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该深思的几个问题 点击:151 | 回复:0



张广悦

    
  • 精华:55帖
  • 求助:0帖
  • 帖子:440帖 | 109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5409
  • 注册:2004年2月20日
发表于:2008-12-06 18:22:17
楼主
安全生产应该深思的几个问题



如果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已处在历史的关口,那么我国的安全生产也同样面临新的转折。我们不仅仅要分析一组组用泪水和鲜血写成的事故统计数字,更应该深思这些数字背后的问题。

难题:是经济增长,还是事故增长?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全国每年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都在增长,陷入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悖论”。面临着诸如生态、食品、卫生的“哈姆莱特式”的难题。对目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时下比较权威的解释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表明,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4000美元-5000美元的时候,高速的经济发展很难避免工业事故和伤亡的增加和大范围波动;当人均GDP在达到1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达到稳定下降,且波动幅度很小:只有人均GDP接近或达到2万美元左右时,工伤事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特大事故的概率很低。伤亡人数明显下降,基本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反复。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分析起来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发展的轨迹比较规则;第二,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十分明确;第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第四,安全生产的控制技术比较成熟;第五,人的价值得到普遍尊重。否则,即使经济再发展,这种相关关系也难以成立。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套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经验来解释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现状,否则,我们就会落入“安全生产不抓也会出事故,抓了也白抓”的怪圈,不利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我们甚至可以改写上述规律,安全生产同样应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手段:是行政的,还是市场的?

我们正朝着市场经济大踏步前进。但不少有识之士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两个半”阶段:半市场化、半开放化,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采取了一种积极的双轨制:旧体制(存量)继续维持,以避免过渡的震荡、减轻转型期的社会痛苦;新体制(增量)则逐渐生长,新旧两种体制虽长期并存,但以增量逐步消解及至取代存量。因此,就监管手段而言,计划或行政的、市场的手段都不能丢失,而且,凡是有利于市场化的行政手段就应该支持。现阶段,安全生产监管要走行政与市场相结合,以行政为主的道路,逐步向法律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目标过渡。应积极寻求计划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和途径,认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此,开会、发文、检查、整治等手段一个也不能少。而且还应该不断强化、深化,同时,政府对解决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应采取刚性措施。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体制:是分级的,还是垂直的?

建国以来,我们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艰辛的路,至今,仍处在动荡不安之中。不仅管理体系没有真正形成,而且在体系内部采取了垂直监察和分级监管两种模式。我们暂且不论两种模式的优劣,也不说机构规格的高低和人员数量的多寡,但我们应该深知,目前的管理体制只是时代的产物,不是终极目标,现行的模式与科学化要求相去甚远。上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时,许多贤士对安全生产机构设置作了不少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模式作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仍然是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的“三方机制”。目前,我们要做的是:第一,要把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作为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真正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政治体制保障,这一条至关重要。第二,要尽快研究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科学化的目标和标准。尽快回答我们究竟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监管体系这一关键问题,尽快拿出建立这种体系的“路线图”。第三.迅速将目前的垂直监察和分级监管两种模式合一。我以为,以采取垂直监察的模式为宜。理由有三:一是符合科学管理要求。同时体现国家一方机制监察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公正性:二是现行的工商、药品、质监等部门的垂直监察体系的实践已经证明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三是有利于落实政府的行政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责任:是企业的,还是政府的?

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并非老生常谈,我国现阶段,有许多责任要落实,但关键是落实政府的行政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两者缺一不可。

最近,理论界、企业界都在评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变迁,寻找“中国最受尊敬企业”。2004年12月5日,中国经营报社在杭州举办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论坛,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一是社会责任是企业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二是利润最大化并不等于合格的企业公民。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作为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企业成长的一个最高境界。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最终应该是考虑到更大的社会利益,甚至是人类的福利。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年龄普遍不足20年,因此,只能说企业正在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企业应该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对企业形成除法律强制以外的制约。或者说,让企业自身产生长期稳定发展,甚至永续经营,得到社会及公众的尊重,对民族、对国家有益的需求。因此,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框架下构建,而不能仅仅靠安监部门一家“念经”。

政府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不是“救火式” 的管理。政府的责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安全生产的监察体系、法律体系和科研体系: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的投入机制、奖惩机制和应急救援体制;三是组织力量,及时处理突发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是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政府应该确立这样的理念:忽视安全生产就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理论:是经验的,还是科学的?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重要同时也是被忽视的方面,是安全生产理论缺乏。 建国五十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生产理论,而且真正能静下心来,热心于理论研究的人士鲜少。我们不能再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指导实践,或解释失误。安全生产人命关天,无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难以承受这一“代价”。我们迫切需要光辉的安全生产理论。目前,安全生产理论建设至少应该研究三个方面:一是构建安全生产理论体系;二是着力研究安全生产基本论。如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规律等等;三是研究安全生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安全人才极为缺乏。有权威部门在对19个地区、22个行业部门的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安技人员是从其他行业转行搞安全的,或直接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担任,而毕业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只占3%。上海市人才市场调查显示。高层次“安全工程”专业人员是上海市12大类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但培养这类人才的高校却为数甚少,至今全国高校设立安全工程专业的有46个,安全技术与工程学科硕士生教育单位26个,博士点仅8个。中科院范维澄院士曾呼吁:安全工程从学科体系上讲.作为矿业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使人们对该专业的理解出现偏差,影响了招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近来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而缺乏安全素质的大学生、研究生是不可能很好地为国家服务的。各类高校都要将“安全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规定学生必须修满3学分才能获得毕业文凭。

意识:是我要安全。还是你要我安全?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已达13亿,我们在担忧人口总量、就业人口总量和老龄化人口总量三大高峰到来的时候.同样在思考这13亿人的安全意识如何?思考如何尊重每个人的价值,每个人生命都是独立而且平等的,这是我们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全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素质低下,形成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新苏黎世报》载文对中国混乱的交通表示吃惊,他们认为,如果换做瑞士人来中国开车,起码能减少一半事故。中国道路的交通状况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中国人内心中简直是无政府主义者。我们经历了扫除文盲、科盲、法盲之后,面临着扫除“安盲”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一要强势,营造全社会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教育分层次、针对性,由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延伸到全员;三要强攻,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渗透式教育。最终实现强大的目标。

有位哲人说过,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随时都可能被折断。安全生产不相信眼泪。我们的目标并非指日可待,我们可能还会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但我们坚信:安全生产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苏 斌)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