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主题:目前国内数字油田概念正在中石油、中石化各级分公司推进中,各油田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数字油田建设,长庆油田率先进行了全面的数字油田建设,建设规模,建设速度都领先其他油气田,请谈谈长庆油田如何实现数字油田建设?
要求:最好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只谈长庆油田,其他油田回帖无效。
参与方式:采取跟帖的方式参与。
评奖规则:由活动组织者评奖,并进行公开公布告示。
活动结贴:每周为1期,由安控数字化论坛擂台版主选定议题,半个月后(隔一期)擂台版主从所有参与讨论的网友中选出6个优胜者。
奖项设置:每期选出6个优胜者,其中:
一等奖1名:奖100MP(相当于100人民币),
二等奖5名,奖工控精美礼物一个(工控点点、工控T恤、工控徽章、工控工具四者任选一个,相当于65人民币)。 优先考虑参与次数少于3次的ID
活动发奖:MP评奖后一周内发放,精美礼物每月发放一次,统一在月初寄送。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一号
邮编:100085
电话:400-0093-200 市场部
传真:010-62971668-6888
网址:www.echocontrol.com
E-mail:info@echocontrol.com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控科技”),是专业从事工业级RTU(远程控制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完善的RTU产品链,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的开采、处理、管输、储配等各个环节以及环境在线监测、城市燃气、供水供热等管网监控领域,并已远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伊朗、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基于RTU技术,安控科技在油气、环境在线监测等行业开发出多款专业化经典产品,拥有完善的油气田自动化和环保在线监测专用产品。此外,安控科技还提供工业自动化产品的OEM/ODM服务,提供SCADA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服务。
安控科技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先进的生产和检测平台,并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如UL 、CE、EMC3级认证等),产品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控科技成立于1998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安控科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建立了一支以高级工程师和专业研究生为骨干的研发团队,打造了一支经过市场历练的高效经营团队,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安控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已经拥有了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百余项,覆盖了所提供的所有自动化产品和控制系统。安控科技的研发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北京市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部分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商务部出口研发资金项目,受到政府嘉奖与资助。
作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自动化学会仪表与装置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的第一批信用企业,安控科技在国内同行业中较早的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系统集成、建筑施工、环保设施运营等各类资质。
本着“卓越品质,源于更高要求”的核心理念,“协作、严谨、勤奋、卓越”的企业精神,安控人必将以更可靠的工业级RTU产品、更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更完善的服务答谢用户、回报社会,为振兴民族自动化事业、创建民族自动化品牌而努力奋斗。
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四街一号
邮编:100085
电话:400-0093-200 市场部
传真:010-62971668-6888
网址:www.echocontrol.com
E-mail:info@echocontrol.com
楼主最近还看过
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主要的内容。
我们数字化管理的真正的思路和原则是首先“两高、一低、三优化、两提升”。“两高”是指高水平、高效率;“一低”指低成本;“三优化”指优化工艺流程、优化地面设施、优化管理模式;“两提升”指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我们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整合、数据共享技术结合各种数字模型对油气系统的生产过程进行预警、报警。因为我们的苏里格气田是我们数字化的试点,它在2004年进行实施,目前已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如PPT,“五统一、三结合、一转变”这是我们的实施原则。“五统一”即“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设备统一、管理统一”。“三结合”是与工艺流程的优化相结合,与劳动组织架构设置相结合,与生产安全相结合”。“一转变”就是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第二,数字化的管理关键技术。
第一个方面是人工投球,这是自动投球。如PPT所表示。
第二,通过我们的功能法计算便捷了我们的安全和生产。
第三,从以前的人工巡井到现在的电子巡井。因为我们的地理环境比较的复杂,我们的生产比较多,按照我们传统的管理的方式每天由人从现场或者是从基地出发到每一个井厂进行一些管理和作业相当艰苦。而通过我们数字化管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这个比如说PPT照片可以看到,它可以进行人像识别,然后在我们管理点进行报警,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外部人员进入。另外一张照片对我们采油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将我们以前的比较烦琐的人工劳动变成远程的监控。
第四,由人工巡检转变为人工流程的智能监控。按照流程实现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并设置多级报警,对它每一级的风险进行预警和报警自动提醒人工进行合适的处理,避免了以往人工大量的劳动。
第五由人工巡护到电子执勤。长庆油田地理环境复杂,而且社会复杂,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情况下每天对油田进行巡护避免一些状况的发生,我们在主要的道路上安装车辆识别和电子监控设备,对于我们油区内的整个的运行情况进行识别。对于我们自己的车辆在油区的活动可以通过GPS进行动态的掌握,对外部的车辆,尤其是可疑车辆进行跟踪。这样有效提高我们油区的安全的水平。
第六个方面,我们开发建设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主要以油、水两大系统为主线,结合生产岗位日常管理内容划分为12个系统。它的主要实现功能,可以实时对油区道路进行管理,自动生成我们进行设备的自检。
第七个方面,我们研发的自动化通过对技术的集成形成撬装装置。我们将原来的一个增加点由缓冲、分离、加热等生产设施叫做撬装化实现了制造规模化、建设快速化、维护总成化。
第八,截止到08年8月份油田数字化以来,到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专利26项,受理了之22项。
第一,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建设方案。针对数字化管理所需的关键的技术,通过对油田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管理流程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我们制定了适合长庆油田发展实际的建设方案。
第二个,建标准,定制度。我在数字化管理建设之前编制了相关的企业的标准和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度,有效的快速推进了数字化管理项目建设的一个规范实施。
第三,先示范,后推广。建立华庆油田、西峰油田增数字化管理示范区推广相应的理念。
第四,强化培训,提升员工数字化管理技术水平。仅去年一年我们就办了12期。
第五,构建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如PPT所示,实现技术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统一调配实现专业化的管理,这个图是我们从原来的组织的模式到现在的新的组织的模式。
