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框架设计下,工业转型升级的脚步日益加速。据德勤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制造企业普遍认同工业物联网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制定出清晰的物联网战略。
如国内企业一般,面对物联网浪潮,奥地利一家85年老牌传统企业也按捺不住了。
帕尔菲格(Palfinger)公司,于1932年在奥地利 Sch?rding 成立,现总部位于奥地利的风景圣地萨尔茨堡。成立之初只是一个钳工工厂,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液压起重、装卸、搬运设备制造商。
Palfinger 的主要产品,是曲臂伸缩式积载型起重机,该公司不但在这个领域技术超前,也是全球超过三成的市占率龙头。另外,Palfinger 也是货斗升降设备、木材起重机、回收起重机、以及货柜搬运系统的全球最大制造商。
Palfinger设备吊装神舟飞船返回舱
Palfinger 一直停留在机械行业,85 年来始终如一,唯一的产品就是起重机和吊车。在这个领域里成了「隐形冠军」:产品营销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三成。
有趣的是,与同是上个世纪30年代成立的惠普和德州仪器年营业额做个比较,Palfinger 大约是十亿美元等级,德州仪器在百亿美元等级,惠普已是千亿美元等级。
德州仪器成立于美国德州,成立之初的产品是石油探勘仪器,惠普公司成立于美国加州硅谷,成立之初的主要产品是电子测试仪器。由于美国在电子高科技方面的快速发展,所以德州仪器和惠普这两家公司,都很早就开始了产品的多元化。
Palfinger 仿佛偏安一隅,没有受到过去半世纪高科技浪潮的冲击,平稳的待在起重机产业里,但是随着网络浪潮的来袭,物联网的趋势喊得震天价响,再加上隔邻德国不断鼓吹工业 4.0 ,Palfinger 感受到这股颠覆的力量,再也按捺不住了。
前中国惠普总裁程天纵先生,在参观 Palfinger 工厂时 ,发现了一些问题:
在我们参观工厂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非常大的组装工厂。起重机产品都是几十吨的庞然大物,因此这个工厂里的零件都是以百公斤或以吨计,需要高空吊车来调动,整个工厂也就十来个工人在工作,但每一个都是老师傅,一辈子就是干这个行业的。
Palfinger 工厂实拍
厂长跟我们介绍,他们这个组装厂也已经展开「工业 4.0 」的计划,将投资数百万欧元,建立自己的无人搬运车体系,连线到他们的生产管理和原物料管理系统。
我忍不住好奇的问厂长,他们每天搬运几次这些庞大的零组件?厂长说大约两三次吧,每天也不会超过二十个。
于是我又问厂长,这套投资数百万欧元的无人搬运车系统,每天的使用率应该很低?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在使用?厂长回答说,应该是。
我又问,有没有算过投资报酬率?厂长说,这个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为了工业 4.0 而做工业 4.0 」的例子,对公司有没有任何效益和好处,似乎没有人关心。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公司为「物联网」而做的一些项目和计划。他们在起重机和各种吊车的吊臂上,装设了很多的传感器(Sensor),然后在起重机基座装了树莓派来做讯号搜集和计算处理,接着设计了一款双手操作的遥控指挥器,有点像电动游戏使用的遥控器,然后再用 Wi-Fi 和树莓派连结。
透过 Wi-Fi,所有的数据和控制参数都会传送到公司的私有云,建立起用户使用产品的大资料库,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给用户产品更新、升级、维修等等的建议。
对于这些新项目的发展,我感觉非常振奋,偏安在高科技浪潮之外 85 年、属于传统产业的 Palfinger,终于也加入「物联网」的行列了。
互联网所及之处,传统产业无不披靡。
在讨论当中,我也发现了在「企业体制内创新」时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和挑战:原来雇用的员工,大部分都在公司服务多年,属于机械工业黑手级的中、老年技术工人,但是参与工业 4.0 和物联网计划的,大部分是从外面招聘、比较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和电脑软体程式师。
这些年轻工程师在奥地利非常难找,因此薪资也比传统的机械黑手要高很多,但可以想像的是,这个不到十个人的小部门,身处于这家百年老店内,日子并不好过,他们的加入对原有薪资制度造成了冲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形成了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受到了老员工的排挤,工作推展得不是很顺利。
这家欧美的传统企业,面对物联网浪潮,显然是下定了决心,在进程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挑战不小。无独有偶,同属于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三一重工,也在积极探索物联网道路,如今,已经成了智能制造的典范。
三一集团始创于1989年,是中国领先、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年销售600亿元,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集团旗下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的「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之一,各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是「中国智造」的代表。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2008年开始筹建,2012年全面投产,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年产能300亿元,生产的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港口机械中国第一。
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5至10个车型,整个厂房可生产69种,这被称为是「柔性生产」,而一条传统的生产线只能生产一两种车型。
像这样的泵车,最快一小时能生产一台。一台新泵车动辄数十万数百万,这简直是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嘛!
18号厂房到底有何聪明之处?
18号厂房智能制造的核心——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一个订单可逐级快速精准地分解到每个工位,实现物流、装配、质检全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在18号厂房生产线的旁边,每隔一段距离安放了一台电脑显示屏,这就是MES的终端。工人们可以在上面进行各种操作,包括物料管理、库存查询、质量管理等。
18号厂房生产的每一台机械设备,均配备有一个类似于飞机上的“黑匣子”,专业术语叫做「SYMC控制器」。
「SYMC控制器」实时采集的大数据,包括位置、运行轨迹、油压、转速等,这些数据通过通讯模块汇总到三一重工的企业控制中心。不仅能定位还能查看机械运行状况,并能预警和远程服务。
在厂区一角,有一个货架高耸的立体仓库。立体仓库有近10000个托盘,每个托盘上有一个条形码,其中包含零件数量等信息,存放、配送由电脑控制。这样一个仓库只需要8个人管理,而传统的“平面仓库”的面积是12倍,所需工人是5倍多。
立体仓库物料入口
当生产计划下达后,MES 等相关系统下达指令,立体仓库配合 AGV(自动导引运输车)自动取送物料,并将零配件分发至不同的工位上。
立体仓库物料入口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