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安控数字化油田擂台-新疆油田数字化建设-第25期(已结束) 点击:1769 | 回复:36



安控数字化

    
发表于:2012-06-10 08:19:00
楼主

讨论主题:目前国内数字油田概念正在中石油、中石化各级分公司推进中,各油田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数字油田建设,新疆油田进行了数字油田建设,从9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对整装油田开展数字化建设,请谈谈新疆油田如何实现数字油田建设?

 

 要求:最好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只谈新疆油田,其他油田回帖无效。

 参与方式:采取跟帖的方式参与。

 
评奖规则:由活动组织者评奖,并进行公开公布告示。

 
活动结贴:每周为1期,由安控数字化论坛擂台版主选定议题,半个月后(隔一期)擂台版主从所有参与讨论的网友中选出6个优胜者。

奖项设置:每期选出6个优胜者,其中:

 一等奖1名:奖100MP(相当于100人民币),
      
二等奖5名,奖工控精美礼物一个(工控点点、工控T恤、工控徽章、工控工具四者任选一个,相当于65人民币)。 优先考虑参与次数少于3次的ID

 活动发奖:MP评奖后一周内发放,精美礼物每月发放一次,统一在月初寄送。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一号

邮编:100085

电话:400-0093-200 市场部

传真:010-62971668-6888

网址:www.echocontrol.com

E-mailyqshichang@echocontrol.com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控科技),是专业从事工业级RTU(远程控制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善的RTU产品链,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的开采、处理、管输、储配等各个环节以及环境在线监测、城市燃气、供水供热等管网监控领域,并已远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伊朗、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基于RTU技术,安控科技在油气、环境在线监测等行业开发出多款专业化经典产品,拥有完善的油气田自动化和环保在线监测专用产品。此外,安控科技还提供工业自动化产品的OEM/ODM服务,提供SCADA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服务。

安控科技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和检测平台,并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如UL 、CE、EMC3级认证等),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控科技成立于199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安控科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建立了一支以高级工程师和专业研究生为骨干的研发团队,打造了一支经过市场历练的高效经营团队,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安控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拥有了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百余项,覆盖了所提供的所有自动化产品和控制系统。安控科技的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北京市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部分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商务部出口研发资金项目,受到政府嘉奖与资助。

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的第一批信用企业,安控科技在国内同行业中较早的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系统集成、建筑施工、环保设施运营等各类资质。

本着卓越品质,源于更高要求的核心理念,协作、严谨、勤奋、卓越的企业精神,安控人必将以更可靠的工业级RTU产品、更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更完善的服务答谢用户、回报社会,为振兴民族自动化事业、创建民族自动化品牌而努力奋斗。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一号

邮编:100085

电话:400-0093-200 市场部

传真:010-62971668-6888

网址:www.echocontrol.com

E-mailyqshichang@echocontrol.com



楼主最近还看过



水中鱼 --王者之师

  • 精华:43帖
  • 求助:4帖
  • 帖子:324帖 | 380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038
  • 注册:2011年11月10日
发表于:2012-06-11 21:14:51
1楼
  数字油田建设分为全面开展、初步实现和全面实现这三个阶段。1993年起,第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新疆油田从开展油气生产以来的所有数据采集、整理、质检,并录入数据库,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光数据整理就做了足足3遍,而且这一做就是7年。直到2000年,大规模数据建设和信息平台的开发才首战告捷。

  从2001~2005年的第二阶段,新疆油田提出三步走工程,分别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新疆油田桌面化。尤其是2005年,新疆油田建立起以准噶尔盆地空间地理为基础的信息应用系统,把入库数据以地理形态进行展示,覆盖了大部分油田业务。

  2006年,新疆数字油田进入到全面实现的阶段,这一年,也实现了新数据按标准和管理制度准时、齐全、完整入库的一个突破。但在新疆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副处长沈建林看来,这还远不够。

  2000年之后开发的新油田都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但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只能采用人工现场抄表,回来录入、出报表的“半自动”补充,远未做到实时监控。2008年,这种局面终于被打开,这些生产过程自动化数据都能及时上网管理,对油井、站库、长输管线等都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控,数据能实时集成到系统中,领导可以随时上网查看、给前方下达命令。

  所以,2009年以生产指挥系统为核心的决策智能化,主要是为决策层提供各种关键数据的预警。这些目标从各项指标来看,在2008年已准备就绪。

  2009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过渡的一年。打造智能化油田也是下一个5~10年的主要任务。李清辉说,数字化是以数据为目的,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而智能化油田则要利用各种业务模型,包括知识库、专家库等,对生产和决策做出智能辅助,真正地用计算机管理油田。业务模型就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水中鱼 --王者之师

  • 精华:43帖
  • 求助:4帖
  • 帖子:324帖 | 380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038
  • 注册:2011年11月10日
发表于:2012-06-11 21:15:44
2楼
  新疆油田在确立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同时,就开始探索如何建立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有效进行的支撑体系。经过几年时间的探索实践,一个集决策、管理、执行和支持于一体的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浮出水面,形成了油田公司领导决策、机关处室管理、数据中心建设、二级单位应用、专家组和IT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格局。

  整个体系自上而下分为三层,各层任务清晰、分工明确,使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体系上变得通畅。

  国内有关专家对此翘起了拇指:新疆油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国内信息化管理上是一个创新。

  这套体系建立的应用,将数据原点、信息研发、运行支持和应用反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由此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由科研项目向工业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在新疆油田,各个业务部门只是提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数据中心统一来负责完成,统一规划得到贯彻执行,成功化解了“信息孤岛”之困。

  国内不少企业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是聘请外部的IT公司来完成,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是,系统建成后升级换代难,维护难,如果外部的信息公司撤走或者倒闭,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因此也有人如此形容:系统建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正是看到了这个弊端,新疆油田整合了人才资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支撑。

  从1998年起,新疆油田就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IT公司,到2006年,已经形成一个拥有200名专业技术人员的IT公司。

  长远的规划

  如何确保油田信息化应用建设和能够长远、稳定进行下去,新疆油田确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指导原则。

  新疆油田首先从现实需求和今后的发展出发,本着“有什么数据就采集什么数据”的原则,对原集团公司的勘探开发数据标准进行了大量的扩充和完善。

  2001年,新疆油田开始了“勘探开发数据必须实施一体化”的起步工作。一体化必须对原先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重新整合,整合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数据模式。2003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标准体系经过“十月怀胎”艰辛问世。

  统一数据标准是数据共享的基本条件,统一标准为信息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软件开发能不能也像车间生产一样有条生产线?在1997年,当这在软件业界都还是一个梦想时,新疆油田就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1999年,这个梦想在新疆油田变成了现实——油田信息平台雏形建立。

  创新演绎神奇: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中,里面存储许许多多的功能组件,这些组件相当于一个设备的零部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组装成一个软件,既可实现供需双方的及时交流,之后还可以不断完善,实现了“小作坊”到“工业流水线”的革命。

  创新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率。过去,技术人员开发一个软件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现在软件变成了定制,周期一般只要3-6个月,最快时只需1个半月时间。过去开发的软件成功率只有30%,而现在达到90%以上,同时软件的规范性也大大增强。

  2007年新疆油田实现了全部油田91个信息系统的横向集成,系统集成后,如同一个“魔方”,可以把以前的任何功能项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新的软件系统。

  从刀耕火种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社会,这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轨迹,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变奏曲。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取得重要成果的一个缩影。

水中鱼 --王者之师

  • 精华:43帖
  • 求助:4帖
  • 帖子:324帖 | 380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5038
  • 注册:2011年11月10日
发表于:2012-06-11 21:18:37
3楼
      新疆油田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整体规划、统一立项、集中管理、数据共享的原则”,以建立覆盖油田公司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业务数据流程和数据管理制度为目标,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科研、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数字化油田。
夯实信息基础

  网络是信息建设的基础。新疆油田公司的生产活动范围覆盖了整个准噶尔盆地,地域的广阔带来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不便,而信息网络恰恰能弥补这种缺陷。新疆石油信息网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目前各主要二级单位都已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并借助油田通讯专网实现互连,形成了覆盖准噶尔盆地的新疆石油信息网。

  新疆石油信息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想,确保了新疆石油信息网的统一性,为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数据建设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油田公司逐步认识到,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在勘探方面,物探、钻探、试油、测井等生产环节直接的产品就是数据。在开发方面,必须对油井的各种生产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从而分析油藏的变化情况,优化开采方案。可以说,数据是勘探开发研究的“原料”,油田公司为获取这些“原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为保护这些数据并使之得以充分利用,油田公司近年来狠抓数据建设,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数据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库结构;二是要把当前的各种生产数据及时的采集入库;三是要把历史数据整理归档入库。目前新疆油田公司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各种生产数据都已及时采集入库,大部分历史数据也已入库。两大数据库的建立为科研、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全面推进信息化

  新疆油田公司在科研生产中运用信息技术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初,油田公司就利用国产的DJS-108型计算机进行地震处理解释和油藏数值模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油田公司也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引进了先进的软硬件,建立了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了科研水平,降低了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开发了油气勘探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油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科研及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油田公司先后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OA)等信息系统,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最为成功,新疆油田公司目前已基本做到了财务电算化,彻底摆脱了手工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玻璃的心

  • 精华:47帖
  • 求助:2帖
  • 帖子:1303帖 | 580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1251
  • 注册:2010年6月11日
发表于:2012-06-11 23:16:24
4楼

      新疆地区的主要油田有新疆油田公司、吐哈油田、塔里木油田、塔河油田等,由于新疆地广人稀,所以数字化油田建设更好开展,而且意义和经济效益更能得到体现。

       新疆属于高温高寒地区,大部分油区都地处沙漠边缘或沙漠腹地,所以相对来说对于数字化建设功能来讲更明确,一般是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为主,而且由于新疆是我国油气产能建设的主力区块,所以有一些相对比较年轻的油田,比如塔里木油田、塔河油田等,这些油田没有老油田的沉重负担,所以从建设初期就大规模推广自动化、信息化,在国内,新疆的几个油田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的水平和覆盖面都相对较高。

       新疆油区自然环境相对来说更恶劣,所以新疆数字化建设对于设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更高,所以在新疆大部分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标准都比较高,使用的仪表及控制设备都是比较知名的国际品牌,所以相对建设成本也会更高。

