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研药谈对质量的理解 点击:5 | 回复:0



gchui

    SSI ļʱ
发表于:2025-01-22 15:21:42
楼主

前几天,上海部分政协委员提出药品质量问题。带头提出问题的是郑民华主任。多年前,市知联会搞活动时,我曾与郑主任有过一些交集。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低调、沉稳、不爱讲话的人,没想到这次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凑巧的是,另外还有几位共同提出问题的医生,过去也曾见过。看来,上海的卫生界已经形成共识了。按照我在疫情期间形成的经验:上海卫生界如果形成了共识,观点基本上就是靠谱的。我相信上海的知识分子是有底线的、敢于坚持真理。在当下,这是种非常优秀的品质。


关于原研药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国产药用的主要是专利过期的配方,原研药用的成分是相同的,质量应该是差不多的。印度有便宜药,就是因为用了国外的专利。我想就此谈谈对质量的理解。


若干年前,中国工程院的徐院长到宝钢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提到了模具钢:用国外某种模具钢生产模具时,寿命是国内的若干倍。按理说,两种模具钢的主要成分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徐发现:国外模具钢的S含量特别低。S是材料中的杂质、是应该去除的成分,但国内外水平有差异。在我的印象中,徐院长说国外的S含量不到10个ppm。当时,国内先进水平大约是50ppm。所谓的ppm,也就是百万分之一。所以,国内外S含量的差别不到万分之一。但质量水平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去年,有朋友给我介绍了高铁轮子用钢的情况。有两家企业用钢的成分是一样的,但寿命却相差很远。一家的产品可以用很多年,另外一家却经常剥落。原因是材料的微观偏析有差别——所谓微观偏析,也就是(C、S等)在微观尺度上聚集的情况不一样。这种差别,应该是生产工艺的差别导致的。


当然,钢铁和医药是有差别的。但据我所知,医药行业也有类似情况。我做央企青联委员时,曾经遇到一位专家。他们的工作是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有一次的分析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某种药的有效成分,居然是草药中含量极低的砒霜!由此可见,并非主要成分一致产品质量就是一样的。


二战以后,人们对质量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地,稳定性、均匀性、一致性的要求往往成为质量的核心要求之一。有些微观的差别,可能会导致质量巨大的差异——有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哪些差别导致的。这怎么办呢?于是,又引入广义质量的概念。


所谓的广义质量,就是不进要产品本身检验合格,生产过程本身必须是稳定的。我们推进自动化、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其实就是要促进生产过程的稳定与可控。换句话说:只要生产过程不稳定,就会判断为质量不合格。


汽车厂从某个钢厂购买产品时,往往先要进行试用。试用好了之后,就会要求生产流程、工艺参数、生产产线等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改动。也就是说:即便钢厂认为另一种做法能生产出性能更好的钢,也不能随意改动。事实上,一旦改动就可能会引发预料不到的问题、给下游的生产带来麻烦。就像在线运行的程序不能随意优化是一样的。据我所知,在医药行业的要求更高。医药行业的数字化往往更侧重合规:这是比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更高的要求。根据这个道理,我经常用这样的例子告诉大家:在生产工艺层面,要防止AI的滥用。


当然,质量最本质的要求是“适用”,对于药物来说也是这样。众所周知,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差别。不同厂家的药可能针对特定人更有效,药的好坏是因人而异的。对个人来说,用得好的药就是好药。我的一位医生大夫对我说:如果某种药用的效果好,就把这种药记下来,下次就按这个。恰恰由于个性化强,新药研制和药物质量的评价,都是很难的事情。


我在《知行》一书中,把“质量”列为重要的工业基因。在我看来,高科技的本质就是高质量。有学生问我:这不是常识吗?我说:是的。但很多人恰恰不懂常识。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