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以物换物 “一人一卡一码”模式火力大开
垃圾分类,随着上海强制时代的开启,开始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自各地方法规中明确“个人混投罚款或纳入征信系统”后,我们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推进重在个人。
培养居民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一情况,各地献计献策,发现了不少加快垃圾分类进程的“金点子”,包括给居民送分类垃圾桶、由小区物业进行考核并适当发放补贴和积分激励等,其中积分激励、以物换物是行业内公认的主流方式。
分类积分,是很多地方采取的激励手段。根据各地方的新闻来看,大部分城市是通过称重计量,来实现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小到生活日用品牙膏、香皂、食用油、洗衣液等,大到兑换游乐场所门票、插画等兴趣课程。未来,随着垃圾分类的持续深入,还可以兑换更多物品,尤其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上,不仅仅可以积分兑换超市商品,还可能拓展与线上购物平台、线下实体店消费等进行合作,加深垃圾分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还有专业人士认为,垃圾分类换积分的确是一种推进垃圾分类的好形式,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可能在积分所兑换的奖品上下一点“功夫”,像米、油、鸡蛋等物品会更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而对于高收入阶层和年轻人来说,像电影票、洗车券等用途广泛的奖品会更深入人心。
因此如何设置垃圾分类积分奖品,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也会是很多城市应该考虑的一大难点。
在此推动下,垃圾不再是“垃圾”,更是一种“资源”,不论是从垃圾本身的资源化利用来说,还是对我们每一个人从中获得的收益来说,都是一举多得的方式,增强了人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精确到个人、追溯到户,是强制推进垃圾分类的一种创新模式。更多的是利用“互联网 ”对垃圾分类进行投放投放实名制。比如,武汉一小区每个居民都有一张绑定自己身份证的二维码智能卡,通过扫描领取到的垃圾袋,对相应的垃圾进行定点投放,从而获得积分。
此外,浙江桐乡也联合支付宝,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启了“桐乡袋”模式。在支付宝中的“城市服务”中进行垃圾分类上门回收预约,收运人员经过预称重后,运送到分拣中心后,工作人员会按照实时价格进行结算,将积分打入居民的线上账户中,居民可以在线上和线下进行消费。
随着后续智能分类垃圾箱的推进,积分兑换的模式也会越来越精确。垃圾分类,难在责任到个人,不难也在于责任到个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通过“一户、一卡、一码”等方式,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距离我国全面实现垃圾分类也不会太远。
厦门立顺鑫环保科技 油雾收集器 油水分离机 污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