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 物联网破解二次供暖难题:室温均衡率 98%,采暖费降 22% 点击:5 | 回复:0



fifisimIOT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272帖 | 2回
  • 年度积分:233
  • 历史总积分:383
  • 注册:2024年9月25日
发表于:2025-08-08 11:21:39
楼主

一、老旧小区的供暖 “老大难”

每到供暖季,北方某省会城市 “阳光小区” 的业主群就炸开了锅:
“我家客厅才 16℃,穿着羽绒服看电视!”
“我们顶楼热得开窗,楼下却冻得投诉,这暖气咋供的?”
“每月交 2000 多采暖费,温度却不达标,太不合理了!”
这些抱怨背后,是传统二次供暖系统的三大硬伤:
  • 调节凭感觉:换热站师傅每天去现场看仪表盘,凭经验调阀门,供水温度忽高忽低,有时白天烧太热,半夜却降温;

  • 问题查得慢:去年冬天管道漏水,师傅们挖了 3 天才找到漏点,整栋楼停暖,住户冻了两晚;

  • 计费不公平:不管家里热不热,都按面积收费,住顶楼的多交钱还挨冻,住中间的少交钱却过热。

2023 年,小区引入 4G/5G 物联网技术改造后,这些问题竟神奇地解决了 —— 室温达标率从 70% 涨到 98%,采暖费平均降了 22%。

热力管网.jpg

二、物联网给供暖系统装 “智慧大脑”

改造后的二次供暖系统,就像给小区装了个 “神经中枢”,能看、能算、能调:
1. 到处都有 “温度计”
  • 换热站里,传感器盯着供水温度、压力,精确到 0.5℃;

  • 每栋楼门口装了热量表,算清楚这栋楼用了多少热;

  • 每家每户客厅墙上多了个小盒子,实时测室温,数据自动传到平台。

这些数据通过 4G/5G 路由器汇总,师傅在办公室电脑上就能看到哪户热、哪户冷,不用再挨家挨户跑。
2. 数据传输 “高速路”
  • 用物联网卡建了专用网络,数据传输像走 “ETC 通道”,不堵车、不泄密;

  • 哪怕是地下室的管道传感器,信号也稳稳的,不会断网;

  • 5G 网络速度快,室温数据 10 秒内就能传到平台,师傅调完阀门,住户很快就感觉到温度变化。

以前数据滞后半天,现在实时更新,调节速度快了 8 倍。
3. 自动调节 “不偷懒”
平台里的算法像个 “智能管家”,会根据天气调温度:
  • 白天外面零下 5℃,就让换热站多烧点,供水温度提到 55℃;

  • 半夜气温降到零下 15℃,自动把温度调到 65℃;

  • 哪家室温低于 18℃,悄悄把入户阀门开大;哪家超过 22℃,就关小一点,不浪费热量。

阳光小区的王师傅说:“以前每天跑 3 趟换热站,现在坐在办公室喝着茶,系统自己就调好了,省老劲了!”

方案2.jpg

三、改造后,小区变了样

2023 - 2024 供暖季,阳光小区的变化让住户们惊喜:
1. 家里不冷了,也不热过头了
  • 最明显的是温差小了,以前顶楼和一楼差 5℃,现在最多差 1℃;

  • 半夜再也不用盖两床被子,白天也不用开窗降温,舒适度高多了;

  • 投诉量从每月 27 起降到 2 起,业主群里终于安静了。

2. 暖气费降了,账也算得明白
  • 按热量计费后,家里没人时调低点温度,每月能省几十块;

  • 小区整体能耗降了 26.8%,物业说今年采暖费标准降了,大家都少交钱;

  • 平台能查每天用了多少热,明明白白消费,没人再抱怨 “花冤枉钱”。

3. 出问题修得快,不挨冻了
  • 去年管道漏水,系统 10 分钟就定位了漏点,师傅们 2 小时就修好了;

  • 换热站的泵坏了,平台提前预警,半夜没人时就换好了,没影响住户取暖;

  • 整个冬天没停过暖,大家都说 “这才是合格的供暖”。

  • 供热管网.jpg

四、其他小区能学吗?
阳光小区的改造花了多少钱?值不值?
  • 初期投入主要是传感器和路由器,摊到每户几百元,政府补贴了一部分;

  • 每年省的电费、人工费就有数十万元,3 年就能回本;

  • 用的都是成熟技术,4G/5G 信号覆盖的小区都能装。

物业李经理算了笔账:“以前光处理投诉就焦头烂额,现在省了人力,住户满意,我们也轻松,这钱花得值!”

随着技术成熟,物联网改造成本还在降。专家说,未来三年,北方 80% 的老旧小区二次供暖系统都有望完成升级,让 “温暖又省钱” 的冬天成为常态。

设备流量卡3.jpg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