器,摊到每吨原油上没多少钱,政府还有智能化改造补贴;
一年省的损失和人工成本就有近两千万,不到 2 年就回本了;
用的技术都是成熟的,只要有 4G/5G 信号的石化厂都能装。
现在,老张逢人就说:“以前巡检是拿命换钱,现在靠技术挣钱,这才是石化行业该有的样子!” 随着技术普及,未来会有更多石化厂告别 “拼命” 巡检,走向智能安全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