玻璃的心

  • 精华:47帖
  • 求助:2帖
  • 帖子:1303帖 | 580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1251
  • 注册:2010年6月11日
发表于:2012-06-11 23:18:03
5楼
(一)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油田建设概况
      新疆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油气生产、集输和勘探开发研究为主营业务的特大型油气生产企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勘探开发建设,共发现了26个油气田,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田。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实现数据资产化,全面实现新疆油田数字化的目标,2000年年初,新疆油田公司制定了“十五”规划,提出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要像抓勘探、开发工作一样来抓信息化工作,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实施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三步走”工程。第一步是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即基础数据进入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可方便地查到;第二步是“业务工作桌面化”,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报表、公文处理等在计算机上完成;第三步是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油田,把物理的油田放在计算机上进行研究和管理。在数据库建设方面,提出了“急用先建、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建设策略。在技术方案上,结合信息化相关的前沿技术,如元模型技术、模型驱动技术、web服务技术、工作流技术等。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疆油田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无论管理上还是技术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到2008年,新疆油田公司已实现了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数据正常化、系统集成化和生产自动化。
      建成后的“数字化油田”,已能够全面掌握油田所有实时生产信息,找到油田已经勘探开发的全部资源,实现井场、站厂、基地数据共享、自动采集,以便实时决策,同时减少科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
      目前,新疆油田公司已提出将油田的建设目标由“数字油田”提升为“智能油田”。

玻璃的心

  • 精华:47帖
  • 求助:2帖
  • 帖子:1303帖 | 580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61251
  • 注册:2010年6月11日
发表于:2012-06-11 23:18:27
6楼

(二)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油田建设特点
1. 目标明确,规划合理
      新疆油田公司提出“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新疆油田公司在2000年年初制定了“十五”规划,提出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要像抓勘探、开发工作一样来抓信息化工作,制定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同时,提出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三步走”工程。第一步是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即基础数据进入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可方便地查到;第二步是“业务工作桌面化”,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报表、公文处理等在计算机上完成;第三步是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油田,把物理的油田放在计算机上进行研究和管理。
      我认为新疆油田公司在“数字化油田”的规划和建设中将目标提得非常切合实际需求,并没有提出一些花哨的、好高骛远的想法。同时,他们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在“四统一”的原则下,按照“三步走”的循循渐进的方法扎扎实实地逐步实现既定目标。
2. 基础工作扎实
       1) 生产自动化建设
a) 井口:
      井口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RTU系统完成,数据传输采用了三种方式:数传电台、无线网桥、光纤。
其中:
      数传电台:主要用在边远井和产量低的井,是早期(2006年以前)采用的方式,目前已逐渐淘汰。
      无线网桥:主要用在边远井和产量低的井,在2006年以后普遍采用,可用于数据和视频同时传输。
      光纤:主要用在高产井,可用于数据和视频同时传输。
b) 集气站
      集气站的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日本横河公司的DCS系统(CS3000)完成。系统的控制器、电源、通讯网络、I/O模块均采用冗余配置,系统可靠性高,性能优异。
c) 处理站(厂)
      处理站(厂)的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日本横河公司的DCS系统(CS3000)完成。系统的控制器、电源、通讯网络、I/O模块均采用冗余配置,系统可靠性高,性能优异。
      处理站(厂)的DCS系统与集气站的DCS系统通过一对冗余的高速控制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通过处理站(厂)的DCS系统实现对集气站的生产过程进行远程监视及操控。

      注:新疆油田采气一厂玛河气田的处理站(厂)相当于涩北气田1#作业区的5#集气站(区控)。
d) 紧急停车系统ESD
       在天然气处理站(厂)建有一套用于玛河气田处理站、集气站、井口紧急关断的ESD系统,该系统达到国际安全认证的SIL3等级,独立设置,通过一对冗余的高速控制网络与DCS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当ESD系统检测到联锁信号时,经过预定的紧急停车逻辑程序运算后,及时地完成天然气处理站(厂)的相关单元(或装置)的关断或放空,同时,通过通讯网络控制集气站、井口的相应阀门及设备的关断及放空。从而使整个气田的生产处于安全状态,保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 数据库建设
      数据就是生命。以前因为管理机构分离,新疆油田勘探部门和开发部门是分开的。但事实上,勘探和开发两项业务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勘探要打井,开发也要打井; 勘探做地震,开发也做地震,但是两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却不能共享。这样一来,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成本很高。因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勘探、开发等各项相关业务的数据信息整合共享迫在眉睫。
      但是实现数据与应用共享的前提则是制定统一的标准。目前数字新疆油田建立了5大类260个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已有114个标准规范在执行或试行。覆盖了油田生产、科研、管理、决策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
      当数据共享完成之后,数据查询系统就可以把油田丰富的数据资产方便地提供给各位研究人员了。这些数据经过层层质检后集中管理,研究人员把数据提取出来,加载到他的研究系统中去,那么很快就可以做他的研究工作了。而以前研究人员做研究的时间非常少,他们要用60%以上的时间去收集数据资料。

      以前系统要提交一个计算作业,往往需要两周或者是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出来一次计算结果,研究人员再判断这个计算结果是不是符合所期望的要求。如果不符合,那么研究人员还要不断地调整、修改数据参数,进行重新计算。
      石油勘探一般由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资料解释三个流程组成,大量的数据处理计算工作承担着找储油构造、定井位的重要任务,因而高性能计算平台对石油勘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油田公司在数据库建设中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 制定数据标准

       b) 建立数据质量监督制度
       c) 制定数据采集规范及流程
3) 规范业务流程,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油田数据建设的目的是为油田生产经营服务,这主要是通过油田业务应用软件系统实现的。目标是形成一体化的油田业务应用软件体系,新疆油田在“数字化油田”的建设过程中许多技术和思想不仅仅在油田信息领域,而且在软件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油田业务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科研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又有着广泛的联系,在这里分别从逻辑上描述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平台、生产应用平台、经营管理平台。
      a) 信息集成平台的应用模式
      油田业务应用系统采用“二级定制”模式的进行应用开发。
      所谓“二级定制”是以软件资源和业务资源中心为基础,通过定制发布一个满足某一类业务需求的软件平台系统,称为业务平台;用户利用业务平台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具体的业务应用。例如,数字空间平台定制GIS平台,GIS平台再定制一个具体的GIS。 “二级定制”采用多层级模型驱动的思想,定义了一组描述软件资源、业务资源的元模型,形成软件资源中心,是第1级定制的核心。在第二阶段,以存储模型为中心,建立了报表、录入界面、查询、图形等多种面向业务的元模型,通过不同模型之间的转换,实现了业务的“所见即所得”的定制模式。

       建立了四层元数据结构中的系列元模型(Meta Model),开发了元模型对应的模型建模、模型管理、模型执行的软件组件等元模型资源;设计了管理元模型资源的元一元模型(Meta—Meta Model),及元一元数据管理系统。
       在元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资源发布系统。根据平台的功能定义,选择相应的资源,通过一致性检查、系统集成,创建相应的元—元数据,打包发布成为一个面向业务的应用平台。该平台在安装后,可实现具体业务定制、管理和运行。
      公司在2000年提出基于模型驱动思想的“二级定制”模式,同时建立了一套油田数据元模型体系,使得本项目可以:
(1)大规模重用软件:由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针对元模型的,因此模型级的应用需求变化通过元数据定义即可满足,不会影响软件模块的修改,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导致了绝大部分软件模块都可重用。
(2)快速定制应用:面向应用需求,不再是通过编程实现,而是通过可视化建模工具,由用户或工程人员辅助用户,直接进行“所见即所得”定制,应用需要变化后,也不用修改程序,直接由用户进行定制修改。正是这一技术,使得我们在短短五年内,开发了51套应用软件
b) 集成化的油田应用软件体系
      利用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定制包括油田生产管理、油田成果管理、油田经营管理、数据中心支持、综合决策在内的51套业务应用系统上线投用。
     平台系列软件与业务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应用软件体系。由于这些软件体系遵循共同的元模型标准、模型标准,采用一致的体系架构,因此它们之间相互可实现无缝集成,数据共享。
(1)油气勘探生产信息系统;
(2)物探信息管理;
(3)钻井信息管理;
(4)录井信息管理;
(5)测井信息管理;
(6)试油信息管理;
(7)储量信息管理;
(8)矿权信息管理;
(9)分析化验管理;
(10)生产指挥信息系统;
(11)采油厂生产调度指挥;
(12)油气储运生产指挥;
(13)井场实时数据传输;
(14)井筒曲线;
(15)数据共享与交换;
(16)油田产能建设信息系统;
(17)开发规划数据库管理;
(18)井号编码系统;
(19)采油厂生产数据质量校验;
(20)采油厂油气水化验数据管理;
(21)井下作业管理;
(22)采油厂生产数据管理;
(23)采油厂地质研究与分析支持;

(24)基础地理信息;
(25)勘探图形信息;
(26)采油一厂地面工程;
(27)采油二厂地面工程;
(28)采油三厂地面工程;

(29)百口泉采油厂地面工程;
(30)石西作业区地面工程;
(31)准东采油厂地面工程;
(32)采南作业区地面工程;
(33)油气储运地理信息;
(34)油田三维地理信息;
(35)质量管理信息;
(36)安全管理信息;
(37)环保管理信息;
(38)计量管理信息;
(39)标准管理信息;
(40)节能节水管理信息;
(41)单井成本管理信息;
(42)费用控制与分析;
(43)资产管理信息;
(44)物资管理信息;
(45)设备管理信息;
(46)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信息;
(47)计划管理信息;
(48)市场管理管理信息;
(49)科技项目管理信息;
(50)组织人事信息查询;
(51)工程造价系统。
3. 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新疆油田公司为了确保“数字化油田”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机构设置合理:在油田公司组建了处级单位:数据公司,全面负责“数字化油田”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监督考核、开发完善等工作。在各二级单位设置了专门部门(信息所)及专人负责,在三级单位设有专人负责。同时,油田公司与红有软件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由红有软件公司为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油田”项目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持续的软件开发。
      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油田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及监督制度,各单位及人员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制度、各项标准规范及流程执行。同时,数据公司设有专门的部门及人员对各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数字化油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油田”工程。
4. 建设高标准的数据中心

