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起源与发展历史 点击:404 | 回复:0



凡星痕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1帖 | 4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04
  • 注册:2019年3月12日
发表于:2019-03-12 14:11:50
楼主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起源:

1968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并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

1969年,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将其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称为ProgrammLogicControl,简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随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了要将其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欧洲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型号为SIMA TICS4。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并于1977年开始在工业上进行应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置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微机技术和继电器惯例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和特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正式定名为ProgrammLogicControl,即PLC。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PLC进入了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PLC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以及极高的性价比,都奠定了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在20世纪80年代初,PLC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PLC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PLC已经步入了成熟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年增长率一直坚持为30~40%,说明PLC的处置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PLC也开始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过程控制领域中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在20世纪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需要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这个时期发明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