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pen作为构建于控制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之上的高层通信协议,其体系架构包含通信子协议与设备子协议。此协议在嵌入式系统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且为工业控制环境中常用的现场总线技术之一。
本产品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涵盖具备 CANOpen 接口的变频器、伺服驱动器、电量测量装置、智能现场测量设备、仪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

配置简便性方面:用户无需深入了解 CANOpen 和 ProfiNet 的详细信息,仅需参考相关手册,依据具体要求即可完成网关配置。无需进行复杂编程,便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连接功能(数据透传)。
网关能够自主设定Profinet参数与CANopen参数,仅需确保所设参数与Profinet设置及CANopen参数设置相契合。

从站参数配置可通过从站电子数据手册(Electronic Data Sheet, EDS)实现,在此之前需预先明确从站工艺过程中所需调用的参数索引信息。
CANopen从站:

通讯对象
在CANopen系统中,其物理层CANbus在每次数据传输时,数据量相对有限。所携带的信息包含11位的标识符(ID)、远程传输请求(RTR)位,以及规模不超过8字节的数据。CANopen对CANbus的11位ID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4位的功能码和7位的CANopen节点ID。7位ID存在128种不同的组合方式,鉴于ID为0的情况不被采用,故而一个CANopen网络最多可容纳127台设备。在CAN 2.0 B规范中,CANbus允许使用29位的ID,因此,当CANopen与CAN 2.0 B配合使用时,CANopen网络可容纳的设备数量将超过127台。不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多数CANopen网络的设备数量低于该理论数值。
CANopen把CAN总线的11位标识符称作通信对象标识符(COB - ID)。当数据传输出现冲突时,CAN总线的仲裁机制会使COB - ID最小的消息得以继续传输,无需等待或重传。COB - ID的前4位为CANopen的功能码,因而数值较小的功能码意味着对应的功能更为重要,允许的延迟时间更短。
在CANopen标准体系中,部分控制对象标识符(COB - ID)被预先保留,用于网络管理以及服务数据对象(SDO)通信。设备完成初始化后,部分功能码与控制对象标识符(COB - ID)会映射至标准功能,不过在后续阶段,这些功能码与控制对象标识符(COB - ID)仍可被规划用于其他用途。
网关配置完成后,设备上电时网关会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建立Profinet通信连接,CANopen一侧会先通过SDO向从站设备发送配置报文,对网络管理(NMT)、心跳守护及过程数据对象(PDO)参数进行设置。

Profinet配置:
在Profinet网络中,网关的配置相对简便,主要配置参数包括网关的设备名称、IP地址,以及输入输出的数据长度。

配置流程完成后,用户无需对网关设备进行底层编程开发,仅需对映射地址所对应的数据信息执行必要的处理操作即可。


客服
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