豪哥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3帖 | 542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835
  • 注册:2012年3月19日
发表于:2012-06-11 23:35:04
7楼
新疆油田公司数字化油田建设特点 1. 目标明确,规划合理 新疆油田公司提出“数字化油田” ,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 田放到计算机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新疆油田公司在 2000 年年初制定了“十五”规划,提出将信息化工作作为公 司的主营业务,要像抓勘探、开发工作一样来抓信息化工作,制定了“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同时,提出了新疆油田信 息化建设的“三步走”工程。第一步是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即基础数据进入数 据库,在计算机上可方便地查到;第二步是“业务工作桌面化”,即实现数据资源 共享,报表、公文处理等在计算机上完成;第三步是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就 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油田, 把物理的油田放在计算机上进行研究和管 理。 我认为新疆油田公司在“数字化油田”的规划和建设中将目标提得非常切合 实际需求,并没有提出一些花哨的、好高骛远的想法。同时,他们在实施过程中 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在“四统一”的原则下,按照“三步走”的循循渐进的方法 扎扎实实地逐步实现既定目标。 2. 基础工作扎实 1) 生产自动化建设 a) 井口: 井口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 RTU 系统完成, 数据传输采用了三种方式: 数传电台、无线网桥、光纤。 其中: 数传电台:主要用在边远井和产量低的井,是早期(2006 年以前)采用的 方式,目前已逐渐淘汰。 无线网桥:主要用在边远井和产量低的井,在 2006 年以后普遍采用,可 用于数据和视频同时传输。 光纤:主要用在高产井,可用于数据和视频同时传输。 b) 集气站 集气站的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日本横河公司的 DCS 系统(CS3000) 完成。系统的控制器、电源、通讯网络、I/O 模块均采用冗余配置,系统可 靠性高,性能优异。 c) 处理站(厂) 处理站(厂)的数据采集及控制通过一套日本横河公司的 DCS 系统 (CS3000)完成。系统的控制器、电源、通讯网络、I/O 模块均采用冗余配 置,系统可靠性高,性能优异。 处理站(厂)的 DCS 系统与集气站的 DCS 系统通过一对冗余的高速控制 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可通过处理站(厂)的 DCS 系统实现对集气站的生产过 程进行远程监视及操控。 注:新疆油田采气一厂玛河气田的处理站(厂)相当于涩北气田 1#作业 区的 5#集气站(区控)。 d) 紧急停车系统 ESD 在天然气处理站(厂)建有一套用于玛河气田处理站、集气站、井口紧 急关断的 ESD 系统,该系统达到国际安全认证的 SIL3 等级,独立设置,通 过一对冗余的高速控制网络与 DCS 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当 ESD 系统检测到联 锁信号时,经过预定的紧急停车逻辑程序运算后,及时地完成天然气处理站 (厂)的相关单元(或装置)的关断或放空,同时,通过通讯网络控制集气 站、井口的相应阀门及设备的关断及放空。从而使整个气田的生产处于安全 状态,保护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 数据库建设 数据就是生命。以前因为管理机构分离,新疆油田勘探部门和开发部门 是分开的。 但事实上, 勘探和开发两项业务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勘探要打井, 开发也要打井; 勘探做地震,开发也做地震,但是两个业务部门的数据却 不能共享。这样一来,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成本很高。因而,通过信息化 的手段,将勘探、开发等各项相关业务的数据信息整合共享迫在眉睫。

战魂——骑士军团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7帖 | 94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11
  • 注册:2012年3月22日
发表于:2012-06-11 23:48:30
8楼
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现状及规划
      “三步走”工程带动数字新疆油田建设
      新疆油田大规模信息化建设始于1993年,1994年相继成立了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石油体制改革之前,采用各种行政手段,组织勘探开发相关专业人员,按照“边建边用、急用先建、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建设。1996年开始进行油田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初步确立以统一平台带动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到2000年初步建成了勘探、开发等专业领域的信息系统。
      为了更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科研、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对原有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并实现跨专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数字油田建设战略的提出,为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疆油田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走过了近四个年头,目前处于实施阶段。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数字油田的建设思路。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方针,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制定了5-10年中长期建设规划。并确定从2001年开始实施数字油田战略的“三步走”工程,即:第一步,在2002年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首先实现勘探开发、油气储运等领域的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历史数据建设),并实现新的生产从采集、传输、入库到应用的“正常化”管理。“正常化”即意味着数据齐全、准确、及时、规范、自动地加载到数据库中,使油田数据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心数据库。第二步,在2003年实现业务工作桌面化。在理清油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管理、决策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采用先进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业务流程优化和企业再造。第三步,到2005年实现新疆油田桌面化,即初步实现数字新疆油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前两步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全面建设体现综合效益

      在数字油田建设方面,新疆油田的建设工作从管理体系、技术标准、数据资源、信息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已经油田生产中发挥效益,初步展现了数字油田应用的美好前景。
      油田在2002年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标准的统一工作,先后开展了数据库结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加载、数据安全保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油田信息技术标准及管理规范体系,部分标准规范已经在油田得到应用。
      完成了1941年新疆油田发现以来共2500多口探井资料,油田投入开发建设以来22000多口开发井数据,以及准噶尔盆地基础资料、地质普查及物探等资料的数据库管理。全部数据量约22TB(地震叠前数据约20TB,采用磁带库管理)。目前,正在进行油田生产区所有地面管网的探测和基础地理信息的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了勘探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油气储运生产信息系统、油田地面工程信息系统、物资与电子商务系统、单井成本核算系统、油田数据共享与交换等30多套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与相应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一起组成了各个生产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应用体系。绝大部分按照生产建设及工业化应用标准投入了正式的生产运行。
      勘探开发信息系统把油田成立以来的勘探开发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并提供方便的信息查询检索手段。实现了研究项目数据库与油田基础数据库之间的近线连接,为研究人员收集查找基础资料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油田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传输加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油井生产情况。井场数据实时传输系统解决了井场数据远程传输应用问题,管理人员和地质专家可以在办公室实时了解钻井状态,指挥现场生产作业。
      应用地面工程信息系统进行生产辅助决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地面管网改造工程进行多次模拟,优化方案。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停产损失,节约了大量的土石方费用。2003年仅在采油二厂81#原油处理站管网改造的应用中,节约费用就达到上千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新疆油田信息系统建设已经全面展开。2002年以来,开发并投入工业化运行的系统为油田生产、科研、管理取得了明显效益。其中“油气勘探生产信息系统”在中国石油十三家油田全面推广应用,使信息系统不仅为新疆油田服务,还为其他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作用。

存在的问题

      新疆油田的数字化建设整体水平在国内较为领先,但在勘探、开发、储运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建设水平并不平衡。总体上在勘探、开发方面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比较好。实现了油田勘探开发历史数据的建库工作。在油气储运和经营管理方面,由于建设时间较短,相对于勘探开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目前处于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需要加强公共基础数据的建设,实现生产数据的正常化管理。在已有丰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数据仓库建设和数据综合应用。
在目标任务明确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投资与建设需求、建设速度出现矛盾。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快建设步伐,使数字新疆油田发挥更大的效益。
  

数字油田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落实“一把手”原则是数字油田建设成功的关键

      国内的数字油田建设无论在观点提出、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方面,在世界上都是较为领先,但在实施方面,目前情况并不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的瓶颈集中在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方面。
      数字油田建设作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必须是“一把手”工程。许多油田在管理体系上建立了“一把手”管理制度,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顺畅,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各部门独立建设的局面无法改变,各专业出于自身考虑对数据共享和信息一体化不给予足够配合甚至进行阻挠。“一把手”的参与、决策和协调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由于以上“一把手”工程实施不利的原因,数字油田建设在资金投入上也得不到保证。受到管理体制的限制,各油田几乎都没有在年度投资计划为信息化建设设立单独的资金。一般只是科研经费的一个投资分项,在资金总量上十分有限。而且有的油田对信息的投资存在很多变数,每年

战魂——骑士军团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7帖 | 940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011
  • 注册:2012年3月22日
发表于:2012-06-11 23:48:44
9楼

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的四点经验

      数字新疆油田的建成,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油气生产、油田研究、经营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为提高油田科研生产效率、促进油田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油田发展阶段和应用需求,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数字油田没有统一的定义,需要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前进。新疆油田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义了数字新疆油田的概念和内涵,以实现油田各领域数字化为目标,动员全体员工为此努力。

  其次,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明确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项目建设前期以业务部门组织业务需求分析为主,后期由信息部门要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进行总体技术把关和协调。建设完成后由信息部门统一管理,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系统应用推广、数据建设和系统使用权限的控制。

  再次,始终把数据建设和数据正常化作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资产,是数字化的核心。新疆油田在进行数字油田建设的初期就非常重视数据建设,在收集整理大量历史数据的同时,要求对新产生的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和自动地进入数据库,以实现业务数据的正常化管理。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实现勘探开发数据集成与共享。

  加之,在技术方面,新疆油田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应用。利用统一的数字油田信息应用平台技术产品作为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应用系统。这样,既缩短了开发周期,又保证了系统应用的成功率。

  最后,在管理方面,强调油田内部各级组织一把手的信息化责任,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提高了组织的信息化能动力。着力培养内部技术队伍,长期服务于油田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地保障了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为满足油田进一步的信息应用需求,新疆油田自2011年开始,又踏上了以实现油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为目标的智能新疆油田建设的征程。

自主创新,研发信息技术平台体系,为数字油田构建科学的总体架构。

     数字油田信息平台是通过把油田生产管理的各种应用抽象为各种功能组件,从而形成相对通用的框架系统,涵盖数据录入、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业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该平台由数据管理平台、空间数字平台、业务管理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等4个基础子平台和集成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4个辅助系统构成。平台采用模型驱动、虚拟应用、多层元模型等先进技术,通过统一组件、统一模型驱动、统一功能管理、统一安全管理的建设思路,支撑了油田业务的信息管理和应用。基于该平台,软件开发工作由原来复杂的、一行行编写代码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变成了按需组装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大大简化了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加快了开发建设速度,降低了风险,应用系统开发成功率由原来的不到30%提高到90%以上。采用数字油田信息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统一的接口,实现油田各领域应用系统功能的集成和共享。数字油田信息平台是数字新疆油田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研发完善,在国内石油行业率先完成研发并成功投用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7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与应用》成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系统推广应用铺路搭桥。

     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建设已有70多年历史,从1941年开始勘探、1955年开始开采,产生的所有数据已经完全实现电子化,并存储到网络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地上、地下,覆盖所有油田作业区域和专业领域,仅仅油田生产类数据就包括23个专业,数据总量达到141TB。围绕如此丰富的数据,需要一系列的应用软件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克拉玛依油田采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定制平台,定制投用了78套数字油田应用系统,实现油田全部业务领域的集成应用。这些系统覆盖数字勘探、数字井筒、数字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单点登录和统一认证,成为油田各专业开展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通过油田数字化成果的应用,极大的支持了新疆油田的生产管理和研究,在油田内部已经实现信息化与油田生产融为一体,具体来说,一是便于掌握信息,能及时、全面、深入掌握生产情况;二是便于业务管理,油田机关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实现了计算机化;三是实现了实时监测,探井、开发井、重点站库实现实时采集传输发布;四是便于研究支持,提供了完整丰富的数据资源;五是有利于决策支持,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经营信息,辅助决策;六是实现了油田可视,初步实现了油田可视化管理。数字新疆油田的全面建成和应用,为油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便捷应用,在油田生产、科研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新疆油田公司不仅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走在国内油田的前列,而且在信息管理体系和战略规划上都站在了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前沿。

 


 

