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年一度的汉诺威工业展悄然落幕。
相对于往届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等的加持,今年的展会内容似乎毫无“爆点”。无论是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巨头”供应商,还是设备及核心零部件方案的提供者,尽管展出形式各异,但内核无外乎已有产品的拓展以及升级,或者方案在更多行业的覆盖。
于是有人感叹:“国际大展如今也没什么看头了。”(诶,我为什么要用“也”?)
诚然,在技术不断成熟的今天,国内外制造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国内用户的视野也逐渐广阔,见怪不怪过后,正是落地前夜。
而在这“平平无奇”的日子里,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正悄悄“分化”。
“软硬融合”
在互联的大背景下,软件的优势越发凸显,“软硬融合”问题讨论火热,在本次展会中更是形成了一道“风景线”。
·传统厂商
各大巨头经过此前收购、投资等等一系列针对软件业务的“操作”过后,“软硬融合”成果充分展现。
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现如今,很大一部分产品尽管最终以硬件呈现,但其配套方案中软件设计的部分占到高达75%,所谓的软硬件融合,更多地体现在软件性能的提升上,市场空间也更大。”zunhuajianzhi.cn
软件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到硬件当中,不同硬件方案大都搭载相应的“系统”即管理监控软件一同展出,相对于以往常见的控制类软件,很多展商将“火力”放在运动控制类软件平台上。
而除了这类用软件实现硬件的优化和智能化,更有一部分产品将“融合”贯彻得更彻底,不同的硬件如电机、运动控制等能够实现同一软件平台的监控管理,例如台达展出的DIAStudio系统整合软件,能一体化管理常用的控制器、伺服驱动、人机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