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十多年前流行的APS,现在实施起来那么难? 点击:105 | 回复:0



xuyongshuo

    SSI ļʱ
发表于:2024-10-08 09:56:12
楼主
二十多年前戴尔直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戴尔的供应链管理在当时成为企业学习的标杆。而APS是戴尔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APS也开始被广泛应用。至少学习过四家APS取得巨大成功公司的APS资料:戴尔、IBM PC、联想和华为

可以说APS在二十多年前非常流行并且有非常多的成功案例。反观国内现在虽然APS概念非常热,但总体上,业界认为APS实施比较困难的观点还是共识。
我认为二十年前业界对APS概念的认知当下业界对APS概念的认知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导致现在业界对APS的期望值不同,而现在对APS过高的期望值与APS的实际能力的差异,有可能是现在APS项目失败率高的一个原因。
过去APS强调优先顺序,现在APS强调优化
对于制造软件,陈启申老师的《ERP——从内部集成起步》一书是非常经典的,陈老师一书中有如下论述:

image.png

从这段论述中,有两个要点:

1、APS先是由软件厂商开发的;

2、APS基于规则,确定生产和供应的优先级。

我在2003年加入i2后,搜集了很多i2历史上的APS资料,发现i2早期的APS代表的是(Advanced Planning System),后期APS更新为(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从这点我猜测是先有了APS软件后有的APS学术定义

而最早的APS软件,是基于约束理论开发出来的。因此早期做APS,约束理论的经典著作《目标(The Goal)》是必读教材。

APS的核心是优化瓶颈工艺(瓶颈产能)的效率,根据瓶颈工序的利用率、客户的重要性等规则,确定生产和供应的优先级

image.png

根据约束理论,APS优化的是瓶颈资源的效率,非瓶颈资源的优化没有任何意义。APS的输出是根据瓶颈制约、根据优先级顺序制定的生产计划

我最近群中,很多APS讨论都是关于优化、优化算法。而讨论优化,则有多种优化目标,而不同的目标,优化的原则又不同,一旦进入优化的讨论,则复杂性就会成指数增加,进一步导致APS的复杂性增加。

而多元的优化目标会带给用户过高的期待值,多元优化的难度与过高的期望值,是很多APS实施失败的根源。

APS的目标是为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及时给予切实可行的答复

在陈启申老师的书中,提到了APS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及时给予切实可行的答复,缩短交货期,采用高级计划与排产技术(APS),把计划的范围扩大到供需链各个环节,采用各种优化排产方法,支持同步运算,支持分布各地的销售人员向企业有关部门进行远程访问和模拟操作

从这个目的看,APS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响应,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明确给出答复,而承诺交付的订单也会通过APS排产保证交付

所以APS系统会分析可供销售量(ATP),可利用能力(CTP),和可承诺交货期(DTP)。这些能力是为了快速响应客户。

而企业在接订单时,通常需要一单一单接,每次接订单,企业需要通过APS判断这个订单是否可以交付。这种模式下,当订单接近企业产能极限时,APS逐步优化瓶颈资源。

而很多企业期望APS的目标是:一下子接了很多订单,这些订单不考虑产能,而希望通过APS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当订单超过产能极限后,无论怎样APS也无法优化实现全部排程。

所以在APS(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理论出现后,很多研究者忽略了瓶颈理论,主要研究各种优化算法。基于瓶颈原理的优化简单高效,实用性强。而理论上的各种优化,带来了复杂性,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来源:微信号xuyongshuo-work

作者:许永硕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楼主最近还看过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