勇者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0帖 | 275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021
  • 注册:2007年7月13日
发表于:2012-06-11 23:53:54
10楼
新疆油田公司历来重视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及技术装备的投入,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更是走在了自治区企业的前列。目前油田公司不仅装备有世界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大规模的网络系统,引进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及管理软件,而且自行开发了大量的用于生产及管理的数据库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在油田公司科研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新疆油田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整体规划、统一立项、集中管理、数据共享的原则”,以建立覆盖油田公司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业务数据流程和数据管理制度为目标,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科研、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实现数字化油田。  
夯实信息基础  
   
  网络是信息建设的基础。新疆油田公司的生产活动范围覆盖了整个准噶尔盆地,地域的广阔带来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不便,而信息网络恰恰能弥补这种缺陷。新疆石油信息网从1996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目前各主要二级单位都已建成了自己的局域网,并借助油田通讯专网实现互连,形成了覆盖准噶尔盆地的新疆石油信息网。  
   
  新疆石油信息网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边建边用”的思想,确保了新疆石油信息网的统一性,为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好数据建设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油田公司逐步认识到,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在勘探方面,物探、钻探、试油、测井等生产环节直接的产品就是数据。在开发方面,必须对油井的各种生产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从而分析油藏的变化情况,优化开采方案。可以说,数据是勘探开发研究的“原料”,油田公司为获取这些“原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为保护这些数据并使之得以充分利用,油田公司近年来狠抓数据建设,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数据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库结构;二是要把当前的各种生产数据及时的采集入库;三是要把历史数据整理归档入库。目前新疆油田公司已建成了勘探、开发两大生产数据库,各种生产数据都已及时采集入库,大部分历史数据也已入库。两大数据库的建立为科研、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全面推进信息化  
   
  新疆油田公司在科研生产中运用信息技术起步较早,20世纪70年代初,油田公司就利用国产的DJS-108型计算机进行地震处理解释和油藏数值模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油田公司也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勘探、开发科学研究方面,引进了先进的软硬件,建立了解释工作站、地震处理中心、并行数值模拟系统等,提高了科研水平,降低了勘探投资和开发成本。  
   
  在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开发了油气勘探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油气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油田勘探、开发各主要业务的管理,提供了综合查询、数据录入、业务处理等多项功能,为科研及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油田公司先后开发了财务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OA)等信息系统,并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推广最为成功,新疆油田公司目前已基本做到了财务电算化,彻底摆脱了手工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探索ERP之路  
   
  新疆油田公司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生产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虽然开发了许多应用系统,但这些信息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数据在这些系统中只能纵向流动,不能横向流动,导致各系统形成“信息孤岛”,降低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也导致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数据存储冗余度较大,信息建设成本较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疆油田公司通过总结多年信息建设积累的经验,提出油田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如图1),目的就是要建立覆盖油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业务全过程的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建立标准、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部门和单位之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从而提高科研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按照以上思路,油田公司今年设立了两个主要信息化建设项目:一是新疆油田公司企业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准噶尔盆地油气生产地理信息系统。  
   
  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是将项目的开发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结合起来,利用ERP思想,以业务流和信息流为主线,在高度集成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油田公司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企业综合管理业务的应用系统和数据管理制度,通过业务事件驱动方式,实现日常业务工作与数据维护相结合,实现部门和单位之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新疆油田公司企业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新疆油田公司推行ERP管理模式的探索,它的成功必将推动新疆油田公司在管理机制上的转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融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技术于一体,用来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它把地理位置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从而满足生产、科研、管理、决策等对空间信息的可视化需求。《准噶尔盆地油气生产地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建立涵盖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储运、道路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地面工程规划、安全、环保、消防等业务的地理信息系统。以此为结合点,将目前自成系统的油气勘探、开发、储运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建成数字化的新疆油田奠定坚实的基础。  

勇者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20帖 | 2756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1021
  • 注册:2007年7月13日
发表于:2012-06-11 23:56:36
11楼
一、系统概述
  
    新疆油田公司的某个作业区需建设油田生产的自动化SCADA系统,系统规模包括300套抽油机控制器、20套三相计量控制器和15套水源井控制器。根据自动化系统设计要求,整个系统需要建立前线中心控制室并预留今后建设的基地控制室,通过Internet可以远程实时查询生产数据。系统建设完成后,前线控制室可实现无人值守,操作人员可以在基地中心控制室对油田的生产进行监控和管理。
  
二、技术难点
  
    * 控制点分散。井口散布于油区各点,井口间的距离较大。配注计量站、水源井分布其间。最远控制端离中心控制室50Km左右。
  ? 
    自然环境恶劣。陆梁油田现场,冬天寒冷风大,环境温度最低可至零下40℃,夏天干燥炎热,油井现场设备内部温度可高达80℃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很大。
  ? 
    * 通讯环境差。其次,陆梁油田处于丘陵地区,地势变化尽管不算陡峭,但并不能完全实现点对点的可视通信。所以要求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系统信道能否真正畅通,确保SCADA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 
    * 控制复杂。抽油井及水源井实现远程起停、配注计量站实现自动排序计量。
  ? 
    系统接口复杂。与另一套自动化SCADA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与联合站DCS以OPC方式实现连接。
  ? 
    * 系统安全性要求极高。油田是生产性企业,安全生产是首先必须保证的。所以,对油田自动化SCADA系统也提出了极高安全性的要求。
  
三、解决方案
  
    针对该生产区的实际工艺情况、时间工作环境情况,经综合考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解决方案-ECHO SCADA 5000。
 
    ECHO SCADA 5000系统已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为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管理。系统内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独立节点,完成独立的任务。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就是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出问题,不会影响其他机器的工作,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ECHO SCADA 5000以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实现网络数据共享,保证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实时数据同步。本次SCADA系统需要监控采集的量包括:
  ? 
    * 井口控制器。油温、油压、负荷、位移、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电量参数、抽油机起停状态、盘根漏油检测、控制器门开关检测。
  ? 
    * 三相计量控制器。进站油温、出站油温、管线油压、计量液位高度、含水率、上下液位状态、可燃气体浓度、水套炉液位、水套炉温度、水套炉间可燃气体浓度、大小火状态、各种阀状态等。
  ? 
    * 水源井控制器。压力、温度、流量、液位、三相电压、三相电流、电量参数、电机起停状态、水源井工作状态等。
  
1、使用产品
  ? 
    * ECHO 5309抽油机控制器由主控制器、电台、电台电源、避雷器、电源开关、接地汇流条及保护箱等组成。保护箱分为防雨遮阳罩、仪器箱两部分,为单箱体、单开门结构。保护箱可起到防雨、防晒、防尘的作用。 

    * 计量配水站中包含18x6(I)型计量配水站、18x6(II)型计量配水站和多通阀实验站,根据不同形式的计量站,配置不同的远程终端RTU设备ECHO 5401系列自动计量控制器。ECHO 5401系列自动计量控制器是为适应油田自动化的需要专门设计生产的,它不仅具有精确的计量程序、优良的通信能力和大容量的存储器,而且具有性能稳定、安装方便、质量可靠、实现无人值守等多种优点,特别适用于油田恶劣的环境。

    * ECHO5501水源井控制器是我公司针对油田水源井控制而生产的远程控制终端(RTU),它采用了先进的工业级产品作为控制器,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应用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控制器既可独立工作,也可方便地联入控制网络实现远程遥测,形成SCADA系统。

    * ECHO SCADA 5000 组态软件。系统可实现灵活组态,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接入。在实现系统要求功能的基础上,用户也可方便地进行维护和二次开发。

    * 数传电台。MDS 2710设计用于点到多点的情况,系统数据遥测/SCADA和自动分发、油田自动化、水和污水数据遥测/SCADA以及联机事务处理应用。MDS 2710收发信机具有很强的干扰处理能力,因面能扩展数据发送范围并加强数据发送的可靠性。

2、通讯模式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中心控制室网络均采用以网络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形结构。为保证网络的可靠性,网络所有设备均有冗余。

3、系统功能
  ? 
    * 井口RPC。抽油机的自动启停控制、空抽控制、负荷超限控制等;示功图的采集和现场在线显示;采集电机工作的三相电流和电压,采集和显示电流图;现场控制抽油机的启停,现场设定控制参数;远程遥控抽油机的启停,远程设定控制参数;油压、套压、回压、油温的监测;根据现场情况的不同,还应考虑控制器的防护、防盗功能。
  ? 
    * 计量站RTU。适用油田计量配水站的自动化系统,可以管理从12井到18井式的计量配水站并预留有15%的余量;能对油田计量站的全部生产数据,包括计量间、配水间、水套炉间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自动倒井,油气自动计量;实现液位、压力越限的自动保护;实时监测集油管汇的压力温度;实现计量间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功能;含水检测;具备自动及仪表控制箱内就地电动倒井功能;计量控制器可储存1天以上的采集数据;水套炉出油温度、水套炉低液位报警、水箱低液位报警、水套炉灭火报警控制等;具有看门狗功能,当系统由于意外情况造成死机时,能够自行启动,无需维护人员现场启动。
  ? 
    * 水源井RTU。主控制器为ECHO5501的核心,它采集来自接线箱的各类信号;接线箱用于现场接线、信号调理和输入、输出转接;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电压、电流信号为AI信号,启动箱和三通阀状态为DI信号,启动箱和三通阀控制信号为DO信号;主控制器的COM2口可与手操器笔记本电脑连接完成控制器参数的读写。
  ? 
    * 中控室SCADA。设备驱动程序完成系统与现场设备的数据通信;远程仿真程序实现抽油机根据设定的工作点实现自动控制,监测需要的生产数据,小键盘远程遥控操作,遥控抽油机的启停,在线采集示功图;多种报警级别,按物理位置或类型查询报警信息、多媒体技术报警、在线打印报警信息、存储报警历史信息;井口、计量站数量可任意增减,无数量限制;自动排序选井模块完成油井井号的选择及决定单井的计量时间。实现油井油、气、水三相自动计量并存储计量结果。
  ? 
    * 中控室DMS。将统计分析或查询的结果进行输出,包括打印机输出、文件输出等。文件输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不同的文件格式,如文本格式、HTML格式、Microsoft EXCEL格式等;统计图输出:针对各种统计分析结果,除生成相应的报表外,根据需要还可生成相应的曲线图、饼图、直方图等。
  ? 
    * 中控室WEB。发布系统向用户主要提供了四大方面的数据:各实体动态数据、油井功图数据、日志信息、日报表,及相应的定制打印输出、打印预览功能。

通讯网

  • 精华:11帖
  • 求助:2帖
  • 帖子:464帖 | 1026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4711
  • 注册:2004年7月09日
发表于:2012-06-12 06:23:02
12楼
扯蛋,看好新疆有钱了。。。实际上你们应该进军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赚自己人的钱可耻啊。。。。数字化油田又有屁用啊???

