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用油(如汽轮机油、抗燃油)的老化程度可通过油泥含量表征,传统实验室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为此,基于 LabVIEW 平台开发了一套油泥快速检测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油泥含量的准确、快速检测,解决了传统方法的时效性难题,提升了油质监督效率,在电力行业油品检测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应用场景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行业的油品质量监督场景,针对运行中的汽轮机油、抗燃油等电力用油,实时检测油中油泥含量,以此判断油品老化程度,为油品维护、更换提供数据支持,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硬件选型
系统硬件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光源及支架,选型依据如下:
双远心镜头:通过光路设计限制轴上成像光束边缘光线倾角,使物体侧和成像侧主光线平行于光轴,具备低畸变(<0.06%)、大景深、放大倍率恒定的特点,可保证不同位置油泥成像的一致性,为后续图像分析提供准确基础。
CCD 相机:采用高分辨率黑白 CCD 相机,搭配千兆以太网接口,可实现图像实时、稳定传输,减少数据中断处理,确保图像信息完整高效地传输至处理单元。
平行背光源:发光均匀性好、方向一致性高,能有效减少油泥图像中的阴影和反光,提升图像对比度,便于后续目标区域提取。
嵌入式计算机:具备高性能数据处理能力,可快速运行 LabVIEW 图像处理程序,完成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等复杂计算。
导轨支架:保证相机、镜头、光源相对位置固定,减少检测过程中的机械误差,提升系统稳定性。
软件架构
系统软件基于 LabVIEW 平台,结合 IMAQ Vision 图像处理工具包开发,功能实现流程如下:
图像采集:通过 CCD 相机获取油泥图像,经千兆以太网传输至嵌入式计算机。
图像预处理:采用滤波算法去除图像噪声,通过图像增强提升油泥与背景的对比度,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图像分割:分离油泥目标区域与背景,精准定位油泥在图像中的位置。
特征提取:核心采用 Canny 边缘检测算子,先通过高斯滤波平滑图像去噪,再计算梯度幅值和方向,经非极大值抑制和双阈值处理提取油泥边缘特征,确保边缘定位准确。
特征计算:结合相机标定得到的像素当量,将油泥图像的投影面积、高度、宽度等像素参数转换为实际物理参数,再对照样本数据库计算油泥含量。
结果输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显示检测结果(油泥含量、图像等),并支持结果保存。
架构优点
集成性强:LabVIEW 平台集成 IMAQ Vision 工具包,无需额外搭建图像处理底层框架,可直接调用成熟函数,缩短开发周期。
可视化开发:图形化编程方式使程序流程直观,工程师可通过框图清晰梳理数据流向,便于调试和功能迭代。
人机交互友好:前面板设计简洁,可实时显示图像、检测结果等信息,支持参数设置,操作便捷,符合工程实际需求。
扩展性好: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可根据需求添加新功能(如多样本批量检测、数据联网上传),适应性强。
架构特点
相比传统检测架构(如依赖人工操作的化学分析法)及其他编程平台(如 C/C++),该架构具有以下特点:
效率更高:传统方法需数天出结果,该系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分钟级检测,大幅提升时效性。
开发门槛低:相较于 C/C++ 等文本编程,LabVIEW 图形化编程更易上手,工程师可快速掌握,降低开发难度。
软硬件协同优:LabVIEW 与硬件设备(相机、镜头等)兼容性强,可直接通过驱动实现设备控制与数据交互,减少软硬件适配成本。
准确性可控:通过算法优化(如 Canny 算子)和样本数据库迭代,可持续提升检测精度,而传统方法受人工操作影响,误差波动更大。
开发问题
图像噪声干扰:油泥图像易受光源波动、镜头反光影响,导致噪声较多,影响边缘检测准确性。
边缘提取偏差:油泥形态不规则,部分区域边缘模糊,传统边缘检测算子(如 Roberts、Sobel)难以精准提取。
系统误差存在:硬件安装定位偏差、样本数据库数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解决方法
图像去噪优化:采用多轮滤波预处理(如高斯滤波结合中值滤波),有效降低噪声干扰,提升图像质量。
算子选型改进:选用 Canny 边缘检测算子,其通过高斯平滑去噪、梯度计算、非极大值抑制及双阈值处理,显著提升边缘提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误差控制措施:优化硬件安装定位(通过导轨支架固定位置),扩充样本数据库数量,减少系统误差,提升检测重复性(测量重复性最低达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