第四个方面,老油田数字化升级改造工作实例。 在去年我们对西峰油田按照保留、增加、配套和升级的方案完成了两座联合站。通过实际改造,我们减少了管理层级,将以前的六个科技单位转变为现在的三个科技单位。同时优化了岗位编制,优化的劳动用工。
第五是我们新产能建设前改造的实例。
第五个部分我们的效果分析,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一是有利于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管理环节。二有利于劳动组织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用工总数。第三,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第四,有利于控制生产运行成本,井站和,无人值守减少了看护设施等等措施降低了运行成本。第五,有利于减少布站,节约投资。第六,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环保监管水平。最终实现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提升了监控的安全的能力,降低了一线劳动工作的强度。
长庆油田公司下属的苏里格气田的数字管理,使气田近2000口气井的生产数据管理,都能在生产指挥中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轻松地实现,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推动气田快速上产的强大动力。过去,要掌握气井的生产状况,只有到井口采集数据。现在不同了,通过数据无线传输系统,气井的套压、油压、流量、温度等数据都传到了总控制室。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苏里格各开发单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数据整合和数据共享,结合各种数字模型、经验数据、专家系统,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智能化指导,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
加快技术创新是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长庆油田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低成本配套技术,加快了油田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强化储层改造技术攻关,形成了分层压裂、水力喷射压裂、多级加砂压裂、前置酸加砂压裂、交联酸加砂压裂等系列低成本油气田压裂改造技术,开发了被国外公司评估为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而且显著提高了单井产量,使新井产量平均保持在3吨以上。长庆油田还探索形成了以PDC钻头和复合钻井为核心的配套技术,大幅提高了钻井速度。钻井速度的大幅提高,大大降低了单井成本,长庆油气井每米进尺钻井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
另外长庆油田公司通过简化地面工艺流程降成本,其下属的安塞油田在开发建设中,形成了“单、短、简、小、串”的地面建设模式,开创了低渗透油田降低地面建设投资的新领域。在苏里格气田开发中,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井下节流工艺技术,使地面投资比开发初期下降了50%以上,大幅度减少了征借地,保护了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综合效益。
为了有效减低成本,长庆油田还大力优化业务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开放市场、主体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强化市场管理,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服务力量紧缺矛盾,降低了施工作业成本,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建设速度。目前,长庆油田全部工程技术服务的市场化率达到70.1%,通过市场化运行,每年节省投资数十亿元。
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为长庆油田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今年以及今后几年,长庆油田将平均每年新建原油产能近400万吨,天然气产能40亿立方米,年钻井8000口以上,进尺1800万米以上,新建各类场站近百座,工作量比过去翻了几番,进入大规模建设的时期。
1调度中心数据平台
在西安长庆大厦信息中心长庆油田可采用企业级的实时、历史数据库,汇集各采油(气)厂的数据,采用面向SOA的服务的多层架构软件平台,数据处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将超过众多厂家的SI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开发、实施和部署。将所有厂区工艺画面都进行了适合于WEB发布的形式重新组态,按地图中不同的节点配置不同的INDEX.HTM文件,可以很直观的从电子地图访问到某厂的某个站控系统当前的运行情况。
利用SOA架构的接口标准化、业务功能模块化、跨平台和重用性等优点集成视频系统实时远程视频监控生产、生活区安全关键点状态;安全异常、突发事件自动报警及应急指令调度处理;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物资供应部门从计划到采购、库存、消耗整个物流的管理过程,实现了采购业务与投资计划、财务与成本、库存等信息集成,提供油田所需各类物资管理报表,利用系统数据进行全局性的统计分析计算,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2力控软件与视频系统的集成
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良好的集成,支持SCADA画面如何与视频画面进行联动,可以与数字视频技术基于服务器端与客户端方式的开放融合。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PCOC)是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的地区性油田公司,主营业务是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石油、天然气及共生、伴生资源和非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和储运、炼油化工、油气产品销售等。是全国500强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公司拥有资产总额365.87亿元,公司现有11506名员工,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107人,占员工总数的27%,高级技术专家273人,中级技术人员902人,博士5人,硕士76人,本科学历1287人。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工作区域在中国第二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盆地石油资源量达86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7万亿立方米。
截止目前,长庆油田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已找到油田35个,气田4个;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勘探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截止2003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1142亿立方米,拥有四个储量上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是我国第一个储量上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累计生产原油6507万吨、天然气170.18亿立方米;已向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石家庄、银川、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输气。油气年产当量突破千万吨,石油探明储量和油气产量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均排名第四位,净增长量居首位;长庆油田公司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特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
针对长庆油田点多、面广、专业门类多等特点,我们按照“强化基础、源头做起、应用主导、注重成效”的原则进行油田信息化的方案设计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和良好的效益。