中国555

  • 精华:0帖
  • 求助:2帖
  • 帖子:6帖 | 8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826
  • 注册:2009年3月08日
发表于:2012-06-12 08:37:23
13楼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对于新疆油田来说,2009 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迈进的过渡年,但这一大步并非一 蹴而就,而是历经了 15 年积淀、水到渠成的结果。丰沛的矿产资源让地处祖国 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基地。 据中 国石油集团预计,到 2010 年,新疆的油气当量可超过 5000 万吨,到 2020 年可 超过 1 亿吨。远至 1955 年新中国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的建立,近至 2008 年 12 月 14 日准噶尔盆地第一个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田——克拉美丽气田的确认, 都展现出新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要塞地位。 新疆地方财政中有 30%都和石油天 然气及石油化工密切相关,克拉玛依更是一座建在油田上的城市,这颗西部明珠 在刚刚过去的 2008 年建市整整 50 周年。 走过弯路的“数字 征程 走过弯路的 数字”征程 数字 在幅员辽阔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三大油田:新疆油田(主要集中于准 噶尔盆地)、吐哈油田(吐鲁番与哈密,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以东)、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其中,以克拉玛依油田为核心的新疆油田是我国重 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新疆油田从 1993 年就开始大规模组织勘探、开发相关专业 人员,将油田生产的动静态数据整理入库,这是业内闻名的新疆“数字油田”的雏 形。起步之早,在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都算是首屈一指。但鲜有人知新疆数字油 田在最初也做过一段“无用功”。 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总工程师李清辉从建设初 期就参与其中,现在已是数字油田的元老了。他说,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也是 从小打小闹开始的。 1993 年,借着中石油对全国油气探区和探井开展双普查项目的契机,新疆石 油管理局成立了勘探、开发、经营管理三个项目组,集中力量扩大信息化建设的 规模。李清辉当时在勘探组,和十几个人一起历时两年多开发了油气勘探综合管 理信息系统,到 1995 年系统开发完毕却无法投入使用。原因就是两年之后最初 的需求全都变了,系统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这样下去可不行,系统的开发永远滞 后于需求应对,他们发现必须得改变思路。要想在用户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系统 还能不过时,就得搭建一个数据平台。

zhxl198808——工控人生

  • 精华:7帖
  • 求助:14帖
  • 帖子:79帖 | 391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22219
  • 注册:2008年9月06日
发表于:2012-06-12 08:56:14
14楼

新疆油气田数字化建设的特点:

      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葛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

新疆油田公司的主力油田——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分公司的主要勘探开发领域——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石油总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1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量达到103亿吨,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超过100亿吨的三大盆地之一,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国量有希望发现新的大中型油气田的地区。

       新疆油田位于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葛尔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是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其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1955年交中方独资经营,后改称新疆石油管理局。1999年7月成立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原油产量居中国陆上油田第四位、连续25年保持稳定增长,累计产油2亿多吨。

      2001年末,拥有油气输送管道50条,延展总长度2417千米,形成了环绕准噶尔盆地、调节灵活的油气输送管网;拥有原油生产能力1048.4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19。5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连续12年居中国陆上石油工业第四位,为国家和新疆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前西部大开发原油生产的主力地区。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准噶尔盆地及其外围盆地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销售等业务。

  2002年原油年产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86亿吨,天然气为2.1万亿立方米,目前石油探明率仅为21.4%,天然气探明率不到3.64%,勘探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科学经营油田,实施加快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人本战略,力争2010年实现年产油气2000万吨;用5-10年时间,把新疆油田公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油气生产企业;到本世纪中叶,油田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把新疆油田建设成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生命力的世纪油田。   

  

数字油田计量站建设特点:

 计量站是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站生产担负着站内各个油井的液、油、气三相计量任务,需要及时、准确地为油田地质部门提供油藏工程资料。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油田计量站仍然采用人工计量方式,采注工人三班工作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同时,人工计量是间歇不连续的,计量次数少、时间短,再加上大部分油井间出、原油含水较高,所以计量结果代表性差,不能为油藏工程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计量站生产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可能。国内外陆续推出了功能完善的远程控制终端(RTU),提高了计量站现场控制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无线/有线通信系统,可以将各个计量站RTU与中控室连接起来,构成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系统,在中控室完成生产监控,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而SCADA系统的实时生产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管理信息系统(MIS)后,可实现对生产数据的自动分析处理。
  油田计量站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将人工计量改为自动连续计量,含水率的人工取样化验改为自动连续检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油藏工程资料。
  实现计量站无人值守,减员增效,彻底改变计量站生产作业制度。
  在现场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中控室信息处理自动化,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计量站生产自动化在新疆的彩南、石西、莫北等油田,华北油田采油四厂等地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在青海、中原等其它油田也得到了推广。
  自动化系统的可靠运行,实现了实时监测油田生产动态,及时发现生产故障、事故隐患和自动完成计量任务,从而使油田现场生产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昔日旧体制油田常规的以站设班,井站值守步行巡检制,变为井站无人值守故障巡检制;由以调度为中心指挥生产,变为以自动化中心控制室为中心指挥生产。大幅度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同时,由于生产资料几乎全部计算机处理,提高了资料处理的质量和速度,减少了资料分析统计人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KSNYY

  • 精华: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帖 | 185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1183
  • 注册:2011年12月22日
发表于:2012-06-12 13:18:00
15楼

对于新疆油田来说,2009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迈进的过渡年,但这一大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了15年积淀、水到渠成的结果。

  丰沛的矿产资源让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基地。

  据中国石油集团预计,到2010年,新疆的油气当量可超过5000万吨,到2020年可超过1亿吨。远至1955年新中国第一个油田——克拉玛依的建立,近至2008年12月14日准噶尔盆地第一个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田——克拉美丽气田的确认,都展现出新疆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要塞地位。

  新疆地方财政中有30%都和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密切相关,克拉玛依更是一座建在油田上的城市,这颗西部明珠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建市整整50周年。

  走过弯路的“数字”征程

  在幅员辽阔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三大油田:新疆油田(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吐哈油田(吐鲁番与哈密,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以东)、塔里木油田(位于新疆天山山脉以南)。其中,以克拉玛依油田为核心的新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新疆油田从1993年就开始大规模组织勘探、开发相关专业人员,将油田生产的动静态数据整理入库,这是业内闻名的新疆“数字油田”的雏形。起步之早,在中国的石油石化行业都算是首屈一指。

  但鲜有人知新疆数字油田在最初也做过一段“无用功”。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总工程师李清辉从建设初期就参与其中,现在已是数字油田的元老了。他说,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

  1993年,借着中石油对全国油气探区和探井开展双普查项目的契机,新疆石油管理局成立了勘探、开发、经营管理三个项目组,集中力量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规模。李清辉当时在勘探组,和十几个人一起历时两年多开发了油气勘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到1995年系统开发完毕却无法投入使用。原因就是两年之后最初的需求全都变了,系统已经派不上用场了。这样下去可不行,系统的开发永远滞后于需求应对,他们发现必须得改变思路。要想在用户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还能不过时,就得搭建一个数据平台。于是,从1995年开始,新疆油田转而进行平台设计,这才正式踏上了数字征程。

  并不孤立的信息岛

  经过新疆油田内部专家,国内数据库专家罗晓沛,清华、中科院、科大和国外厂商甲骨文、微软、IBM的技术专家,以及美国壳牌石油的资深专家的反复论证,这个数据平台得到各方肯定,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领导终于下定决心把这条道走到底。

  1999年11月,数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在北京正式发布,次年5月就在中石油集团全国范围内的其他油田广泛推广。现在,这套平台已经不断完善升级至6.0版。不论是勘探、开发还是管理,新疆油田的80多套信息系统全都是基于这个基础平台开发的。李清辉说:“逐个搭建系统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而我们的系统不是孤岛,是一个个信息岛。因为基于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所以很容易就能实现互联互通。”

  平台有了,但不可能一下子铺开包容所有系统。在“边建边用、急用先建”的思想指导下,几年下来这80多套系统洋洋洒洒一共开发了16000多项功能,集成工作随即被提上日程。

  从2004~2007年这三年间,新疆油田数据中心完成了所有系统的集成,也就是说可以打破系统边界,通过平台不仅能共享数据,也能共享系统的功能。对于集团领导来说,避免了逐个系统登录的麻烦,对专业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权限直达与自己相关的系统。数据采集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多种应用都涵盖其中,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对此无不欢迎。

  水到渠成的“智能决策”

  2009年是新疆油田“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的主题年。这个智能决策绝非一蹴而就,它是1993年信息化发展到现在,数据量积累和系统发展都足够成熟的结果。

  数字油田建设分为全面开展、初步实现和全面实现这三个阶段。1993年起,第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新疆油田从开展油气生产以来的所有数据采集、整理、质检,并录入数据库,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光数据整理就做了足足3遍,而且这一做就是7年。直到2000年,大规模数据建设和信息平台的开发才首战告捷。

  从2001~2005年的第二阶段,新疆油田提出三步走工程,分别实现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新疆油田桌面化。尤其是2005年,新疆油田建立起以准噶尔盆地空间地理为基础的信息应用系统,把入库数据以地理形态进行展示,覆盖了大部分油田业务。

  2006年,新疆数字油田进入到全面实现的阶段,这一年,也实现了新数据按标准和管理制度准时、齐全、完整入库的一个突破。但在新疆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副处长沈建林看来,这还远不够。

  2000年之后开发的新油田都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但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只能采用人工现场抄表,回来录入、出报表的“半自动”补充,远未做到实时监控。2008年,这种局面终于被打开,这些生产过程自动化数据都能及时上网管理,对油井、站库、长输管线等都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控,数据能实时集成到系统中,领导可以随时上网查看、给前方下达命令。

  所以,2009年以生产指挥系统为核心的决策智能化,主要是为决策层提供各种关键数据的预警。这些目标从各项指标来看,在2008年已准备就绪。

  2009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过渡的一年。打造智能化油田也是下一个5~10年的主要任务。李清辉说,数字化是以数据为目的,以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而智能化油田则要利用各种业务模型,包括知识库、专家库等,对生产和决策做出智能辅助,真正地用计算机管理油田。业务模型就是其中的核心所在。

  没有围墙的工厂

  除了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开发,新疆油田的业务还包括油气集输。油田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工厂”,遍布范围辽远广袤。以前,在戈壁和沙漠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通信手段,一个勘探队伍几十人、上百人在一口井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临时拉根光缆或电话线都不合算。现在则实现了探井数据的远程传输,在前端设有采集设备,通过卫星发回数据,位于后端的地质工程人员及领导都可以在办公室实时监看,随时发现问题。

  开发也是一样,彩南油田是中国的第一个自动化油田,当时曾提出“100人管理100万吨”的口号。这是什么概念?以前100万吨的油气田需要1000个人来管理,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和信息系统,人数被缩减到1/10。现在,由于产量不断增加,后期开发的复杂程度增大,已经实现了200多人管理100万吨的目标。

