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抵御枯燥感的,不是兴趣和情怀,而是工匠精神。”
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我觉得也可以是我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后的直观感受。纪录片的篇幅不长,没有炫目特效,也没有华丽辞藻,呈现的单单是手工匠人的日常。但我们却能从日常里,感受到漫开来的感动。
仅仅三集,镜头在各个修复组内穿插,片中并没有过多刻画他们精湛的修复工艺,而是通过他们工作的日常,透露出更深刻的内涵——匠人精神。我们眼中的神秘,是他们手中的日常,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在枯燥中寻找修复的乐趣,他们在修物,却不仅限于修物;他们在修物的灵魂,也在修人。让现在人感知,让后来人瞻仰,这就是他们的使命。
致敬使命,致敬理想。而让我深受感动的,也正是匠人师傅面对工作的态度,在枯燥和反复中探寻人生的哲理,在平凡的工作中迸发出对修复手艺的热忱,追逐完美的过程。
我们应该透过匠人手艺看到更加深刻的内涵,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追求极致,严谨到每个细节,并且体会到做事的乐趣。
现在的时代被戏称为“快时代”,浮躁显然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快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就显得难能可贵。随着“工匠精神”被频繁提起,很多产品为了标榜高格调都会贴上“工匠精神”,大多数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的。但在其中也不乏有一些产品脱颖而出,举个例子:
《诚外无物,匠韵绝伦——工匠革新36技》是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也给我很多朴实的感动。他不像大多数工匠书籍一味灌输心灵鸡汤,该书通过实打实的案例,为修成工匠提供鲜活的技法指引。
作者是国际著名设备管理专家李葆文教授。作为TPM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者与中国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开创者,几十年如一日,在设备管理行业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1988首次提出“TnPM”(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理论,并且直到至今都在完善,使得TnPM管理体系逐渐变得更加科学完备,更能正确的指导实践。
十几年来,李教授已经服务过几百家工业企业,指导现场和设备管理提升,针对不同企业制定不同方案,让TnPM管理体系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并且成效明显。李葆文教授在设备管理领域内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也让自己的劳动果实拥有灵魂,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自己的专注和坚守,让TnPM管理体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案例,这也是“工匠精神”核心所在。
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就显得更有重量了。李教授将古今中外大量的革新活动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并按照革新的主导思路进行归纳,提炼出工匠革新36技。这本书将是设备管理行业道路的上的向导,使革新者少走弯路,尽快到达彼岸。
了解更多关于设备管理相关信息,请添加学府WeChat : shareford_tnpm
本文信息由学府咨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