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创新不是求新 点击:57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17帖 | 9回
  • 年度积分:71
  • 历史总积分:1094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4-12-30 09:39:06
楼主

当我们谈“数字化”、“智能化”的业务实现时,几乎任何一种做法都会受到质疑:过去某某企业不就是这么做的吗?一点新意也没有啊。为了避开这样的质疑,很多人强调用了“数字孪生”、“深度学习”、“大模型”、“中台”等等,用来体现新颖性。我把这种做法叫做“求新”:为新而新。


其实,现在的做法和过去相同是很正常的。这就是所谓“日光之下无新事”。可以说,中小企业现在做的任何事情,几乎都在大型企业做过;落后企业现在做的任何事情,几乎一定在先进企业做过;国内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几乎都在国外做过。对企业来说,也根本没有必要回应与过去的理念“有什么不同”的质疑、只要用得好就行了。其实,熊彼特很早就指明“发明不是创新”,“只有将发明用于经济活动并且取得成功才叫创新”。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的创新不是采用了什么新算法、新概念、新体系,而是取得了价值。


我反复强调,创新的关键是抓住新机会(而不是采用新方法)。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关键是抓住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会,做有价值的事情。这些机会的本质是什么呢?我总结为三条:


1、技术可行性。过去存不下、传不出,不能在运行的时间内算出来。现在这些问题消失了,过去技术上不可行的技术就变得可行了。这就是机会。


2、经济可行性。过去实现一个技术,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就不具备经济可行性;现在随着基础技术、平台技术、软件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不赚钱的事情现在可以赚钱了。


3、开发和维护的问题。我越来越意识到,需要特别重视开发和维护的效率。当企业开发或者采用信息或者数字化系统时,开始总是难以满足用户业务的需求。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的改动才能适合需要。同时,企业的业务是经常变动的。业务一变动,系统往往就变得不合适、需要进行维护。如果软件系统的变动,赶不上业务的变化,系统就一定会走向死亡。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的开发失败,就是因为“计划没有变化快”。在我看来,许多新技术本质上都是解决了这个难题。比如,我就是从这个角度认识数字孪生的。


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变化,是针对具体场景的:某公司过去做不到,其他公司过去可能就能做到。20多年前,宝钢就能花1亿多元买了一台IBM9672计算机、有2T的存储量。但对另外一些企业,当时可能就不可行,现在就可行了。


这三条机会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基础基础和理论,如芯片、大数据、AI技术;第二类是新工具,如平台、软件等;第三类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


我们在谈数字化的时候,经常谈到它的好处。打个比方,数字化的好处就像坐高铁出行、没有数字化就像步行出行。高铁对出行很方便、效率很高,好处是明显的。但是,建高铁是要花钱的、维护高铁也是要人力物力的,还会有“最后一公里问题”。数字化带来的机会,并非“从没有高铁到有高铁”,而是建设高铁便宜了、建设高铁的技术和效率提升了,维护高铁的手段提升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了、高铁也提速了。这些变化导致高铁越来越多、坐高铁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同样,数字化技术的机会,往往是量变到质变的机会。没有必要过度强调现在的做法和原理和过去有什么不同。我的《知行》其实就是谈这个想法。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往往才能看到创新的机会。看到创新的机会,数字化时代才是属于你的。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