  现在的采油工可能无法想象以前的境况:两三个人或徒步或骑自行车,带着资料本提着小桶去野外巡井,采油工又多为女性,既不安全又不方便。现在有了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终控室设在石油基地而不是沙漠,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就能控制和观察各个油井的生产情况。在现场只需要驻扎少量工作人员,发生问题随时开车到现场解决。改“巡”为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现在,新疆油田一年就能勘探100多口井,开发2000多口井。

  “一把手”推进的信息化

  提到2008年自己最得意的一个项目,李清辉说,那毫无疑问是地理信息系统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2005年开始的中西部油区航测项目在2008年正式完成,以飞机航拍的方式采集到准噶尔盆地中西部油区5000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将地面起伏、油田景观等都搬上了计算机,任何一个油区的地面状况、外部景观都直观可见。虽然仅仅是对原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完善,但对勘探、开发等生产应用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地质专家、开发工程师、物探工程师在设计、规划时需要精确了解大量的地面状况,比如修路、铺管线、建集输站,怎样修建最经济方便,这些都不用再去现场勘察,足不出户就能设计出多套方案。

  新疆油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其实也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的缩影。沈建林说,信息化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和人的思想问题,有些弯路现在看来是绕不过去的,或者看似很美的系统开发了却很难推广应用,这都和人的思路、信息化素质分不开。

  新疆油田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信息化征程中大步向前,归根结底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重视。最为难得的是,新疆数字油田打造信息平台的思路正是克拉玛依市党委副书记、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提出的,这也就解释了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前瞻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iceboy851013

  • 精华:0帖
  • 求助:1帖
  • 帖子:1帖 | 1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3733
  • 注册:2010年8月05日
发表于:2012-06-12 21:20:56
16楼
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3年,2001年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经过“十五”期间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和新疆油田桌面化的三步走工程和“十一五”期间数据正常化、系统集成化和生产自动化等主

  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3年,2001年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经过“十五”期间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和新疆油田桌面化的三步走工程和“十一五”期间数据正常化、系统集成化和生产自动化等主题年工作,于2008年底全面建成了数字新疆油田。

  数字新疆油田的建成,使得信息化技术在油气生产、油田研究、经营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为提高油田科研生产效率、促进油田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油田发展阶段和应用需求,制定明确的建设目标。数字油田没有统一的定义,需要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前进。新疆油田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定义了数字新疆油田的概念和内涵,以实现油田各领域数字化为目标,动员全体员工为此努力。

  其次,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明确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职责和分工。项目建设前期以业务部门组织业务需求分析为主,后期由信息部门要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进行总体技术把关和协调。建设完成后由信息部门统一管理,业务部门主要负责系统应用推广、数据建设和系统使用权限的控制。

  再次,始终把数据建设和数据正常化作为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数据是油田的宝贵资产,是数字化的核心。新疆油田在进行数字油田建设的初期就非常重视数据建设,在收集整理大量历史数据的同时,要求对新产生的数据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和自动地进入数据库,以实现业务数据的正常化管理。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实现勘探开发数据集成与共享。

  加之,在技术方面,新疆油田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应用。利用统一的数字油田信息应用平台技术产品作为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根据业务需求定制应用系统。这样,既缩短了开发周期,又保证了系统应用的成功率。

  最后,在管理方面,强调油田内部各级组织一把手的信息化责任,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提高了组织的信息化能动力。着力培养内部技术队伍,长期服务于油田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地保障了数字新疆油田建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为满足油田进一步的信息应用需求,新疆油田自2011年开始,又踏上了以实现油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为目标的智能新疆油田建设的征程。

中国555

  • 精华:0帖
  • 求助:2帖
  • 帖子:6帖 | 8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826
  • 注册:2009年3月08日
发表于:2012-06-17 09:23:42
17楼
于是,从 1995 年开始,新疆油田转而进 行平台设计,这才正式踏上了数字征程。 并不孤立的信息岛 经过新疆油田内部专家,国内数据库专家罗晓沛,清华、中科院、科大和国 外厂商甲骨文、微软、IBM 的技术专家,以及美国壳牌石油的资深专家的反复 论证,这个数据平台得到各方肯定,新疆石油管理局的领导终于下定决心把这条 道走到底。1999 年 11 月,数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在北京正式发布,次 年 5 月就在中石油集团全国范围内的其他油田广泛推广。现在,这套平台已经不 断完善升级至 6.0 版。不论是勘探、开发还是管理,新疆油田的 80 多套信息系 统全都是基于这个基础平台开发的。李清辉说:“逐个搭建系统很容易形成信息 孤岛,而我们的系统不是孤岛,是一个个信息岛。因为基于统一的平台、统一的 标准,所以很容易就能实现互联互通。” 平台有了,但不可能一下子铺开包容所 有系统。在“边建边用、急用先建”的思想指导下,几年下来这 80 多套系统洋洋 洒洒一共开发了 16000 多项功能,集成工作随即被提上日程。从 2004~2007 年 这三年间,新疆油田数据中心完成了所有系统的集成,也就是说可以打破系统边 界,通过平台不仅能共享数据,也能共享系统的功能。对于集团领导来说,避免 了逐个系统登录的麻烦, 对专业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权限直达与自己相关的系统。 数据采集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多种应用都涵盖其中,从高层领导 到普通员工,对此无不欢迎。 水到渠成的“智能决策 水到渠成的 智能决策” 智能决策 2009 年是新疆油田“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的主题年。这个智能决策绝非一蹴 而就,它是 1993 年信息化发展到现在,数据量积累和系统发展都足够成熟的结 果。 数字油田建设分为全面开展、初步实现和全面实现这三个阶段。1993 年起, 第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新疆油田从开展油气生产以来的所有数据采集、 整 理、质检,并录入数据库,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光数据整理就做了足足 3 遍,而且这一做就是 7 年。直到 2000 年,大规模数据建设和信息平台的开发才 首战告捷。 从 2001~2005 年的第二阶段,新疆油田提出三步走工程,分别实现 档案资料桌面化、业务工作桌面化、新疆油田桌面化。尤其是 2005 年,新疆油 田建立起以准噶尔盆地空间地理为基础的信息应用系统, 把入库数据以地理形态 进行展示,覆盖了大部分油田业务。2006 年,新疆数字油田进入到全面实现的 阶段,这一年,也实现了新数据按标准和管理制度准时、齐全、完整入库的一个 突破。但在新疆油田公司科技信息处副处长沈建林看来,这还远不够。2000 年 之后开发的新油田都采用自动化生产方式,但没有实现网络连接,只能采用人工 现场抄表,回来录入、出报表的“半自动”补充,远未做到实时监控。2008 年, 这种局面终于被打开,这些生产过程自动化数据都能及时上网管理,对油井、站 库、长输管线等都采用自动化设备监控,数据能实时集成到系统中,领导可以随 时上网查看、给前方下达命令。所以,2009 年以生产指挥系统为核心的决策智 能化,主要是为决策层提供各种关键数据的预警。这些目标从各项指标来看,在 2008 年已准备就绪。 2009 年是向智能化油田过渡的一年。打造智能化油田也 是下一个 5~10 年的主要任务。李清辉说,数字化是以数据为目的,以计算机代 替手工劳动,而智能化油田则要利用各种业务模型,包括知识库、专家库等,对 生产和决策做出智能辅助,真正地用计算机管理油田。业务模型就是其中的核心 所在。 没有围墙的工厂 除了石油产业链上游的勘探开发,新疆油田的业务还包括油气集输。油田被 誉为“没有围墙的工厂”,遍布范围辽远广袤。以前,在戈壁和沙漠中间几乎没有 任何通信手段,一个勘探队伍几十人、上百人在一口井一待就是两三个月,临时 拉根光缆或电话线都不合算。现在则实现了探井数据的远程传输,在前端设有采 集设备,通过卫星发回数据,位于后端的地质工程人员及领导都可以在办公室实 时监看,随时发现问题。 开发也是一样,彩南油田是中国的第一个自动化油田, 当时曾提出“100 人管理 100 万吨”的口号。这是什么概念?以前 100 万吨的油气 田需要 1000 个人来管理,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和信息系统,人数被缩减到 1/10。 现在,由于产量不断增加,后期开发的复杂程度增大,已经实现了 200 多人管理 100 万吨的目标。 现在的采油工可能无法想象以前的境况:两三个人或徒步或 骑自行车,带着资料本提着小桶去野外巡井,采油工又多为女性,既不安全又不 方便。现在有了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终控室设在石油基地而不是沙 漠,通过网络数据传输就能控制和观察各个油井的生产情况。在现场只需要驻扎 少量工作人员,发生问题随时开车到现场解决。改“巡”为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工 作效率也大幅提高,现在,新疆油田一年就能勘探 100 多口井,开发 2000 多口 井。 “一把手 推进的信息化 一把手”推进的信息化 一把手 提到 2008 年自己最得意的一个项目,李清辉说,那毫无疑问是地理信息系统 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2005 年开始的中西部油区航测项目在 2008 年正式完成, 以飞机航拍的方式采集到准噶尔盆地中西部油区 5000 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将 地面起伏、油田景观等都搬上了计算机,任何一个油区的地面状况、外部景观都 直观可见。虽然仅仅是对原有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完善,但对勘探、开发等生产 应用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地质专家、开发工程师、物探工程师在设计、规 划时需要精确了解大量的地面状况,比如修路、铺管线、建集输站,怎样修建最 经济方便,这些都不用再去现场勘察,足不出户就能设计出多套方案。新疆油田 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其实也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信息化进程的缩影。沈建林说,信息 化其实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管理问题和人的思想问题,有些弯路现在看来是 绕不过去的,或者看似很美的系统开发了却很难推广应用,这都和人的思路、信 息化素质分不开。新疆油田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信息化征程中大步向前,归根结底 离不开公司领导的重视。

