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 Seek与中美科技竞争 点击:106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23帖 | 9回
  • 年度积分:3
  • 历史总积分:1106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5-02-08 11:17:58
楼主

春节期间,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我们聊起了中美的科技竞争,自然也就聊起了Deep Seek。


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现在看来,这个观点似乎需要重新思考了。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肯定比美国要弱,但中国却往往具备快速跟随的能力,并依靠这种能力取得商业成功。


快速跟随时,需要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想法和创意,但却不一定采取后模仿国外的技术线路,有可能在技术实现上另辟蹊径。DeepSeek其实就是这样。专利基本上是保护的技术实现方法的,却不保护“思想”。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利用美国人的思想,发展自己的技术,取得更好的商业成功。现在想来,中国很多高技术,其实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国几乎没有发明什么重要的新技术,但却有些新技术(如大疆)做得很好、世界领先。我预计,世界领先的新技术可能会越来越多(当然,主要是民企)。


我的朋友是美国科技公司的高管。她发现:遇到新问题时,美国的同事往往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但是,如果一旦有了想法或思路,华人实施的能力,却可能比美国人要好。


如此说来,未来中美竞争很可能形成这样的情况:美国人提出一个新技术不久,中国人马上研制出更好、成本更低的技术出来,并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一点,有点像当年的日本与美国的竞争。这样,美国的创新优势可能就变成了美国原创、先发、创意方面的优势,而未必是商业竞争的优势。这大概是美国人特别担心的地方。


中国人在创意方面落后,但在技术实现方面却有优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中国人吃苦耐劳,一个是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完整。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也谈到了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在我看来,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是中国,还有德国和日本。即便是这三个发达国家竞争。美国也很麻烦:美国人均GPD8万多美元,美国的精英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高科技产业。如果美国制造业要抢夺人才,行业的产出就要与自己的金融和高科技竞争;也就是说,美国的制造业人均GDP大约也要在8万左右,才能避免人才流失。但是,同样是制造业、同样的是高端制造,德国的人均GDP只有5万,日本还不到4万。别说中国,美国如何与德国和日本竞争?这就像富家人的孩子,很难和穷人的孩子竞争。高科技的价值,本质上是服务于制造业的。


美国的优势是金融和高科技(如信息产业)。金融的价值和优势,往往在支持高科技创新(前面的文章我曾经分析过);而高科技的价值,重点在于服务制造业。如果制造业离开美国,高科技就会失去根本;如果美国的高科技受到打击,金融行业就会很难。Deep Seek对华尔街的冲击这么大,也就是这个原因。

看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头疼的问题。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