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重复立杆、重复设箱、重复设井、反复掘路等问题长期存在。随着 5G 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展,智慧杆的建设大方向已经深入人心,核心是寻找最优化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全国各省市纷纷发布关于智慧路灯、5G 智慧杆塔等的相关政策,进行不同商 业模式探索。
智慧灯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地上、地下两大部分。其中地下设施包括:管道、线缆、 接地、基础、操作井等;地上设施包括:立杆、机箱、挂载物等。
我们认为,智慧杆在技术上不存在明显的瓶颈,通过近年的探索,目前智慧杆已经进入到标准建立阶段。地下部分主要问题在于将传统路灯 8 小时供电升级为 24 小时供电和提供网络能力;地上部分主要问题集中在杆件构件、固定方式对应的承重能力确定和挂载 物的空间分布、新挂载物的能力保留等细分方向。
智慧综合杆设计采购采用分层搭载,根据综合现有经验,挂载物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距地高度 0.5 到 2.5 米,此范围内为人直接接触区域,区域可以设置综合设 备落地箱体,包括:光缆电缆交接箱、电源箱、监控抱杆箱等,统一考虑电源接电、 温度检测、线缆交接等功能,但不搭载任何设施设备;
第二层:距地高度 2.5 到 5.5 米,此范围搭载各类小型交通设施与标志牌,包括:行人信号灯、高清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路名 牌、小型标志牌等;
第三层:距地高度 5.5 到 8m,此范围可搭载机动车信号灯、电子警察、智能卡口、 各类标志牌等;
第四层:距地面高度 8 米以上,此范围搭载照明灯具,预留 4G、5G 通讯设备搭载空间。
目前智慧杆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新建式:将传统杆体移除,并同步建设地下、地上智慧杆基础设施,实现一整块区域的基础设施更新,该模式可以最有效地优化基础设施,但投资规模较高;
改建式:逐个地更新传统杆,尽力利旧地下设施,优化地上设施。该模式可以临时解决部分地区的严重基础设施冗余等问题,但面临地下设施归属权不集中导致的地下设施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由于地上挂载物已经存在,因此地下设施的改建在该模式下投资占比最高。
此前灯杆运营权主要在政府手中,政企客户更倾向于购买灯杆+服务的方式,智慧杆运营需要通过专业管理平台实现,参与方众多。
我们认为,目前智慧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如何突破原有多方管理的藩篱,进行建设和运维的优化配置。《中国智慧灯杆白皮书》建议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建立一种由政府统筹监管、参与者协同共赢、广大民众共同受益的投资运营模式。
其中,由专业化的主体统筹各方需求,实现规 模化建设、专业化运维,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及信息统一共享,推动智慧杆塔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