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听过“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
请结合你的个人理解,谈谈你在面试的时候该如何回答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何回答较为妥帖?回答这个问题该注意什么?原创的大奖!
希望我们每个工控朋友都参与进来讨论!!!!
工控HR面试擂台每周一期每期一题,内容旨在服务于即将毕业的面临找工作的工控学子和即将更换工作的工控朋友们,但是打擂者不限,只要求能对所提问题给出完整的,尽可能详细的、合理的回答,希望工控界的朋友把你们个人的经验、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即将找工作的朋友一点点帮助。
评分标准:原创、简洁、实用、可行。
本擂台每周一题,周末结贴。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15MP,二等奖2名:10MP,三等奖3名:5MP,鼓励奖10名:100积分。
MP介绍:gongkongMP即工控币,是中国工控网的用户积分与回馈系统的一个网络虚拟计价单位,类似于大家熟悉的QB,1个MP=1元人民币。
MP有什么用?兑换服务:以1个MP=1元来置换中国工控网的相关服务。兑换现金:非积分获得的MP可兑换等值现金(满100MP后、用户可通过用户管理后台申请兑换)。
楼主最近还看过
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人数骤增,就业市场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比例失衡。大学生就业困难。不少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我一个邻居,大学毕业几年了,还没找到工作。国家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号召。
先就业后择业,为用人单位带来麻烦。学生们带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想法去找工作,对找工作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又不是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干几个月就不干了,再找过吧。这种思想,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态度。上班的时候,一旦有工作压力,就想逃跑,所不知,任何工作都会或多或少有压力的,越是获得高薪,压力就越大。有了一点工作压力加上不正确的就业心态,动不动就想辞职,为用人单位的招聘带来了麻烦,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
高校为了来年招生,打出就业率牌,吸引更多的生源,能更好为学校创收。而这种创收是不惜以误导学生的就业观念,而达到学校的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代价的。高校是获利者,学生是受害者。
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是政府部门提出的,也是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糊弄大学生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不管你是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只要你上班了找到工作了,我这里的就业率就有保证了,至于你在哪个不适合自己的地方上了多长时间其就不关心了,因为政府的指标考核上没有这一项,所有先就业后择业实质上就是蒙蔽大学生找工作的一个借口。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大学生毕业如果找不到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工作岗位或者说上了这么多年学学的知识一点也用不到工作上其就是严重的知识浪费,在一个不合适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不但自己不舒服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公司也不会好到哪里,因为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和目标的员工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那些心不在焉,朝三暮四的员工,在这对于新进厂的大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培训,而这个培训的对象却对现有工作不满意随时准备着跳槽,所有双方都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一个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工作无法最终确定下来,对工作跳来跳去,对自己定位变来变去,有限的时间都消耗在无谓的选择上,是对自己年华的浪费,所有在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定要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说是自己所特长的岗位,至少是一个不讨厌和糊弄自己的岗位,这样不但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家人的负责。
当然如果大学生毕业后生活困难,长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先找一个比较对口的工作也是一个权宜之计,因为人期满先养活自己才会更好的发展,但其不应再这个养家糊口的工作中敷衍了事,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及时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明天就要辞职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其岗位上就要对得起这个工作,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周围人的尊重。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日益严峻。面对着这样僧多粥少的社会现实,我认为大学生应先就业后择业。首先让我们来明晰几个概念。就业,词典上解释为得到工作,而择业,现代汉语词典和各大网站都没有给出明确的概念。我们不妨引用全国高等学府联合论坛给出的概念, 即指人们以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为基准来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我们说无论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都要以现实为基础。人的行为主要受其思想控制,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进行思考。如果对方辩友今天非要将这种事前的思考说成是您方的择业,那我们今天的辩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说先就业后择业正是在解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再去选择其他目标。下面我方将从认知、能力、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具体论述我方观点。
一、认知。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学校的确为我们提供了检验知识深浅的平台。但仅靠有限的实习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就职业而言,现代竞争日益激烈,仅凭走马观花似的了解又怎么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就社会而言,学校社会有着不同的规则,先就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可以适合做什么,对社会和所从事的行业有更深入地认知。
二、能力。先就业有利于提高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我们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我们社交的能力。通过各项能力的积累,给自身以明确的定位,以利于自我实现和提升择业能力。
“先就业后择业”是目前中国国情下大学毕业学子的无奈选择。不是所有人都有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有句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侧面说明了选择行业(择业)的重要性。尽管现在科技发展,学科之间不断融合,社会需求技术全面的全能型人才,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大学教育还是有专业方向选择。毕业后不择业,随便就业,专业不对口,做的工作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只能使自己前功尽弃,重头再来。这样很容易使一个人意志消沉、万念俱灰,一个本来具有的阳光前途变得黑暗一片。
人从出生到25岁左右大学毕业,是不是已经过了三分之一的生命,仅仅剩余三分之二时间其中有一半还要分给安享晚年,所以黄金工作期就是20年左右。弹指一挥之间,你就业——跳槽——就业——跳槽,时间够你折腾吗?在这样的折腾过程中还能指望你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做些杰出贡献吗?是不是你的一生前面的那个三分之一为今后工作做知识储备的时间算是白白浪费掉了?
