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成像技术能否应用于工业内窥镜,其实现原理是什么? 点击:17 | 回复:0



keniqizhongji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4帖 | 0回
  • 年度积分:68
  • 历史总积分:68
  • 注册:2025年3月13日
发表于:2025-04-07 17:03:42
楼主

  在工业检测技术不断革新的当下,3D 成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内窥镜,为设备内部检测带来了全新视角,极大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3D 成像工业内窥镜主要通过两种技术实现 3D 建模:结构光 3D 成像和立体视觉成像。

  结构光 3D 成像技术,是将特定图案的光,如条纹、格雷码等投射到检测物体表面。当这些图案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的不同位置时,会因物体的形状起伏产生变形。工业内窥镜的多个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同步拍摄,获取带有变形图案的图像。系统通过分析图案的变形情况,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物体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进而构建出物体的 3D 模型。

  立体视觉成像原理则借鉴了人类双眼的视觉机制。工业内窥镜配备两个或多个摄像头,如同人的双眼,从不同角度同时采集物体图像。基于视差原理,系统通过对比不同摄像头拍摄到的同一物体的图像差异,计算物体表面各点的距离信息,实现对物体的三维重建。

  借助 3D 成像技术,工业内窥镜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航空发动机检测中,检测人员可借助 3D 成像技术,清晰观察发动机叶片的磨损、变形情况,精确测量尺寸,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3D 成像技术凭借独特的原理,让工业内窥镜如虎添翼,为工业检测行业带来更多可能。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