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伴随着油田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八五”以前,计算机主要单独应用于地震和测井资料数据处理,微机主要用于数据报表的计算机化及简单汇总,是长庆油田信息技术单项应用阶段;“八五”期间,油田建立了勘探、开发数据库,微机应用于管理工作,部分专业系统陆续建立了电话拨号网络,是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起步阶段;“九五”以来,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按照生产流程进行设计、实施,综合信息网基本覆盖了主要生产、科研单位,以“十大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基本建成,高性能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中,这是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
二、以网络应用为主导,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进程
“九五”以来,长庆油田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建设了生产运行实时数据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法律法规系统、计划财务系统、油气运销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科技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十大信息系统。在油田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搭建全公司快速、安全的信息高速公路
长庆油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为油田公司的主营业务服务,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为公司全体员工服务。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建立起油田公司的主干高速网络,建立和完善公司各单位的局域网和公司广域网,建立和完善油田公司信息采集、发布和查询系统。尽快开通油田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2、加强劳动资源、物流、资金流的管理
人才和劳动力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可以有效和灵活地组织公司人力资源的配置,做到人尽其能,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因此,必须加强劳动力、物流、资金流的管理,建立建准建全相应的数据库和相应的应用管理系统。
3、勘探开发数据库的建立健全和应用系统的推广
企业管理依赖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因而数据管理不仅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鄂尔多斯盆地开发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资产评价,发生了数以亿计的数据和资料,成为油田公司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何管理和应用好这一资产呢?首先要建立统一、完整、操作性强的数据代码编制系统,要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录入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真实和统一,其次是利用先进的软件和设备建立企业统一标准和规范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开发工具和软件,在统一平台下去开发和应用,为此油田公司专门建立一个勘探开发数据中心负责各类勘探开发数据的整理、汇集和处理。
4、贴近生产、结合实际、服务管理,建立综合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平台
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员工共享信息资源,提高生产经营和科研水平,这就需要各部门建立好本系统的信息系统,为公司领导和其它部门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本部门的信息资源。油田公司根据公司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了以十大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平台:包括生产运行实时数据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法律法规系统、计划财务系统、油气运销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科技信息系统、企业文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5、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信息化工作初见成效。
这些部门分系统具有数据录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和信息分析等功能。这些分系统在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和操作系统下由各专业部门建立、应用和管理。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电子商务、油气运销、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设备管理、科技信息、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生产运行系统已形成一个高效、快速、灵活的生产动态信息采集和发布系统,成为指挥生产和科学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财务系统的应用成为油田公司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SCADA系统、DCS系统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油田公司的生产、经营、科研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网络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助推油田数字化
旨在规范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共享管理信息的综合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已开始在油田信息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是立足于长庆油田土地、井位、管线、站库、储量等管理业务而运行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土地、公路、 井位、管线、水电网络及设施对象的空间信息流为基础,并以管理、维护、撤并、扩建、勘探、布井等业务管理需求为目标,收集、整理有关数据源,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资源,为油田管理的综合业务服务。具备先进性、综合性、实用性、实时性、开放性、灵活性、方便性、安全性、可视化和易维护的特点。加强了信息资源的全面分析能力,满足了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源分布和最新动态,详尽地察觉企业及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 勘探辅助决策系统
以勘探基础数据应用为主线,以对油区进行油气系统分析、数值评价与风险分析为重点,从而摸清油藏分布规律为目的的勘探信息系统已基本建成。其中基础数据库已有几万个数据,包括全公司的基础数据、试油数据,探井的测井曲线数据及三维迭后处理地震资料。同时,重点开发了岩性数据成图和测井曲线成图软件等十几个应用软件。进行资源评价和盆地模拟时使用地层分层数据、录井数据、分析化验数据实现了直接从勘探数据库中提取,初步实现了利用勘探辅助决策系统进行探井井位部署等。
●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充分利用开发生产数据,建成了开发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开发静态、开发动态、开发实验资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系统,基本覆盖了油田开发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了油田开发规划、实验、采油、作业、监测、集输、储量、油藏工程等方面的内容,分油田、分区块、分开发单元的开发资料实现了快速查询、对比,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油生产管理与开发方案的部署水平。
● 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采油工程信息系统是为了扩大信息技术在优化压裂设计、防砂预测和防治、水平井井眼跟踪设计和控制以及开发井网的合理布署等方面的应用,为新油田开发和老油田开采优化设计方案而建设的。采油工程信息系统已完成了采油工程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和天然气、热采的数据入库工作,主要包括采油作业和采油生产管理两大部分的内容。在油田作业设计、采油工艺措施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计算机优化管理试点工作。
