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看似直径2—3毫米的铁丝,其实是一个温度传感器,即使在上千摄氏度高温下,一旦发现设备超过预设温度,就会立即报警。11月上旬,被列入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的“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验收,标志着“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实现国产化。
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传感器系统主要由线式温度传感器和信号采集与处理器组成,在煤化工业的气化炉、机车的动力舱等温度监测上都可应用。以前这些行业中多采用点式报警传感器,但只能监测某一点的温度。比如气化炉在工作时温度一般在1300℃—1500℃左右,如果要监测表面温度,则需要布局几千个点式传感器,系统复杂且成本较高。新开发出的线式传感器,打破了只能监测点温的局限,一只传感器监测的范围更广,通过合理布局,就可以解决面温和空间分布温度监测与超温报警的难题。
据了解,自项目实施以来,该系统已实现销售产值2219.2万元。按照目前的状况估计,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在国内大约有8亿元到10亿元的市场。张忠模表示,随着产品的逐步完善和提高,两至三年内,这种表面温度监测与过温报警系统将在煤化工、机车、光伏、电力、军工等行业得到更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