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plc市场分析与大中型plc的区别 点击:1185 | 回复:0



龙震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帖 | 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26
  • 注册:2007年12月31日
发表于:2008-01-03 20:21:00
楼主
   PLC最初的运用是取代以前的继电器控制方式,因此,最初称为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并沿用至今。随着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PLC的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初的PLC主要用于现场单机设备控制,这也是目前国内的主要运用。而目前的PLC支持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网络通讯技术,并能独立构建大中型控制系统,从功能和速度上都有质的飞跃。如今的PLC的功能已经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在一些化工厂,电厂和钢厂有一些大型的PLC系统,这些系统从功能上替代了DCS系统。尽管PLC的性能和运用范围有了大幅度的扩展,但是小型PLC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从数量上占总数的90%以上。

一、小型plc

1、主要供应商及产品系列    中国市场上的PLC供应商近40家,可分为欧美品牌、日系品牌、韩国品牌、台湾地区及国内品牌几个集群。由于PLC从诞生至今,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主流控制系统,其主流供应商也是当然的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导品牌。SIEMENS、MITSUBISHI、ROCKWELL、OMRON更是各行业用户耳熟能详的名字。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当属日 系 品 牌 。 2 0 世 纪 8 0 年 代 ,M I T S U B I S H I 、 O M R O N 、HITACHI等日系PLC品牌即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形成了完善的销售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相信很多年纪稍长的工程师对F1-60MR、C60P等型号依然不会陌生。    SIEMENS是欧美品牌当仁不让的代表,其S7-200出现在中国市场不过10年,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小型PLC市场中亦名列前茅。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传承日本衣钵,其控制器自然也表现为以小型PLC为主。虽进入中国市场稍晚,但凭借积极的产品定位、市场策略、销售策略,使其在低端市场依然表现抢眼。代表性品牌分别为LS(LG)、台达。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已积极引入PLC产品技术,并希望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化。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在这一点上远不如同期成长起来的变频器产业。近年来,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企业如和利时、浙江中控已涉足PLC领域,相信对国内PLC的产业化会有积极作用。小型PLC是所有PLC厂商最基本的产品类型,其产品结构特点基本为单元式,I/O扩展能力一般不超过256点。

2、行业应用情况:虽然随着PLC通信功能的增强,小型PLC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多,但主流应用依然以单机自动化的设备控制为主。且由于不同品牌的市场策略、系统集成能力,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性能的不同,在各个设备制造业的应用表现也各有不同。下表列举了主流设备制造(OEM)行业的主流品牌。行业       品牌纺织机械   Siemens   Mitsubishi  Omron包装机械   Mitsubishi  Omron    Siemens  Panasonic(NAIS)塑料机械   Siemens橡胶机械   Omron   Siemens    Mitsubishi印刷机械   Mitsubishi烟草机械   Siemens起重机械   Siemens   Mitsubishi电梯       Mitsubishi

3、市场份额:小型PLC技术相对简单,进入壁垒较低,因此供应商数量最多,市场相对比较分散,但仍以MITSUBISHI、SIEMENS、OMRON、KOYO和Panasonic(NAIS)为主,且日系品牌占据整个市场60%的份额。由于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所带动的小型PLC的需求,小型PLC也成为台湾以及本土企业的主要产品方向。几个新进入的PLC供应商如浙大中控、安控等,也将小型PLC作为进入市场的主要产品。但是小型PLC的市场集中度很高,前三名占据了约四分之三的市场,这对于后来者将是很高的壁垒。发展动态应用需求、市场竞争,最直接的作用结果是供应商所作出的积极反应。 
这些市场变化基本可以归结为:  (1) 本土化生产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产品价格。如SIEMENS本地化生产。   (2) 集成运动控制,成为集成控制平台。如OMRON的CP1H、MITSUBISHI的FX3UC。   (3) 引入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如安控的Rock E。   (4) 从混合控制需求的DCS现场控制器,进入独立产品市场。如和利时的PLC-HOLLiAS-LEC。   (5) 典型的FA(顺序控制、传动控制、运动控制)全线产品及集成方案提供。如韩国的OE Max。二、大型plc

1、大中型PLC的工作过程:    因为大型PLC主要应用于比较重要、控制规模比较大的工业现场,如果仍然沿用PLC最初的工作方式,则很难严格完成控制任务。事实也确实如此,大中型PLC的工作方式和小型PLC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P L C 从诞生之日起,就采用周期扫描方式。中小型PLC的工作任务一般为单任务周期执行,而大型PLC的工作任务不再是单一的工作任务,一般会有一个连续工作任务。另外还有多个周期执行任务和中断任务,大型PLC配备的高端CPU保障了这些工作任务的可靠执行。     大中型PLC的一个工作周期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自监视扫描阶段     为 了 保 证 工 作 的 可 靠 性 ,P L C 内部具有自监视或自诊断功能。自监视功能是由监视定时器(WDT,watchdog timer)完成的,WDT是一个硬件时钟,自监视过程主要是检查及复位WDT,如果在复位前扫描时间已经超过W D T 的 设 定 值 , C P U 将 停 止 运行,复位I/O,给出报警信号,这种故障称为WDT故障。WDT故障可能由CPU硬件引起,也可能用户程序执行时间过长,使扫描时间超过WDT时间而引起的,用编程器可以消除故障。WDT的设定一般是150-200ms,一般系统的时间都小于50-60ms。在大型PLC中一般可以对WDT进行修改。       2) 与编程器交换信息阶段     用户使用编程器(计算机中的编程软件)对PLC进行用户程序的上传、下载或者使用上位机中的SCADA系统对PLC进行监视控制时,PLC的CPU交出控制权,处于被动状态,上述工作完成或达到信息交换的规定时间后,CPU重新得到总线权,恢复主动状态。在这一阶段中,用户可以通过编程器修改内存的程序,启停CPU,控制I/O。       3) 与数字处理器交换信息的阶段     当配有专用数字处理器时,才会有这一阶段。       4) 与网络进行通讯的阶段     目前的大中型PLC都使用现场总线协议进行大量数据的交换,比如,S7-400使用Profibus,Controllogix使用Controlnet,Quantum使用Modbus PLUS。在这一阶段中,PLC和网络设备完成数据的交换。      5) 用户程序扫描阶段    PLC处于运行状态时,扫描周期中就包含了用户程序的扫描阶段。该阶段中,根据用户程序中的指令,PLC从输入状态暂存区和其他软元件的暂存区中将有关状态读出,从第一条指令开始顺序执行,每一步的执行结果存入输出状态暂存区。     6) I/O服务扫描阶段   C P U 在内存中设置两个暂存区,一个是输入暂存区(输入映象寄存器),一个是输出暂存区(输出映象寄存器),执行用户程序时,用到的输入值从输入暂存区中取得,结果放在输出暂存区。在输入服务(输入采样及刷新)中,CPU将实际的输入端的状态读入到输入暂存区;在输出服务(输出刷新与锁存)中,CPU将输出暂存区的值同时传送到输出状态锁存器。输入暂存区的数据取决于输入服务阶段各实际输入点的状态。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输入暂存区的数据不再随输入端的变化而变化。在该阶段中,输出暂存区根据执行结果的不同而变化,但输出锁存器内容不变。   不同品牌的PLC的工作过程略有不同,如果是冗余PLC系统,还需要完成数据同步、心跳检测、冗余切换等复杂的功能。2、大型PLC的应用场合:     大型PLC已经不仅仅用于顺序控制,它的应用已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