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最近还看过
我个人觉着 IO站的接口模块一定要冗余。
不冗余 就又成了一个国产的 Wago,倍福 和图尔克。
就几乎只能面向FA领域了。
只有 总线接口冗余,才是 PA领域 才是DCS所能接受的。
上述的厂家列表中没有 Emerson,Foxboro 和横河等。
估计就是因为 这几家的Io总线都是封闭的。
问题是,楼主 真正想面对的客户群是什么样的人捏?
我觉着 还是 那些系统集成商,加在业主和厂商中间的那些工程商才是楼主的目标客户群。
而且,我个人觉着这种 代理商估计只会考虑在三四千点以下的 项目中采用
进口机头 + 国产IO的模式。
未来的路到底怎么样,还不好说,
唯一能说的就是 希望楼主能沿着这个路往下走,走好。
我想我大致能猜出来 楼主是谁,或者是哪一家的人了。
这个想法很大胆。
甚至有中国区DCS领域 另一种思路先行者的意味了,
如果需要技术方面的帮助和咨询,我可以考虑提供帮助。
帮主就是帮主,一下子就看穿了,哈哈。
我这个想法已经有好几年了,在DCS行业混了多年,投标无数,技术方面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业绩。即使你把工艺讲的再好,把系统介绍的再精彩,最终还是业绩是重中之重。但是甲方最关心的是你的组态啊,你的画面啊,你的功能啊,你的系统的稳定性啊,实际上对IO的要求反倒是不多。所以我一直在琢磨,用ABB、西门子的机头挂国产的IO是不是可以做水泥的项目了?用霍尼韦尔、横河的系统挂国产IO是不是可以做石化了?用艾默生的系统挂国产IO是不是可以进军精细化工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件事情如果一条线上的人都能受益,那这件事就是靠谱的。进口系统+国产IO可以降低甲方的投资成本,又没有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以让系统集成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可以让IO生产厂商获利。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一个判断DCS价格的标准了,在进口系统和国产系统中间有一种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告别同质化严重的价格竞争泥潭。
最近和很多圈里的朋友在聊这个事情,有集成商,有同行,有甲方。集成商和甲方普遍都觉得很有意思,都希望能有更详细的了解。同行反倒是都不太看好这件事,不管怎么说我准备尝试一次,很多事情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蓝水碧天 说的是技术的关键,确实很难,但不是不能完成,可以一个一个来攻克。
拓扑图回头我画一个贴出来,量产还需要时间,不过大体的框架都有了,技术储备一段时间了,感谢各位的关注,希望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