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仪器仪表 正文

回复

可编程电源保护电路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

仪器仪表 浏览:16 回复:0 收藏

维立信测试仪器  2025-07-01 14:59

可编程电源的保护电路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被测设备(DUT)和电源本身损坏的核心组件。其通过实时监测输出参数(电压、电流、温度等),在异常情况下快速切断输出或调整工作状态,形成多层级防护体系。以下是保护电路的详细组成和功能解析:

IT6300.jpg

一、保护电路的核心组成

1. 过压保护(OVP, Over Voltage Protection)

  • 组成

    • 电压检测电路:采用精密分压电阻网络或专用电压监测芯片(如TLV803),实时采样输出电压。

    • 比较器与参考电压源:将采样电压与预设阈值(如额定电压的110%)比较,输出触发信号。

    • 控制逻辑与执行机构:当电压超限时,通过MOSFET或继电器快速切断输出,或触发限流电路。

  • 典型实现

    • 硬件OVP:响应时间<1μs,适用于对电压敏感的场景(如半导体器件测试)。

    • 软件OVP:通过微控制器(MCU)监测电压,响应时间约10-100μs,但可配置更灵活的阈值和恢复策略。

2. 过流保护(OCP,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 组成

    • 电流采样电路

      • 电阻采样:在输出回路串联低阻值采样电阻(如0.01Ω),通过差分放大器测量电压降计算电流。

      • 霍尔传感器:适用于大电流场景(如100A以上),隔离采样避免干扰。

    • 比较器与阈值设定:比较采样电流与预设限流值(如额定电流的120%),输出控制信号。

    • 限流模式控制

      • 折返限流(Foldback):电流超限时,输出电压随电流增加而降低,避免过热(常见于线性电源)。

      • 恒流限流(Constant Current):电流达到阈值后保持恒定,电压下降(常见于开关电源)。

  • 典型实现

    • 硬件OCP:响应时间<100ns,适用于脉冲负载测试(如激光器驱动)。

    • 软件OCP:支持可编程限流值和延迟时间(如避免启动瞬态误触发)。

3. 过温保护(OTP, 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

  • 组成

    • 温度传感器

      • NTC热敏电阻:贴附于功率器件(如MOSFET、变压器)表面,电阻值随温度变化。

      • 数字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提供更高精度和线性度,支持I2C通信。

    • 温度比较电路:将传感器信号与预设阈值(如85℃)比较,触发保护动作。

    • 散热控制

      • 被动散热:通过风扇转速调节(PWM控制)或散热片优化。

      • 主动降额:温度接近阈值时,自动降低输出功率以减少发热。

  • 典型实现

    • 双级保护:一级警告(如80℃)降低功率,二级保护(如90℃)切断输出。

4. 短路保护(SCP,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 组成

    • 电流快速检测:采用罗氏线圈或高速比较器,实时监测输出电流突变。

    • 短路识别算法:通过MCU分析电流波形,区分正常负载突变(如电机启动)和真实短路。

    • 快速关断电路

      • IGBT/MOSFET驱动:在短路发生后1μs内切断输出,避免功率器件损坏。

      • 软启动恢复:短路解除后,通过软启动电路逐步恢复输出,防止再次冲击。

  • 典型实现

    • 可恢复短路保护:短路解除后自动恢复输出,适用于生产测试中的频繁插拔场景。

    • 不可恢复短路保护:需手动复位,适用于高可靠性要求场景(如航空航天测试)。

5. 反向电压保护(RVP, Reverse Voltage Protection)

