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导报报道了工业机器人的神奇本领和在厦门的使用情况,其实,机器人不仅在生产线上大显身手,做起家务活来也是把好手。导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家用机器人在市场上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在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中,配置一个或几个“机器人保姆”正在成为一种风尚。(4月28日《海峡导报》)
看了新闻才发现自己果然“OUT”了。机器人竟然已经开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且炒菜、做饭、清洁、带孩子等等几乎无所不能。这可真是那些整天嚷嚷着累的上班族们的最大“福音”:不愿做饭,不愿打扫,可以买机器人。甚至于懒得带孩子时,都可以买个机器人代劳。
不过,假如我们对它过分依赖,烧饭、干家务、陪老人、带孩子……凡此种种都习惯于让它代劳,那么,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干什么?睡大觉?玩游戏?纵然我们会好好利用那“赚来”的时间,可是,我们会缺少多少悉心装点家庭生活的耐心?我们会错过多少和家人相守的岁月?
很多时候,饭菜的可口不在于饭菜的本身。老婆做饭,老公打下手,油烟升起时,夫妻间围着灶头团团转,那种家庭特有的温馨仿佛也随着饭菜的香味弥漫开来。饭菜纵然不可口又怎样呢?那种默契,那份心意,是再好的机器人都给予不了的。
机器人的出现当然是好事不是坏事。倘若我们把它请进来适当地替我们承担一些事物,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消除疲劳、享受生活,的确是很惬意的事情。但是我们人类应该懂得操控它、合理地利用它,而不是做机器人的“奴隶”,习惯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它吞噬亲人间有限的共处时间,让亲情愈来愈淡。那样,机器人的普及到底是利还是弊,可能还真的很难说呢!
如果有人觉得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的话,那么回溯十年前,手机刚普及,那时我们何曾想到几年时间,手机综合症就成了我们社会交际的一个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