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污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污染、缓慢污染、快速污染。
1、初始污染:
定义:由于膜材料与污泥混合液中的污染物质相互作用(被动吸附和膜孔堵塞)而形成的。即使在通量为0时初始污染也会发生。初始污染与膜孔径、膜材质等有关,孔径越大,吸附作用越大;膜表面疏水比亲水更易污染。但一旦过滤开始,初始污染对整体膜过滤阻力贡献不大。
特点:膜孔堵塞、被动吸附;
2、缓慢污染:
定义:主要是由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所引起的,也与运行通量的选择有关。即使保持良好的水力条件,缓慢污染也会发生。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水力条件,通过适当的原位清洗技术,抑制膜污染发展速率,延长缓慢污染阶段的运行时间,以减少化学恢复性清洗次数。
特点:大分子物质、胶体附着
3、快速污染:
定义:主要由于污泥在膜表面明显的沉积造成的。污染受膜通量的影响,在超临界通量下运行会造成快速污染。快速污染形成的机理:1)膜孔的堵塞造成实际通量 大于临界通量2)由于膜组件通量的不均匀性,使得局部通量大于临界通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快速污染的形成。
特点:大颗粒物质沉积
临界通量:过滤压差(TMP)不随时间明显升高时的最大膜通量,与膜材料、反应器结构、曝气方式与强度、污泥浓度有关。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