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益加深,已经从前期的电商、金融、电信领域延伸至农业、医疗、工业等各个方面。
最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18)》公布,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增长30.6%,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
福耀玻璃首席信息官夏乐冰对此发表感想。他说,要吸引客户,吃吃喝喝行不通,关键是能否提供全方位服务,而服务的基础就是大数据和云计算。“生产、研发、制造、工艺、流程、管理费用,都要集成建数据仓库,对十几个关键指标纵向层层挖掘,一旦出问题,都可以追查到根源。”夏乐冰说。
工业企业能明显体会到工业大数据带来的方便。以大数据服务平台软件为例,“利贞创新”CEO王春林讲到,如今,大量工厂企业和工业园区把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产品交易等都加入到大数据平台,智能化的流程有效的解决企业很多问题,大数据服务平台已受到众多企业和多个合作开发区的一致好评。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下的赛迪智库今年4月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十大行业的大数据发展水平做出评估。报告显示,2017年,综合基础环境、数据汇集、行业应用等因素,大数据发展水平行业排名由高到低为金融、电信、政务、交通、商贸、医疗、工业、教育、旅游、农业。
其中,金融、电信、政务大数据发展指数分别为45.35、41.69和39.44,超过行业指数平均值30.51。工业领域2017年的指数为24.28,相较2016年的15.41显著提高。而农业的指数最低,仅为8.4。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数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数据资产管理水平低、数据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需要补齐短板。(据新华社北京电)
内容转载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