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考虑:数字化转型的困难是什么?刚才散步的时候突然想到:把事情分一下类就不难想清楚了。
1、根据难易分类
根据问题的难易,把想到和做到分成四类:
容易想到,也容易做到;
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
不容易想到,但容易做到;
不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
原则上讲,对这四类问题可以分别这样处理:
容易想到也容易做到的,不用说人家也知道。
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的,可以找别人去做。
不容易想到但容易做到的,要帮着人家去想。这一部分是我讲的重点:即面向未来、转型升级、战略驱动、管理切入。
不容易想到,不容易做到:可以选择放弃
2、关于真假的追问。
追问的是“真或假”。比如:
容易想到的话,是真容易想到是假容易想到?
不容易想到的话,真不容易想到是假不容易想到?
容易做到的话,是真容易做到是假容易做到?
不容易做到的话,真不容易做到,还是假不容易做到?
是真的有价值,还是一种假象?
我也经常谈这些问题。原因是人们经常没有把问题想透,承受过大的风险或者丧失重要机会。在这些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把算法和学术的东西看得太重,把人的能力和作用看得太轻;把技术看得太重,把与人相关的问题看得太轻。
3、关于角色的追问。
这次追问是关于角色的:是你还是别人。
比如,对你困难,还是对别人困难?
对你困难、对别人容易的事情,你应该设法沟通、调动资源。
对你容易、对别人困难的事情,你应该争取机会、扩大你的能力
因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要有好的资源就会有更多价值创造的机会。
再比如:对你重要,还是对别人重要?因为我发现:对别人重要的事情往往对自己不重要;典型的案例并不等于普遍适用的案例。所以,不能看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4、关于时间的追问。
从价值上看,是未来重要还是未来不重要?从难度上看,是现在困难,还是未来困难。追求这些问题的目的,是选择项目:创新总是有困难的,我们要选择那些未来更重要、未来更容易的问题去做。
我们的困惑,常常是因为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场景思考得太深,并导致以偏概全。问题分类好了,很多事情也就想明白了。
来源:微信号 蝈蝈创新随笔
作者:郭朝晖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