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能源锂电企业电芯卷绕车间,核心控制设备为三菱FX5UPLC(CCLKIE主站),需驱动3台松下A6ECT协议伺服电机(卷绕主电机、放卷电机、张力控制电机),实现极片卷绕的张力精准调节(要求波动≤±0.5N)与多轴同步(同步误差≤1ms)。传统采用“CCLKIE转RS485+RS485转ECT”级联方案,存在通讯延迟超150ms、多轴同步误差超5ms、高频电磁干扰致数据丢包等问题,导致电芯厚度偏差超0.05mm,不合格率达4%,日损失产能超120组。最终选用远创智控YC-ECTM-CCLKIE协议网关(ECT主站+CCLKIE从站),构建稳定通讯链路。
1. 协议异构致控制失准:三菱PLC的CCLKIE协议与伺服的ECT协议不兼容,传统方案通讯成功率仅85%,张力指令延迟超150ms,卷绕张力波动±2N,电芯厚度偏差超0.05mm,不合格率高。
2. 多轴同步误差大:3台伺服需协同(卷绕速度跟随放卷速度),传统方案轴间同步误差超5ms,极片易错位褶皱,影响电芯容量一致性。
3. 抗扰能力弱:车间高频电源、变频器产生强电磁干扰,传统设备数据丢包率超3%,日均通讯中断1-2次,每次恢复需1.5小时。
4. 运维低效无追溯:无远程诊断,故障需逐轴排查,处理时间超3小时;无数据缓存,中断时张力、转速数据丢失,无法追溯不合格品原因。
5. PLC负载过高:PLC同时处理逻辑控制与数据转发,CPU负载≥70%,急停响应延迟≥30ms,增加设备碰撞风险。
网关深度整合工业网关、物联网网关、边缘计算网关、智能网关、数据采集器五大核心能力:
1. 工业网关双协议转换:作为EtherCAT主站可管理8轴伺服,支持100Mbps传输;作为CCLKIE从站无缝对接三菱PLC,双向转换延迟≤30ms,保障指令实时性。
2. 工业级稳定性:IP30防护、-40~85℃宽温、抗15kV静电,符合EN61000-6-4电磁标准,适配车间干扰环境;ECT总线支持分布式时钟,同步精度≤1ms。
3. 边缘计算网关优化:本地执行多轴同步校准(轴间误差≤1ms)、张力补偿,减少无效数据传输,将PLC负载降至≤40%。
4. 智能网关运维:支持以太网接入运维平台,实时监控伺服状态、通讯参数,远程改配置,故障处理≤30分钟;支持张力超阈值预警。
5. 数据采集器+物联网网关:32MB本地缓存(断电保72小时),通讯恢复自动补传;通过物联网网关上传数据至MES,助力产能统计与预测性维护。
1. 协议衔接:网关CCLKIE从站通过GXWorks3组态,映射32字节输入(伺服状态、张力)与输出(速度指令、张力设定);EtherCAT主站设100Mbps以太网,扫描3台伺服(ID1-3),启用分布式时钟,形成“指令-转换-执行”闭环。
2. 同步与抗扰:边缘计算网关运行同步算法,控制轴间误差≤1ms;EtherCAT总线用双绞屏蔽线(阻抗100Ω),远离变频器≥2米;双24VDC冗余供电防断电。
3. 运维优化:智能网关远程监控预警;数据采集器缓存保数据完整;物联网网关传数据至MES,实现生产可视化。
1. 前期准备:确认伺服寄存器、PLC映射表,安装GXWorks3与YC-Config软件,制定布线方案。
2. 硬件部署:网关固定于控制柜导轨,连接CCLKIE网线、EtherCAT总线、冗余电源与报警器。
3. 参数配置:设网关IP192.168.1.10、EtherCAT同步周期1ms;PLC编写程序,关联HMI控件。
4. 联调测试:验证指令延迟≤30ms、同步误差≤1ms、张力波动±0.5N;72小时运行无中断,丢包率0%。
1. 新能源锂电:叠片机、封装机伺服控制可复用方案,物联网网关保障电池一致性。
2. 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关节伺服与三菱PLC通讯,网关低延迟满足轨迹精度,边缘计算优化运动参数。
3. 医药(冻干机):温度控制伺服需高精度同步,网关抗扰适配洁净车间,数据采集器符合GMP追溯。
4. 半导体(封装设备):贴装伺服需微米级精度,网关同步误差≤1ms,智能网关减停机时间。
本方案通过远创智控YC-ECTM-CCLKIE工业智能网关解决新能源锂电卷绕车间协议异构、同步精度等痛点,实现PLC与EtherCAT伺服精准控制。方案可复制至智能装备、医药等前景行业,为工业设备互联提供可靠支撑,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进数字化转型。
《具体内容配置过程及其他相关咨询请与武工留言交流》
楼主最近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