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联网的基础是传输和交换。传统的视频监控传输上的有两种方法:采用非压缩数字视频光端机裸光纤传输以及采用压缩编解码器压缩后借助通信信道(E1或IP)传输,视频交换采用传统的模拟视频矩阵来实现。这些方法对范围小的,地域小的能够很好实现。但是,如果要在多条高速路甚至是全省,全国的高速路上,要实现全新的联网功能和应用模式以满足全新的管理要求,无论是从设备集成的复杂程度、传输交换容量、视频质量,还是从联网调度方式、可维护性等诸多方面都会有着很大的障碍。
视频光端机厂家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制出了集传输与交换于一体的联网监控平台。既可以完全基于非压缩数字视频技术,又可以基于以太网压缩视频架构。
就目前而言,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还无法实现无论是电口还是光口在数字域上的标准化。意思就是说不一样厂家的光端机是无法做到互联互通的。
若采用以太网架构的传输和交换平台则不同,几乎一切都是在高度标准化框架下完成的。以太网技术作为当前参与度最广、支持率最高,仍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之一,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超乎想象的发展空间早已是毫无悬念。当前电信技术的演变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就是印证。以太网的宽带特性是用来承载视频的最大优点之一,而其灵活的交换和组网特性也是当前其他技术体制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在当前采用以太网架构作为视频联网监控的承载平台是一个最好的选择。采用以太网传输与交换,就不得不提视频的数字压缩问题。这实际上又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当前使用较多的不外乎MPEG-2、MPEG-4和H。264三种。虽然这三种压缩方式都是标准的,但实际上各厂家之间由于技术方案的差异,仍存在一定的通联困难。但是,这是完全可以通过制定压缩的标准来解决的(比如,电信全球眼规范)。也只有加快标准的制定,才能规范视频联网的技术体制,才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高速和健康的发展。
视频光端机的开放性就是众多光端机厂家的兼容性。这里来说采用以太网传输和交换架构的联网监控平台其本身就具备了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太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通过电信级的大规模稳定应用,其优异的宽带特性、开放的接口、灵活的应用,早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采用以太网技术标准作为接口的应用更是得到极大的普及与应用。这正是以太网开放性的体现,也是与完全采用非压缩体制的一类产品最根本的区别。由于采用PCM技术的非压缩数字视频技术体制目前并没有相关的业界内相互开放的传输接口标准,而采用TDM为基础实现的数字交换更是厂家自身的核心技术。因此在数字接口上,无论是光的还是电的,都无法实现开放,只能在模拟视频接口做到标准。这就意味着采用非压缩体制的这一类平台在应用和功能扩展性方面将受到极大制约。
而从另外角度来看,开放性和扩展性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评价系统。高速公路的视频联网监控的目的并非就是为了传输和交换,而是通过全网无阻塞地灵活传输与调度,为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应用提供保障,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撑。采用以太网传输和交换架构的开放平台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应用子系统无缝对接,例如,视频存储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告警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事件监测子系统等等,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采用集成方式实现的风险,同时也能节省很多的资金。
一个好的系统平台,不单只是支持公式化的操作和应用,还应具有优良的二次开发支持能力,要能够基本保持硬件架构不便的情况下,方便的通过增加应用子系统或在软件管理平台上增加与硬件架构相结合的新的软件模块,从而完成一些新功能。这实际上就是能够及时响应工作中提出的作业流程需要或工作效率提升的创新而按客户应用要求所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收费工作中的热线电话与视频切换联动、告警与视频切换联动、显示屏的各种切换模式、方便记忆与操作的视频编码与切换等等。显然,采用硬件软件应用平台,客户端功能软件模块化设计的方式是最方便实现这一重要要求的。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