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数字化与现代工业化最重要的结合点 点击:112 | 回复:0



gchui

    
  • 精华:2帖
  • 求助:0帖
  • 帖子:312帖 | 9回
  • 年度积分:56
  • 历史总积分:1079
  • 注册:2016年9月13日
发表于:2024-10-29 13:04:07
楼主

标准是现代工业最基本的特征(基因)之一。


现代工业产生的基础之一,是标准化、可以互换的零件或模块。美国内战时,如果士兵的枪栓等零件坏了,需要随军的铁匠给他订制打造,严重影响战斗力。因为当时枪的零件是不能互换的。不能互换的原因,则是零件的加工精度不够高。有了标准化的零件,才能有标准化的加工过程,才能有流水线的生产,也就是工业2.0。在我看来,流水线是现代化工业的起源。


20世纪后半段,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从企业的观点看,质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稳定性高、一致性好(不一定是性能高)。标准化程度的提升,意味着干扰的减少,意味着管理水平和质量稳定性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就是生产过程和零部件标准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标准是成功实践的固化。有了标准,可以促进多方的协同、知识的复用、资源的共享。才有了现代工业的惊人的效率。有了标准,可以实现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现代工业技术往往是持续改进的结果。有了标准,才可以在标准基础之上实现持续改进,从而促进现代工业的发展;离开标准,技术改进往往就失去了依托,也就难以推广和持续改进。


但是,如果标准化的相关工作是由人来做的,其负面作用也是显著的:标准的执行可能会导致时间的延误、效率的降低、人力成本的上升。许多的大企业病,往往就与标准过于细致有关。同时,人类的生理能力也决定了,人们难以掌控复杂、多变、种类繁多的标准。所以,过度的标准化不仅容易出错还容易导致效率的降低。

所谓“过度标准化”,本质上是标准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人类管控的能力,导致效果的下降。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人类的短板。这样,就可以把标准化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优势、避免标准化的负面作用。


标准与机器结合有许多优点:

1、内涵的拓展。传统上人类定义的标准往往是一串“数字”,计算机管理的标准可以是曲线、图形还可以是复杂的函数。当标准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时,比如每秒钟采集几千个数据,人类使用标准就比较麻烦了。这时,计算机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人做不到,机器可做到。另外,把人的做法变成计算机去做,实际上就是“标准化”了,避免了人的随意性。这样,在数字化时代,“标准”的内涵极大地拓展了。


2、方法的一般性和高效率。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可以固化下来,设备正常时的相关参数可以记录下来,这些数据都可以作为标准使用。这样的标准不仅广泛,而且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依赖计算机模拟仿真出来的结果,不一定适合实践的要求。所以,我不赞成直接把仿真计算得到的结果作为标准。但是,让计算机把成功的实践成果固化下来,却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这种做法具有一般性,是巨大的优势。这样的标准,可能涉及到巨大的数据量。但是,标准的固化(生成)过程可以让计算机去做,从而可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生成和利用标准。在某些条件下,计算机可以自动地切换标准、利用标准。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场景下,标准种类众多、频繁切换,计算机与标准的结合优势是巨大的:不耽误时间、不会出错。所以,只有依靠标准与计算机的结合,才能实现所谓的工业4.0。


3、推进数字化,基础是标准化。标准化之后,才便于让计算机干活。前面讲到,计算机做事的本质就是标准化。所以,往往需要推进标准化,才能促进数字化。标准化之后,才便于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更好地做大“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复用”,把现代工业的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