中国555

  • 精华:0帖
  • 求助:2帖
  • 帖子:6帖 | 8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826
  • 注册:2009年3月08日
发表于:2012-06-17 09:24:41
18楼
最为难得的是,新疆数字油田打造信息平台的思路正是 克拉玛依市党委副书记、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提出的,这也就解释了新疆 油田信息化建设前瞻性发展的根本原因。(责任编辑 漓江 ) 克拉玛依市首次引入国际化咨询团队,规划 智能油田 智能油田”新十年 克拉玛依市首次引入国际化咨询团队,规划“智能油田 新十年半个世纪,足以改变中国人对克拉玛依的定义。这个老牌超级工厂,现在更愿意被贴上 “智能油城”的标签。 这座极具共和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起步于 1955 年。那一年的 10 月 29 日,共和国第一 口大油井在克拉玛依完钻、 喷油。 先有油田后有行政市, 三年后这里建起了一座克拉玛依市, 取名自维语中“黑油”的意思。 城市和油田, 在当地人的概念里是分不太清的。 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辉 告诉记者,曾经这里 90%的市民都是油田职工,一个大厂承载了几代石油人的繁衍生息; 市长行使着所有职权,但在外并不常称自己为市长,只说是“新疆油田管理局局长”。 直到今天,克拉玛依市还沿袭着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现任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便同 时担任新疆油田公司(下称“新疆油田”)总经理。前任市长王宜林亦是如此。 “市长兼总经理”陈新发目前面临的危局是, 2009 年开始工业 GDP 增量连续下滑的态 在 势下,仍想带领这座城市走向世界。为了达到“世界级石油城”这个目标,陈新发选择了新疆 油田公司为突破口,实行“智能油田”战略。 陈新发拉开了一场革命的序幕。 多数人的担忧 2010 年 5 月中旬,被看成是新疆油田新革命的智能化建设悄然开始,而面向全球的项 目招标则是重要一环。 新疆油田数据中心软件总工程师李清辉是这次招标的组织者。 几轮讨论会下来, 他更坚 定了“信息化能让革命成功”的想法。在他看来,“智能油田计划”将会使公司勘探、开发、生 产和管理等环节发生巨变,但最终前景是光明的。 不过,新疆油田勘探处处长曾军并不那么乐观:“由于勘探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智 能化在勘探环节不一定能发挥优势。” 事实上,还有各方对更多层面的担忧。“信息化是要革一帮人的命的。”中国电子信息产 业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会文曾抛出过这个观点, 每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都意味着 对公司既有利益格局的改变甚至颠覆。因此,困难和障碍也将接踵而至。 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了解,新疆石油从 1987 年开始在建设“数字油田”上大施 笔墨,截至目前已建设了 118 套软件,供掌握整个油田的生产运行情况。这些系统分别由多 个部门主导设计,系统掌握的核心数据也大多囤积在各部门内部。 “118 套”的数字听起来雄壮,但却给“要求一体化作业”的“智能油田计划”带来了难题。 好比操着各省方言的能言善辩者一起开会,主持人反倒没了用武之地。“部门之间数据互联 互通难,领导协调难,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且国内外并没有太多借鉴案例。”对 此,李清辉并没有回避。 如同十多年前引领数字油田一样, 如今新疆油田的智能化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引入 IBM 也仅仅是个开始。 尴尬的轮回 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始于小打小闹。17 年前,新疆油田组织大量勘探、开发人员对 相应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入库,由此在国内石油石化领域首创“数字油田”的消息便不胫而 走。 不过, 随后两年新疆油田曾一度陷入被动。 那就是系统开发的速度始终赶不上需求的变 化,于是搭建数字油田平台成了难以回避的问题。李清辉对记者解释说:“我们的办法是基 于统一标准,搭建统一平台,实现油田各领域应用系统功能的集成和共享。”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升级至 6.0 版本,上面 118 套应用系统涵盖了油田勘探开发和经营 管理的不同层面,形成了巨大的网状数据查询检索和应用体系。这些系统涉及上万种功能, 也给新疆油田节省了大笔成本。 “单单一个 GIS(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使原来的管道改造工序从耗时 20 多天变为两 三天。”在李清辉看来,GIS 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模拟现场,从而选出最优 方案缩短时间。如果方案设计得好,不关井便可完成管道改造。而以前,关一次站库就要损 失一万吨油。与此类似,其他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人力成本等大为减少。 尽管如此,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还远没有完成使命。2009 年,陈新发带领新疆油田 提出了“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的发展主题。而来自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 年中国石油 (601857)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油田大多处于“数字油田”阶段。 “与其他油田相比,我们所提出的智能油田的概念是比其他油田走得要快一些。”李清辉不免 兴奋起来。 然而如今看来,原有的数字油田平台又显得落伍了。 绕不过的两道坎 中科院院士李德仁对油田数字化和智能化有个形象的解释:“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据介绍,智能油田具有事前预警的特性,与事后维护操作处理 相比,可缩短 75%~90%解决复杂问题的时间,降低 20%的损失。 不过,由于智能油田在国际上可参考的案例很少, 挑战巨大。负责新疆油田项目的 IBM 公司项目经理乔智君向记者解释, 清晰的目标和数据一体化是智能油田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 的两大难题。据此,李清辉打算把实施重点放在“实现人工智能”和“打破固有观念”上。 首先, 由于智能油田此前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和标准, 没有人清楚实施到哪种程度才算真 正的智能化。如同十多年前数字油田遭受质疑一样,很多人并不理解智能化,认为这是很遥 远的事情。这便给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曾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勘探中 讲协同办公,它算不算一种智能化,还不清楚。所以,关于智能化的目标,我们也一直在争 论。” 其次,智能化需要协调众多部门,带来实施难度。“显然不是靠 ERP 就可以实现油田增 产、稳产的,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乔智君表示,勘探有利于增产,开发生产则利于稳产, 但是这两个部门之间业务内容差异大,自然统一协调起来难度就很大。 比如,同样看待一个油层,勘探人员、开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所 需要的模型和数据也不一样。 仅三个部门对模型就有三种需求,扩展到开发不同业务的新疆油田、大庆油田、吐哈油 田公司,事情将更加复杂。 所以,要做智能油田,必须要求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而国内外油田大多做不到这 一点。在乔智君看来,只有不同部门先走出了第一步——共享数据,才能发现数字之间的规 律,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 “智能油田计划”还有多少绕不过去的坎? 在面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记者上述提问时, 新疆数字油田元老李清辉沉默了一会儿。 “智能油田更复杂,工作人员原有的观念、习惯和知识结构都将面临改变。”李清辉说出了自 己最大的担忧。 尽管新疆油田在信息化建设方法、管理模式、技术路线上已有十几年经验,做起项目来 已是轻车熟路,但是李清辉还缺一帮人,一帮既懂 IT 又懂勘探开发业务的人。 在建设“数字油田”时,公司对 IT 部人员勘探、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把 数据“拿来、存好”就行了。但是做智能油田则需要 IT 人员深入到业务当中去,不懂勘探、 开发就不可能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问题。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智能化技术的突破,目前,商业智能(BI)在国内外都是一种 急需攻关的新技术。相比之下,之前相对完善的平台和系统到了智能油田阶段,就起不到关 键作用了。 对此,曾军也告诉记者:“勘探工作上,需要随机应变的东西太多,目前智能化技术尚 不成熟。但是,在生产车间这种要求流程化、程序化的部门,BI 实现起来会比较简单。” 十年计划浮出水面 没有现成经验,现实又困难重重,新疆油田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合作。于是,全球范围内 的招标便开始了。 5 月 15 日,在全球六家竞标企业中,新疆油田最终选择了报价最高的 IBM 公司。乔智 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IBM 被选中的最大原因是他们所推广的“智慧的地球”理念, 与新疆油田的智能化理念是一致的。“过去新疆油田都是自己来作规划,让专门的咨询公司 介入,这还是第一次。” 新疆油田随即成立了一个“智能油田”规划工作组,成员包括 IBM 咨询团队,新疆油田 信息中心、科技处,以及勘探、开发、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其中,IBM 负责以调研、访 谈的形式向新疆油田提供分析报告和规划方案,工作组负责评估,双方随后进行合作修改。 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了解,随着 IBM 咨询团队的加入,新疆油田智能化工程 也正式启动,预计 2020 年完成。 目前,智能油田项目正处于前期的规划阶段,因此未来 5~10 年的建设蓝图也即将浮出 水面。 按照项目组独家提供给《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资料可知,新疆智能油田计划将重点打 造“8233 工程”。所谓的“8233 工程”即:建设油田生产 8 个专业应用(战略决策、勘探、油 藏管理、生产管理、油井管理、井场、生产保障、储运),建立 2 个管理中心(面向管理的 一体化运行中心,面向 IT、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升级 3 类基础设施(全面的传感网 络、自动采集与控制设备、先进的 IT 基础设施),创建 3 种协同环境(自动操控环境、主 动优化环境、虚拟专家辅助研究环境)。 乔智君提示“8233”里的“2”是最具有突破性的环节。首先,实现智能化所有目标,都要 归结于一体化——比如, 当勘探的时候, 勘探部门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些数据如何能利用到开 发部门的工作上。其次,云计算在这里将得到应用突破。 接下来几年,李清辉会分三步往前推进“智能油田计划”。第一步,建立油田地质模型和 生产业务模型体系,实现对油藏和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分析、预警和优化;第二步,建立 专家知识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的知识共享和研究协作;第三步,建立综合决策支持体系, 实现生产部署、调控的智能化。 按照克拉玛依的计划,“智能油田”战略全部规划将在今年 11 月底完成,而这只是陈新 发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世界级石油城”的序曲。 新疆油田“智能油田 计划轨迹 新疆油田 智能油田”计划轨迹 智能油田 2002 年 档案资料桌面化。 50 年的克拉玛依油田历史数据一朝入库, 近 员工可按权限查询检索。 2003 年 业务工作桌面化。数万油田职工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 2005 年 油田现场桌面化。 整个油田现场可在电脑上模拟出来, 管理者可以直接用电脑指挥作业。 2006 年 数据正常化。实现标准全覆盖、流程全建立、职责全落实、人员全到位、系统全畅通、 硬件全配齐。 2007 年 系统集成化。每个部门 100 多套应用系统第一次一体化集成。 2008 年 生产自动化。将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自动化数据全部入库,做到重点现场实时监测。 2009 年 克拉玛依市工业 GDP 增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决策智能化。在数据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统计,辅助油田管 理和决策。 2010 年 推进油田现场和管理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将数字油田向智能化油田推进。 2010 年 5 月 18 日 新疆油田智能化建设的全球性招标工作结束。 2010 年 7 月 30 日 与合作伙伴 IBM 制定出新疆“智能油田”建设蓝图浮出水面的时间表。 2010 年 11 月底 “智能油田”战略规划与实施细则确定。 2011~2020 年 新疆油田采取“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智能化油田。 克拉玛依市首次引入国际化咨询团队,规划“智能油田”新十年。 半个世纪,足以改变中国人对克拉玛依的定义。这个老牌超级工厂,现在更愿意被贴上 “智能油城”的标签。 这座极具共和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起步于 1955 年。那一年的 10 月 29 日,共和国第一 口大油井在克拉玛依完钻、 喷油。 先有油田后有行政市, 三年后这里建起了一座克拉玛依市, 取名自维语中“黑油”的意思。 城市和油田, 在当地人的概念里是分不太清的。 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办公室主任王辉 告诉记者,曾经这里 90%的市民都是油田职工,一个大厂承载了几代石油人的繁衍生息; 市长行使着所有职权,但在外并不常称自己为市长,只说是“新疆油田管理局局长”。 直到今天,克拉玛依市还沿袭着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现任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便同 时担任新疆油田公司(下称“新疆油田”)总经理。前任市长王宜林亦是如此。 “市长兼总经理”陈新发目前面临的危局是, 2009 年开始工业 GDP 增量连续下滑的态 在 势下,仍想带领这座城市走向世界。为了达到“世界级石油城”这个目标,陈新发选择了新疆 油田公司为突破口,实行“智能油田”战略。 陈新发拉开了一场革命的序幕。 多数人的担忧 2010 年 5 月中旬,被看成是新疆油田新革命的智能化建设悄然开始,而面向全球的项 目招标则是重要一环。 新疆油田数据中心软件总工程师李清辉是这次招标的组织者。 几轮讨论会下来, 他更坚 定了“信息化能让革命成功”的想法。在他看来,“智能油田计划”将会使公司勘探、开发、生 产和管理等环节发生巨变,但最终前景是光明的。 不过,新疆油田勘探处处长曾军并不那么乐观:“由于勘探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智 能化在勘探环节不一定能发挥优势。” 事实上,还有各方对更多层面的担忧。“信息化是要革一帮人的命的。”中国电子信息产 业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樊会文曾抛出过这个观点, 每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都意味着 对公司既有利益格局的改变甚至颠覆。因此,困难和障碍也将接踵而至。 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了解,新疆石油从 1987 年开始在建设“数字油田”上大施 笔墨,截至目前已建设了 118 套软件,供掌握整个油田的生产运行情况。这些系统分别由多 个部门主导设计,系统掌握的核心数据也大多囤积在各部门内部。 “118 套”的数字听起来雄壮,但却给“要求一体化作业”的“智能油田计划”带来了难题。 好比操着各省方言的能言善辩者一起开会,主持人反倒没了用武之地。“部门之间数据互联 互通难,领导协调难,确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而且国内外并没有太多借鉴案例。”对 此,李清辉并没有回避。 如同十多年前引领数字油田一样, 如今新疆油田的智能化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引入 IBM 也仅仅是个开始。

