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机床展带来的科研发展思考 点击:14 | 回复:0



wangamin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9帖 | 7回
  • 年度积分:19
  • 历史总积分:272
  • 注册:2021年8月24日
发表于:2025-04-27 08:25:27
楼主

笔者所从事的专业就是机械制造,机床及其功能部件是做专业科研发展当然不让的重点。但了解了这次机床展的信息,在为中国机床崛起而振奋的激动下,也对未来本学科专业科研的发展感觉到了危与机。


先引用一段话。西安交大前校长王树国在一次演讲中曾经说过:我们高校太孤傲了,我们离社会太远了,我们总是等着别人来求我们,突然之间发现,人家不用求我们,人家已经走到我们前面去了。企业对科技的投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那种专项的培养,在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了大学的前面。企业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前沿技术的认知,甚至超出我们的学者,企业对经济社会规律的把握,甚至比我们专家学者讲的都透。我感觉这次的北京国际机床展,就是一次最好的注解。


(1)机床企业的产品走得很扎实而且很多技术也是超前的。


大量的设备直接对标了国际高端机床,突破乃至领先不胜枚举,这对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方向发展都会带来深远影响。曾几何时,我们的工业母机是非常的受人制约的。不知道会不会有一种统计,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在机床发展中有哪些真正的科研成果是在推动了机床的发展,尤其要强调核心技术支撑以及成果切实落地这两个方面。就我的经历来说,去的装备制造企业还是比较多的,很多企业推出的高精尖产品和装备的背后,高校影子比重有多大呢?比如我就知道有企业研究拆解国外的数控系统已经持续三年了,开始着手投入力量打算发展一套新的数控系统,这种研究定力可能很少有高校的科研能做到,未来可期。


(2)精益求精应该是工科高效的发展重点,但企业不会等现成的。


我们大部分的工科高校其实并不是做科学发现的,而更多的是实现精益求精的工程技术的发展与落地。但就以机床行业发展为例,有多少机械制造专业的工科教师能够拍胸脯说自己很清楚有哪些技术难点需要解决呢?更别说如何解决了。装备制造企业其实是很务实的,直面客户应用的第一手需求,没有现成的,甚至都不会求取也不会等待而是直接就自己投入力量研发了。个人感觉这种处境其实挺尴尬的。


(3)从实践中来才能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奠定基础和发挥优势


就表面现象来说,笔者其实比较推崇医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去医院坐堂会诊的制度的,这种融合性和结合性感觉还是非常不错,并且值得其他学科专业效仿的。我感觉作为机械学科的高校教师,也应该如同将来要普及的私人医生一样,走向企业并且走向现场,了解需求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甚至是学习以谋未来发展。这个方面多少还是感觉有点欠缺的。


来源:微信号  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