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场景对照表+成本计算公式)
选型第一定律:场景决定性能冗余度
场景类型 | 推荐系列 | 关键指标 | 典型型号 |
---|---|---|---|
产线PLC控制 | UNO系列 | 宽温(-25~70℃)、抗振动、多COM口 | UNO-2484G |
机器视觉检测 | MIC-7500系列 | 多PCIe插槽、支持GPU加速 | MIC-7530AI |
户外智慧交通 | ARK系列 | 无风扇设计、IP40防护、宽压输入(9~36V) | ARK-2121L |
高精度运动控制 | PCIE-1800系列 | 实时以太网(EtherCAT)、高速DI/O | PCIE-1818 |
避坑提醒:
勿用普通IPC替代车载工控机!震动环境下硬盘寿命缩短80%
视觉项目慎选Atom处理器,OpenCV处理延迟可能超200ms
(成本敏感场景的精准匹配方案)
推荐:Intel Celeron J1900
优势:15W低功耗,支持-40℃启动
性价比测试:同时运行16台Modbus RTU设备,CPU占用<35%
推荐:Intel Core i5-1135G7
关键指标:AI推理性能 3.2TOPS,支持TensorRT加速
实测数据:处理1080p视频流+人脸识别,帧率可达25fps
推荐:ARM架构 RISC处理器
优势:无机械硬盘、全固态设计,MTBF >10万小时
(接口不足引发的隐性成本计算)
math
复制
隐性成本 = 扩展卡成本 × 数量 + 兼容性调试工时 × 200元/小时必查接口清单:
工业现场必备
DI/O数量:至少16路光耦隔离输入
COM口:RS-485需带防雷击保护(如研华ADAM-4520隔离模块)
未来升级预留
PCIe x4插槽:用于运动控制卡/视觉采集卡
M.2 B Key:5G模组扩展(研华EKI-1525系列)
四、环境适应性:参数背后的真相
(实验室数据 vs 现场实测对比)
参数 | 实验室值 | 现场衰减系数 | 应对方案 |
---|---|---|---|
工作温度 | -40~70℃ | 粉尘覆盖后↑15℃ | 加装防尘罩+强制风冷 |
振动耐受 | 5Grms | 传送带旁↑300% | 改用无机械硬盘型号 |
湿度范围 | 10%~90% | 冷凝水导致短路 | 主板涂覆三防漆 |
压力测试脚本:
bash
复制
stress --cpu 4 --io 2 --vm 1 --vm-bytes 1G --timeout 72h观察72小时连续运行稳定性
兼容性检查表:
现场设备通讯协议(Profinet/EtherCAT等)
上位机软件.NET Framework版本
成本核算模板:
excel
复制
总拥有成本 = 硬件采购价 + (故障停机损失 × 预计年故障次数)
替代方案对比:
旧设备改造 vs 新机采购
工控机 vs 工业平板方案
案例1:食品厂高温高湿环境
痛点:主板腐蚀导致3个月故障
方案:研华UNO-2472G + 不锈钢外壳(IP69K防护)
效果:设备寿命从6个月延长至5年
案例2:智慧交通边缘计算
痛点:视频分析延迟高
方案:MIC-7700 + Intel OpenVINO工具包
结果:车牌识别响应时间从800ms降至1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