中国555

  • 精华:0帖
  • 求助:2帖
  • 帖子:6帖 | 86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826
  • 注册:2009年3月08日
发表于:2012-06-17 09:25:40
19楼
 尴尬的轮回 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始于小打小闹。17 年前,新疆油田组织大量勘探、开发人员对 相应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入库,由此在国内石油石化领域首创“数字油田”的消息便不胫而 走。 不过, 随后两年新疆油田曾一度陷入被动。 那就是系统开发的速度始终赶不上需求的变 化,于是搭建数字油田平台成了难以回避的问题。李清辉对记者解释说:“我们的办法是基 于统一标准,搭建统一平台,实现油田各领域应用系统功能的集成和共享。”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升级至 6.0 版本,上面 118 套应用系统涵盖了油田勘探开发和经营 管理的不同层面,形成了巨大的网状数据查询检索和应用体系。这些系统涉及上万种功能, 也给新疆油田节省了大笔成本。 “单单一个 GIS(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使原来的管道改造工序从耗时 20 多天变为两 三天。”在李清辉看来,GIS 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模拟现场,从而选出最优 方案缩短时间。如果方案设计得好,不关井便可完成管道改造。而以前,关一次站库就要损 失一万吨油。与此类似,其他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人力成本等大为减少。 尽管如此,新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还远没有完成使命。2009 年,陈新发带领新疆油田 提出了“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的发展主题。而来自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 年中国石油 (601857)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油田大多处于“数字油田”阶段。 “与其他油田相比,我们所提出的智能油田的概念是比其他油田走得要快一些。”李清辉不免 兴奋起来。 然而如今看来,原有的数字油田平台又显得落伍了。 绕不过的两道坎 中科院院士李德仁对油田数字化和智能化有个形象的解释:“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据介绍,智能油田具有事前预警的特性,与事后维护操作处理 相比,可缩短 75%~90%解决复杂问题的时间,降低 20%的损失。 不过,由于智能油田在国际上可参考的案例很少, 挑战巨大。负责新疆油田项目的 IBM 公司项目经理乔智君向记者解释, 清晰的目标和数据一体化是智能油田实施过程中必须面对 的两大难题。据此,李清辉打算把实施重点放在“实现人工智能”和“打破固有观念”上。 首先, 由于智能油田此前并没有清晰的定义和标准, 没有人清楚实施到哪种程度才算真 正的智能化。如同十多年前数字油田遭受质疑一样,很多人并不理解智能化,认为这是很遥 远的事情。这便给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曾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勘探中 讲协同办公,它算不算一种智能化,还不清楚。所以,关于智能化的目标,我们也一直在争 论。” 其次,智能化需要协调众多部门,带来实施难度。“显然不是靠 ERP 就可以实现油田增 产、稳产的,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乔智君表示,勘探有利于增产,开发生产则利于稳产, 但是这两个部门之间业务内容差异大,自然统一协调起来难度就很大。 比如,同样看待一个油层,勘探人员、开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所 需要的模型和数据也不一样。 仅三个部门对模型就有三种需求,扩展到开发不同业务的新疆油田、大庆油田、吐哈油 田公司,事情将更加复杂。 所以,要做智能油田,必须要求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而国内外油田大多做不到这 一点。在乔智君看来,只有不同部门先走出了第一步——共享数据,才能发现数字之间的规 律,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 “智能油田计划”还有多少绕不过去的坎? 在面对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记者上述提问时, 新疆数字油田元老李清辉沉默了一会儿。 “智能油田更复杂,工作人员原有的观念、习惯和知识结构都将面临改变。”李清辉说出了自 己最大的担忧。 尽管新疆油田在信息化建设方法、管理模式、技术路线上已有十几年经验,做起项目来 已是轻车熟路,但是李清辉还缺一帮人,一帮既懂 IT 又懂勘探开发业务的人。 在建设“数字油田”时,公司对 IT 部人员勘探、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把 数据“拿来、存好”就行了。但是做智能油田则需要 IT 人员深入到业务当中去,不懂勘探、 开发就不可能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问题。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智能化技术的突破,目前,商业智能(BI)在国内外都是一种 急需攻关的新技术。相比之下,之前相对完善的平台和系统到了智能油田阶段,就起不到关 键作用了。 对此,曾军也告诉记者:“勘探工作上,需要随机应变的东西太多,目前智能化技术尚 不成熟。但是,在生产车间这种要求流程化、程序化的部门,BI 实现起来会比较简单。” 十年计划浮出水面 没有现成经验,现实又困难重重,新疆油田将目光转向了国际合作。于是,全球范围内 的招标便开始了。 5 月 15 日,在全球六家竞标企业中,新疆油田最终选择了报价最高的 IBM 公司。乔智 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IBM 被选中的最大原因是他们所推广的“智慧的地球”理念, 与新疆油田的智能化理念是一致的。“过去新疆油田都是自己来作规划,让专门的咨询公司 介入,这还是第一次。” 新疆油田随即成立了一个“智能油田”规划工作组,成员包括 IBM 咨询团队,新疆油田 信息中心、科技处,以及勘探、开发、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其中,IBM 负责以调研、访 谈的形式向新疆油田提供分析报告和规划方案,工作组负责评估,双方随后进行合作修改。 据《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了解,随着 IBM 咨询团队的加入,新疆油田智能化工程 也正式启动,预计 2020 年完成。 目前,智能油田项目正处于前期的规划阶段,因此未来 5~10 年的建设蓝图也即将浮出 水面。 按照项目组独家提供给《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的资料可知,新疆智能油田计划将重点打 造“8233 工程”。所谓的“8233 工程”即:建设油田生产 8 个专业应用(战略决策、勘探、油 藏管理、生产管理、油井管理、井场、生产保障、储运),建立 2 个管理中心(面向管理的 一体化运行中心,面向 IT、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升级 3 类基础设施(全面的传感网 络、自动采集与控制设备、先进的 IT 基础设施),创建 3 种协同环境(自动操控环境、主 动优化环境、虚拟专家辅助研究环境)。 乔智君提示“8233”里的“2”是最具有突破性的环节。首先,实现智能化所有目标,都要 归结于一体化——比如, 当勘探的时候, 勘探部门首先就要考虑到这些数据如何能利用到开 发部门的工作上。其次,云计算在这里将得到应用突破。 接下来几年,李清辉会分三步往前推进“智能油田计划”。第一步,建立油田地质模型和 生产业务模型体系,实现对油藏和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分析、预警和优化;第二步,建立 专家知识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的知识共享和研究协作;第三步,建立综合决策支持体系, 实现生产部署、调控的智能化。 按照克拉玛依的计划,“智能油田”战略全部规划将在今年 11 月底完成,而这只是陈新 发将克拉玛依打造成“世界级石油城”的序曲。 新疆油田“智能油田 计划轨迹 新疆油田 智能油田”计划轨迹 智能油田 2002 年 档案资料桌面化。 50 年的克拉玛依油田历史数据一朝入库, 近 员工可按权限查询检索。 2003 年 业务工作桌面化。数万油田职工开始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 2005 年 油田现场桌面化。 整个油田现场可在电脑上模拟出来, 管理者可以直接用电脑指挥作业。 2006 年 数据正常化。实现标准全覆盖、流程全建立、职责全落实、人员全到位、系统全畅通、 硬件全配齐。 2007 年 系统集成化。每个部门 100 多套应用系统第一次一体化集成。 2008 年 生产自动化。将生产过程中已经产生的自动化数据全部入库,做到重点现场实时监测。 2009 年 克拉玛依市工业 GDP 增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决策智能化。在数据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统计,辅助油田管 理和决策。 2010 年 推进油田现场和管理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将数字油田向智能化油田推进。 2010 年 5 月 18 日 新疆油田智能化建设的全球性招标工作结束。 2010 年 7 月 30 日 与合作伙伴 IBM 制定出新疆“智能油田”建设蓝图浮出水面的时间表。 2010 年 11 月底 “智能油田”战略规划与实施细则确定。 2011~2020 年 新疆油田采取“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智能化油田。

王者之师--spider_man

  • 精华:21帖
  • 求助:0帖
  • 帖子:226帖 | 451回
  • 年度积分:0
  • 历史总积分:7932
  • 注册:2011年3月08日
发表于:2012-06-17 21:05:15
20楼

      新疆油田是比较早做数字化建设的,当时还叫自动化。从94年开始新疆彩南油田引进国外系统开始,逐步的在影响着生产管理模式,新疆油田是对数字化监控依赖做大的油田,也是利用最高的油田。从开始的可有可无,到现在的以数字化监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各作业区已集中监控为主,通过数字化监控发现问题,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解决。做到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在现场的控制中,已智能控制为主,现场控制器智能分析各种报警,并作出相应动作。这与新疆油田地处沙漠,无人值守有很大关系。


SSI ļʱ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