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机和脑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开始从象牙塔走进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前期发展不同,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用单纯的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而是指在物理—社会—网络三维空间结构下的机器、人和网络相互融合的智能系统。工控主板
最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将至75%。报告指出,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都是世界第一,论文数量在全球占比从1997年的4.26%增长至2017年的27.68%,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和自动控制系统是人工智能论文分布最多的学科,高水平论文里通过国际合作而发表的占比高达42.64%。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略领先于美国和日本,但多集中在技术应用,而非原理和关键技术上。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世界第二,但杰出人才占比偏低,与国际人工智能人才集中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领域相比,国内人才研究领域则比较分散。
在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球第二,截止2018年6月,已达到1011家,但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且基础硬件研发相关企业占比较少。在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方面,尤以语言和视觉类发展最为成熟。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平台、智能硬件和智能制造在内的17个应用领域,但大多分布在应用层,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占比相对偏低。与美国相比,中国智能企业无论是萌芽、发展和高速成长阶段出现的时间都落后5年。中国智能企业创建时间主要集中在2010年至2016年之间,占比为53.8%,智能企业创建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占比为15.4%。
科技、制造等业界巨头公司的布局将更深入,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随着众多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的诞生和成长,人工智能将出现更多的产业级和消费级应用产品。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也将促使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大公司和传统大型企业之外,人工智能产业集中着非常多的优秀创业公司。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有着成熟的团队配置、先进的技术能力、健康的现金流等,同时受资本方的认可度较高。人工智能作为最具前景的产业,将成为新的独角兽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