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04-26 20:40:37
楼主
这个周末,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恐怕就是“融资融券”,而且市场几乎都是以利好的预期去看待的。
我想有必要从几个方面简单讲讲。
第一:“融资融券”能够增加市场活跃程度。通俗地讲,“融资”就是投资者用一定的保证金,或者是用帐户中的股票抵押,获得更大的拆借资金;而“融券”则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借股票,获得操作权,到预定时间再归还等量股份。这其实和九十年代的透支相似,从理论上讲,资金资金量和股票流通市值都不同程度得到放大。
第二:“融资融券”增加市场风险。不管是“融资”还是“融券”,都有一层透支和拆借的含义。如果投资者融资比例大,而在操作和判断中出现失误,那么这个亏损是惊人的,比如某投资者以10万保证金融取20万资金买卖股票,所投资的品种亏损50%,他就什么也没了。这和90年代的透支是一样的道理,当初不少大户被扫地出门就是极其惨重的教训。另外“融券”和期货中的做空没有两样。比如投资者判断一只股会在未来1个月下跌,那么他以现在价格卖给证券公司,以后再买回。相对投资者来讲,最重要的是判断对趋势。一旦出现偏差,亏损也同样放大。
第三:“融资融券”容易孳生更大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市场中能够及时掌握影响股票价格波动信息的一般都是机构和上市公司本身,股改后,大小非已经成为最大庄家,这些利益团体本身就是股价影响力最大的成员,比如公司业绩的好坏、内幕消息的运用都处于“优先”独特的主动地位。像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刘芳事件”、“ST盐湖教授门”,这些股票在重大利好披露前都有神秘人提前介入,然后享受大涨暴涨利润,而像“中国平安”公布天量再融资重大利空前不少大机构都先行出逃,因此,未来这些情况都会被内幕操纵,而且股票做空力量会更大,可惜我们的监管措施一直不敢让人恭维。
第四:如何摆正国有股拆借位置。从管理层的讲话上看,国有股也是可以拆借融券的,07年“国有股减持规则”中规定,国有股减持比例超过一定程度时应该报批和公布,那么如果国有上市公司自己做空,或者拆借给证券公司又如何规范呢?
第五:人为做市风会更加厉害。即使是茅台、盐湖这样的价值股票,如果这些抱团取暖资金为做空就会加大抛售,而在未来买回,原有的筹码高度锁定性肯定会改变,因为投资者可以不仅仅依靠过上涨来实现赚钱,他同样可以通过做空而获得利润。假设某些做市商为了逼迫融券者无法在低位买回等量股票,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强拉股票价格,这和现在的“南方航空”拼命死守不破行权价道理是一样的。
因此,对待“融资融券”,我觉得应该冷静对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不要过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