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P插件工艺简介
DIP(Dual In-line Package,双列直插封装)插件工艺是一种传统的电子组装技术,广泛应用于需要高可靠
性、大电流或高机械强度的电路板(PCB)制造中。与SMT(表面贴装技术)不同,DIP插件工艺通过将元器
件的引脚插入PCB通孔,再通过波峰焊或手工焊接固定,形成稳定的电气连接。
尽管SMT技术已成为主流,但DIP插件仍在以下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大功率电子设备(如电源模块、电机驱动)
工业控制设备(PLC、工控主板)
汽车电子(ECU、车灯控制)
航空航天及军工产品(高可靠性要求场景)
2. DIP插件工艺流程
DIP插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元器件准备
对DIP封装元件(如电阻、电容、继电器、连接器等)进行检测,确保引脚无氧化、无变形。
部分元件需提前成型(如剪脚、弯脚),以适应PCB布局。
(2)手工/自动插件
手工插件:适用于小批量、高混合生产,由操作员按BOM(物料清单)手动插入元件。
自动插件(AI机):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高速插件机可精准插入轴向/径向元件,效率可达每小时数万颗。
(3)波峰焊接
插件后的PCB通过传送带进入波峰焊炉,熔融焊锡形成“波峰”,使元件引脚与PCB焊盘形成可靠连接。
关键参数:焊锡温度(通常240-260℃)、传送速度、助焊剂喷涂量。
(4)剪脚与清洗
焊接完成后,过长的引脚需剪除,避免短路或机械干涉。
部分产品需清洗残留助焊剂,提高外观质量及长期可靠性。
(5)检测与测试
目检/AOI检测:检查焊点是否饱满、无虚焊、桥接等缺陷。
功能测试:通过ICT(在线测试)或FCT(功能测试)验证电路性能。
3. DIP插件工艺的优缺点
优势:
高可靠性:通孔焊接机械强度高,适用于振动、高温等严苛环境。
大电流支持:插件元件(如电解电容、功率电感)更适合高功率应用。
维修方便:元件易于手工更换,适合需要频繁维护的设备。
局限性:
生产效率较低:相比SMT,插件速度慢,人工成本较高。
PCB空间占用大:无法实现高密度组装,限制小型化设计。
热应力影响:波峰焊高温可能对敏感元件(如塑料连接器)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