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思维与企业应用思维对APS实施的影响 点击:11 | 回复:0



xuyongshuo

    SSI ļʱ
发表于:2024-10-15 10:10:39
楼主

在APS圈子中,有一些高校学术研究者参与APS的实施,也有一些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专家参与APS的实施。这两类不同的参与者,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在APS项目实施过程中对APS项目设定的目标不同,进而影响APS的实施效果。


科学Vs.工程


我把学术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定义为学术研究思维,本质上是科学研究;把具有企业管理经验专家的思维方式定义为企业应用思维,本质上是工程实践


一般而言,工程实践是要解决问题的,针对现有问题,用科学技术手段去解决现有的问题。对于APS项目而言,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运筹学方法、TOC理论去高效解决企业经营中供需平衡问题


而科学研究是需要发现问题,找到与问题相关的理论,并构建理论,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APS项目而言,更多是找到制约供需平衡相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阐述理论,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工程实践更多的是以价值为导向,通过解决关键问题,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价值。就如帕累托法则那样,可以花20%的努力去解决影响企业供需平衡的80%问题的关键瓶颈资源平衡问题,是以小的投入解决更大的问题。


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以原理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找到内部运行机理,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科学研究模式参与APS,考虑更全面的资源平衡,能发现更多问题,解决方案也更全面。


所以有管理经验的APS实践者,更多的是找到关键问题,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持续优化企业的生产中的供需平衡。


就如高德拉特在他的经典管理小说《目标》中描述的那样,通过找到瓶颈资源,持续优化瓶颈资源,从而解决了制造企业大量订单无法及时交货的困境

而学术研究的APS实践者,更愿意讨论优化算法,通过优化各种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有些资源的优化毫无意义。


曾经听一位联想的朋友讲过联想打印纸管理的故事,联想曾经对各种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其中包括对打印纸的精细管理,对每一张纸的用途都精细管理。后来经过核算发现,针对每一张纸管理的成本都接近纸张的成本,这种精细管理没有意义,因为纸的成本不高,后来联想针对纸就不做精细化管理了。

其实,很多学术研究者因为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考虑问题全面,但对很多细节问题的思考,就如联想对纸张精细管理一样,针对这些细节问题的解决,投入都比产出高,但从严谨性方面考虑,研究思维的人更愿意做一个全面管理的系统

而工程实践,更强调实用性,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投入产出比,会优先选择瓶颈资源优化,通过持续迭代,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就如《目标》的场景一样,首先找到一处瓶颈资源,而这个瓶颈资源决定了企业的Throughput,当通过各种方案,提升的瓶颈资源的处理能力后,自然提高了企业的Throughput,然后新的瓶颈出现,通过持续优化瓶颈资源,持续优化Throughput。当同时出现多个瓶颈资源的时候,这个时候APS管理的复杂性就增加了

我认为,单一瓶颈资源的优化,用工程实践的模式更容易创造价值;但存在多个瓶颈资源时,学术研究的模式更重要。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刚刚导入APS时,还是单一瓶颈资源居多,所以早期工程思维更加重要。当企业的产能持续优化之后,学术研究的全面性才能创造价值。

国内很多机构认为APS非常复杂,大概是使用了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而APS的早期实践,企业应用思维的模式更加重要。

就如库存管理中经常用的ABC分类法,花主要精力去管理A类物料,C类物料粗犷管理就可以。
对于APS排产也一样,重点管理A类资源,非瓶颈资源没有必要花精力去优化。

来源:微信号xuyongshuo-work

作者:许永硕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