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了小草生命力的旺盛。
不惟冬天,其实夏天也足可看到它的顽强不屈:烈日下,眼见田间地头一株株小草,已经干了、枯了。可只要一场雨,它照样生机勃勃!
小草给人们带来了绿,带来了美,也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难怪,深居闹市的人们,水泥地上虽不能种庄稼,却没有忘记给小草留出方寸之地!
园林,对,园林,好美的园林。
不可理解的是,在乡村那踩不尽、拔不完的小草,进了园林,也如人进了城一般,娇贵了起来!
君不见,以前要靠人工或洒水车浇水的绿化草地,已经现代化了起来:泥土下横七竖八地布满了管道,使得小草没有雨露之恩承受时,能及时享受到"人"恩浩荡。
终于,有识之士提出了"种本地草、节约用水"的呼吁。
可有一天,我去了一次以前常去、后因该地搞基建,而很久没有去的一个小公园--依山就林而建的公园。蓦然见到,树林间,一条条新沟纵横交错,湿漉漉的黄土、惨白的树根、骄傲而昂头挺胸的塑料管。
不需多说,这是对树木的爱护了。
(可怜,可怜,我为树木可怜:活了这几十上百年,统统白活了,原来还有这样的活法,不是赶上好时代,哪有如此好待遇!这与被诟病多年的"大跃进",不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还过之无不及。当然,小沟、小溪、大河,它们的两岸 用水泥严严实实地封起来等等之举,均堪与之媲美)
原来,园林是人建的,反映的是人的思想;而耳濡目染的园林思想,又反作用于人的思维。
园林,是人们爱美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体现。现在阔了,跟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了,当然应当显示点什么特别来,何况还是善意呢!(......说不上什么了,说出来真的淡而无味。)
或许,不管什么东西,一旦园林化,也就会娇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