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工控骑士 的回复内容:和利时七拼八凑的东西,不出事才是怪事,但出事出多了,加上网络的作用,现在想盖也盖不住了:
一、和利时和软件体系由三套不同国家的软件构成,兼容性不好,所以存在各个软件之间的衔接问题,运行中容易出现死机现象。
和利时的算法组态软件是德国Smart Software Solution公司的CoDeSYS软件的OEM版本,上位软件有自己开发的MACS5,有Citect OEM的,控制器运行软件是加拿大的QNX。
二、和利时的控制器设计上使用INTEL的商用快速芯片,在参数或控制方案修改时增量下装次数不能太多,否则容易引起控制器处理困难,造成死机。
三、和利时的在线组态是骗人的,因为需要编译和重启控制器。
和利时的数据修改和下装非常不方便,而且需要的时间很长。假如要增加一个测点,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硬件位号不能改变,因为一旦修改就会造成全下装,引起控制器停止运行,所有数据恢复初值。其二,要在控制器组态软件中,增加一个全局变量,一个由电量程转工程量量程的转换模块,然后编译、增量下装。第三步,在上位软件Citect中要增加一个变量标签,一个趋势标签,一个报警标签,编译通过后,重启主服务器、从服务器,再依次启动各个操作员站(客户机),至此新增测点才会生效。系统无法实时组态。厂家自己不敢在线修改逻辑。
四、在站间测点调用上存在问题,一个项目一般配一个以上的控制站,测点之间肯定有逻辑关系,和利时系统是通过建立网络变量来实现的,一是网络变量的建立过程非常繁琐,二是网络变量的通讯不可靠,三是通讯速率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时性的要求。
以上是和利时系统的几大“优点”,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和其它原因不能一一列举,免得被人扣一个诬蔑的帽子!
用人家的软件是因为人家的软件真的很强大,Smart Software Solution,Citect 那一个不是在控制软件界如雷贯耳?用他们OEM的软件不是个好事儿吗?
控制器上用的是INTEL的芯片,但那是普通的商业芯片吗?不用INTEL的,给你AMD的你敢用吗?什么叫增量下装次数不能太多?如果你写的程序垃圾语句一大堆,或者逻辑顺序颠三倒四,控制器能快得了吗?
“在线组态是骗人的,需要编译和重启服务器。”老大,上帝也不敢说他编的程序不需要编译就直接能运行了。你以为你冲着显示器喊个1+1,显示器就直接蹦出个2呀?“在线组态”是个什么词儿啊?从来只有离线组态,什么地方又蹦出个在线组态?SMARTPRO只是在增加或减少点的时候才需要退出服务器的在线运行程序,再重新运行起来就可以了。不用重启吧?而且SMARTPRO因为是CITECT OEM的FACVIEW,所以不区分服务器还是操作站,根据你的设定不同,任何一个机器都可以是数据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报警服务器,工程师站或者操作站。
改变测点麻烦,据说就是因为上位和下位两个公司并没有完全公布自己的源文件,而且数据库不兼容造成的。如果拿到源文件我想应该能解决,但老外这方面比我们中国人精啊。新推出的一个软件已经没有这个缺点了。而且相比CODESYS和FACVIEW无比强大的功能和编程手段,这个缺点在喜欢自控编程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只有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的人才会这么抱怨。厂家不敢在线修改逻辑,要么派去的人是个菜鸟,要么你们的工艺情况实在不能出任何差错。再说回来了,哪一家DCS会给你说你放心的在线修改和在线下装吧,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即使有,等你真的出问题后你找谁哭去?在线下装肯定会有风险,全世界的DCS都一样。就看一旦这个风险出现的话对你的工艺影响大不大,如果引起联锁反应,那我估计比尔盖茨也不敢来下装的。
再说站间数据互传的问题,出现大量的站间点,说明一个问题,设计院一开始的的自控设计就有问题。好的设计是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站间点的。那么如果出现站间点了,有什么办法实现呢?1,硬接线,点不多可以考虑,也最为保险。但是当你有大量的点的时候你怎么办?花几万几十万再去买卡件模件来做?2,做站间变量,点数比较多了只能这么做,但是这样做的话会加重系统以太网网络负担,但是有什么办法,谁让一开始就设计出那么多的网络变量。3,HOW?
网络变量的组态一点也不繁琐,无非就是A写B读,或者B写A读而已,只是你没掌握。网络变量的通讯速率问题,它是走上层以太网的,什么概念,100M以太网还不够你传几个变量的??
不存在谁污蔑谁,只希望您能好好的学习软件的使用,最起码能和我一样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不用一有事儿就给人家打电话让人家派人来。吃这碗饭的,也培训过,就要有点培训的效果,是不是?而且你学好了,说不定跳槽的哪家自控公司也不错呀,省的在化工单位里让人家当成一个辅助工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