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企业生产力应该由 传统的人力劳动力 + 数字化生产力来组成
人力劳动力和 数字化生产力的合理搭配和结合 才能提供更加高效和成本更经济,才能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张利于不败之地。
将重复性的,大量循坏和人力容易出错的业务交给数字化生产力(机器人),人类去从事一些具有创造力,更有价值的工作,充分发挥人力和数字生产力的优势
未来的发展趋势,人类生产力逐步减少,数字化生产力逐步增加的趋势,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人类生产力为辅的结构。
所以rpa是将来的大势所趋!
看了看国产的rpa,主要是艺赛旗,uibot,云扩,容智,金智维等一些产品,说一下试用下来的一些感受
艺赛旗
艺赛旗的Studio具有可视化的模块,但是主要的流程是通过Python 编程来实现。 艺赛旗的设计器主要是基于游戏开发引擎Unreal 实现的。 艺赛旗的Studio=. Unreal Editor + Python. 通过Unreal studio 实现美观的可视化界面,通过Python 代码来实现流程的设计。流程设计支持录制加动作拖拽,但是录制功能较弱,无法完全录制,需要额外的进行代码补充。 流程设计的步骤: 写代码,编译,修改代码,编译,调试。 会将流程转换成代码执行。对流程设计的工程师代码要求比较高。 如果代码编译不过,需要反复的调试。 录制功能部分元素不能完整录制,如ifram 嵌套的网页等无法找到录制的元素,需要手工写代码实现。
uibot
UiBot:以to C的按键精灵为核心开发,通过electron + javascript实现,产品使用需要较强的代码开发能力,不适合普通用户。 UiBot的设计器的设计风格参考了了AA的Studiod的设计, 基本上与AA 的设计流程的方式一致。 流程主要是靠写代码。可视化做的不能帮助理解逻辑,流程的实现主要是在代码界面进行编辑。 流程设计分为3个 可视化的逻辑块,可视化试图,代码页。流程的实现依赖类似于VB 语言的开发代码来实现。 先写代码,然后编译,再反复的调试和修改。中文解析性的中文解释语言与AA的类似。 不能很多的体现流程逻辑关系。
UiBot 设计流程的模式,先先代码,然后编译,如果编译有错误,就没办法使用可视化流程编辑功能了, 就只能基于工程师的个人能力进行排查反复的Debug。录制功能非常的不友好,必须先点击录制菜单项,再到界面上选取元素的方式生成节点,对程序员的代码能力要求比较高,Bug 太多不容易通过,容易进入死循环,大致就是aa的翻版。
云扩
云扩RPA 参考UiPath,俗称中国版的UiPath,无论从技术架构以及产品界面基本上都非常类似。产品做的中规中矩,目前产品功能模块不够完善,与UiPath比较成熟度较低,大多数项目需要额外定制开发。 产品通过 workflow foundation + C# + wpf 技术实现。云扩RPA采用微软Workflow Foundation,workflow Foundation 微软2013年就停止更新,未来更新风险较大。 Workflow Fundation 只能支持Windows 平台,不支持跨平台。 Workflow foundation 也只有API 接口,微软不提供源代码,项目日后维护难度较大。
目前云扩的产品的功能模块比较单薄,与UiPath的界面风格高度相似,但是产品的功能完善度相差甚远。 主要的一些RPA一些高级功能模块确实,在实际的流程开发中需要额外通过代码实现。 产品在设计流程时非常繁琐,依托WF 的模块进行流程的设计比较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uipath的阉割版
容智ibot
容智RPA 主打“0” 代码,专为普通白领设计的RPA产品。产品设计比较有特色,属于完全自主创新,与国内外的RPA产品均不同风格。 自主开发的工作流程引擎支持跨屏台,目前业界唯一零代码开发的流程和支持跨平台的RPA 产品。 产品主要简单易用,0 代码开发流程,产品设计理念为设计一个类似于Office 一样的RPA 产品,让普通用户可以使用。 目前整体做到了简单,易用性方面很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产品界面与Office 非常类似。没有代码视图,只有流程图,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业务逻辑,每个流程图中的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动作,用户只需进行参数配置即可。 可以让业务人员去用, 一般经过2周的培训让业务人员使用。
Windows客户端应用程序、Java客户端应用程序、网页应用、远程应用、SAP、ORACLE、用友、金蝶等客户端应用均可采用录制的方式实现流程设计。支持Excel、Word、FTP、PDF、OFD、文件、SAP、数据库、邮箱、触发器、API等各种操作等各类动作。通过录制+拖拽创建流程动作进行流程设计,用户适应i简单,全程没有代码视图,用户使用友好。
是我目用过的国产rpa最好的吧,关键是对代码小白很好,逻辑思路呈现也很清晰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