所以说“先就业后择业”那是无奈之举,只能是权宜之计。不能拿来励志、也不能奉为至理名言。
先就业后择业,是政府部门提出的,也是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糊弄大学生的一种手段,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还是中国教育弊端爆发的体现。
我个人认为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事关个人的职业规划。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第一份工作就是入行。第一份工作如果更自己所学的专业无关,那么请问你跟别人有什么优势?先择业,那是迫于生存的压力的无奈之举。一般来说无奈之下选择的工作,又会有多大的可能性会喜欢上,会有多大可能性高薪,又会多大的可能性做得好,混个一年半载或许连跳槽的车费都没攒下。或许你平时省吃俭用攒下了点钱,那毕业一年半载了你的师弟师妹也出来找工作了,你跟他们比你又有什么优势,好点学会了做人做事,坏点除了赚了年龄可能还有老油条的习气,你说企业会要谁?
如果不出意外基本上就平庸下去了,职业规划当然也就不会有了,一辈子就混在底层了。
如果第一份工作跟自己学的专业对口,跟别人比就会有几分优势,上手也更快。如果自己再能喜欢点,愿意多付出点,做起来也越来越游刃有余,事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有人说是金子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的,是这么回事,但这需要机会和更多的付出。半道出家的牛人很都多,但都离不开机会和自己巨大的付出。
当然有些职业我个人认为跟大学学什么没多大关系,倒是跟天赋有关,例如:销售、管理、做老板。
如果有条件的话,哪怕是暂时啃老,我认为都不要搞什么选就业再择业,这对以后的发展负面影响太大。毕业时找工作经历几次面试,知道缺什么了,就先停下来花点时间自己补补。就拿自动化专业的人来说,你成绩单上的数字不漂亮,更衰点四级也没过,想进好的点企业比较难。但是如果自己是还真的喜欢这专业,就狠下心来,买台烂电脑,买个单片机开发板和旧PLC,做几十个实验甚至做些小东西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把这些一亮,我想进好的单位也不是什么不可能事。好的单位绝大部分都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对个人的成长那是绝对有利的。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听过“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
站在感性的角度来说,先就业在择业纯粹是浪费个人时间、浪费就业单位资源。所以宁愿多等等,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去需找一个合适自己的职业。而且从反面来说,如果盲目的就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能否从容的退出而再择业?再次从零开始不是每个人都有气魄的,这是否就永远与自己当时的职业规划偏离了呢?以前很多同学都被毕业的时候的“高薪”诱惑而脱离自己的职业规划意愿,本来是想先工作着缓解下当时的就业压力,等成熟了再择业。可是事实上,跳来跳去所从事的也没脱离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性质。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说,先就业在择业也是一种无奈。对于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和总是找不到自己喜欢工作的人来说,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请结合你的个人理解,谈谈你在面试的时候该如何回答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何回答较为妥帖?回答这个问题该注意什么?
作为面试官肯定希望能招到能在公司长待的人才,即使对于目前的你来说不具备此工作的能力,但是只要具有可塑性,公司还是会考虑的。公司从发布招聘信息、入职、培训都要花费公司资源的,没有哪个公司希望花大量精力来招一个临时工。所以面试时回答此问题观点肯定要偏向“先择业再就业”,并告诉面试官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并且能够通过努力将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