  • 组成

    • 二极管钳位:在输出端并联肖特基二极管,将反向电压钳位在安全范围(如-0.3V)。

    • MOSFET反向阻断:采用P沟道MOSFET作为理想二极管,降低压降(如<0.1V)并提高效率。

    • 继电器隔离:在反向电压检测后,通过继电器彻底断开输出回路,适用于高电压场景。

  • 典型实现

    • 电池测试应用:防止电池反接导致电源损坏,同时保护被测电池。

二、保护电路的功能扩展

1. 多级保护与优先级管理

  • 功能
    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分级响应,避免误保护或保护不足。

  • 案例

    • 优先级1(紧急保护):短路、过压(>150%额定值)→ 立即切断输出。

    • 优先级2(警告保护):过温、过流(110%-120%额定值)→ 降额运行并报警。

    • 优先级3(预警保护):输入电压波动、风扇故障→ 仅报警不中断输出。

2. 保护动作记录与追溯

  • 功能
    记录保护触发时间、类型和参数,便于故障分析和质量追溯。

  • 案例

    • 医疗设备测试:通过内置EEPROM存储最近100次保护事件,满足FDA对数据完整性的要求。

    • 工业ATE系统:将保护日志上传至MES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

3. 自诊断与健康管理(PHM)

  • 功能
    通过分析保护电路历史数据,预测电源寿命或潜在故障。

  • 案例

    • 电容寿命预测:统计过温保护触发次数,结合Arrhenius模型估算电解电容剩余寿命。

    • 风扇健康监测:通过比较风扇转速与负载电流,提前预警风扇老化或堵塞。

4. 远程保护与协同控制

  • 功能
    通过通信接口(如LAN、CAN)实现多台电源的协同保护,或与上位机联动。

  • 案例

    • 电动汽车电池测试:当主电源触发过压保护时,通过CAN总线通知从电源同步切断输出,避免电池组损坏。

    • 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通过SNMP协议将保护事件上报至监控中心,触发备用电源切换。

三、典型保护电路架构与工作流程

1. 硬件保护架构(以过流保护为例)

输出电流 → 采样电阻 → 差分放大器 → 比较器 → 触发信号 → MOSFET关断↑            ↓MCU监测(可选)  报警指示

  • 特点:响应速度快(<100ns),但功能固定,需软件配合实现复杂逻辑。

2. 软件保护架构(以过温保护为例)

温度传感器 → ADC采样 → MCU处理 → 比较阈值 →↓是                     ↓否触发OTP → 降额/关断       继续监测

  • 特点:灵活性强,可实现非线性保护策略(如温度-功率曲线),但响应速度受MCU性能限制(通常>10μs)。

3. 混合保护架构(主流方案)

  • 组合方式

    • 硬件实现紧急保护(如短路、高压),软件实现预警和分级响应。

    • 通过硬件看门狗监控软件运行状态,防止程序崩溃导致保护失效。

  • 案例

    • Keysight N6705C电源:采用硬件OVP(响应时间<50ns)+ 软件OCP(可编程阈值和延迟),兼顾速度和灵活性。

四、保护电路的测试与验证

1. 关键测试项目

测试项方法合格标准
OVP响应时间突然施加120%额定电压,用示波器测量输出关断延迟<1μs(硬件OVP)
OCP精度逐步增加负载至限流点,测量实际电流与设定值的偏差±(0.5%+0.01A)
SCP恢复时间手动短路输出,记录短路解除后输出恢复至额定值的时间<100ms(可恢复型)
OTP重复性循环触发过温保护100次,检查保护阈值漂移<±1℃

2. 失效模式分析(FMEA)

  • 常见风险点

    • 采样电阻老化导致电流检测偏差 → 误触发OCP。

    • NTC热敏电阻脱落 → 过温保护失效。

    • 比较器阈值漂移 → OVP/OCP动作不准确。

  • 缓解措施

    • 采用冗余采样(双电阻并联)和温度补偿电路。

    • 定期通过自检程序验证保护功能(如输出短路测试)。

五、未来趋势:智能化与自适应保护

  1. AI驱动的保护策略

    • 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保护事件,自动优化阈值和响应时间(如根据负载特性动态调整OCP延迟)。

    • 案例:在电机驱动测试中,AI可区分正常启动电流(3倍额定值)和真实短路,减少误保护。

  2. 数字孪生与虚拟验证

    • 在电源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模拟保护电路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如-40℃~85℃温度范围),提前发现潜在问题。

  3. 无线传感与边缘计算

    • 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如LoRaWAN)和边缘计算模块,实现分布式保护和实时决策,适用于大型测试系统(如光伏阵列测试)。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