● 中油财务集中核算系统
应用了基于C/S体系的《中油财务集中核算系统》,由财务资产处管理,各个采油厂安装客户端进行远程业务处理和远程查询。该系统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录入、汇总、报表生成和打印、数据导出等功能,实现了财务报表的审核和审批。该系统在公司的应用,解决了资金流问题、保证了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通过使用,使财务核算将更加规范,财务信息将更加真实、有效,快捷、及时,财务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财务管理运行成本明显节约,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目前,长庆油田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国内其它大型油公司和国外公司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第一,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差距。
国外油公司大多已将信息和知识视为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其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应用、共享与更新的能力上。然而,大部分国内石油企业对此认识不足,观念尚未转变,没有把信息作为资产来管理,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长庆油田公司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大部分员工的观念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信息技术是工具”的水平上,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另外,实施信息技术辅助的知识管理已被国外先进油公司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他们重视将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积淀下来,进而指导企业的经营发展。信息管理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转换器的作用。相比之下,国内的石油企业只是把信息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简单记录,没有把信息转换为生产力,未充分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在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上存在差距。
国外先进油公司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了勘探、开发等全部生产活动的一体化,并面向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采用ERP和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与集成。部分公司已经在近年开始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实施业务流程再造(BPR),并收到了明显成效,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长庆油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但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整合与集成,并支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运行机制上存在差距。
国外很多油公司采用高效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突出经济效益观念,专门设立了独立核算的数据管理机构,实现了数据资产的集中管理与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和高度共享,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投资回报率。虽然这也是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但从现有的经营管理运作流程、各系统应用状况等方面考虑,目前时机尚未成熟,实施难度大。
总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不可跨越性,一蹴而就的奢望是不现实的,必须脚踏实地地做好基础工作,解决在数据资源开发、应用系统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许多具体问题。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据资源开发
长庆油田自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油田生产经营活动以来,一直重视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并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营原始数据和成果数据。这些数据是长庆油田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宝贵财富,曾为长庆油田稳产、高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长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本之一。但是,在数据质量、数据共享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1)数据内容不齐全。某些重要数据尚未建库;部分已建数据库字段定义不全(或空项)和记录缺失;大部分非结构化数据尚未加载进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数据缺失较为严重;某些数据进机工作量巨大,技术难度高,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建库单位和使用单位协调不力。
(2)数据质量不高。部分数据不准确、不一致、不完整;某些数据重复记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库责任心不强,致使数据录入把关不严;缺乏数据检测手段和工作考核办法;数据维护不及时、不细致。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
(3)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少数单位没有大局观念,对数据共享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造成大量数据重复建设,数据管理过于分散;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总体上缺乏统筹规划、统一设计,致使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全面共享,造成油田数据资产的巨大浪费;共享技术体系不完善,软件系统不配套,信息一体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油田生产运行效率;外部信息共享难度大,没有建立有效的共享体制。因此,长庆油田公司数据全面共享是大势所趋,已成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4)数据管理力度不够。制度不健全,考核不严格,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分工不明确,岗位不落实,执行不到位;数据标准不统一,更新不及时,实施不严格;数据建设与应用缺乏统一规划。
2、系统应用
长庆油田在其多年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历史进程中,引进和自行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在油田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系统建设是长庆油田信息化成就的重要体现。目前,应用体系已初具规模,总体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随着油田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油田生产经营对应用系统的需求日益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
(1)应用系统重复建设仍然严重。主要表现为公司内部同类应用软件通用性差。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各单位从各自的角度重复引进或开发具有类似功能的应用系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油田公司近年来为此加大了管理力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仍然存在问题。个别单位没有兼顾到全局的利益,未能严格遵守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有损于已取得的管理成果。今后必须继续加强应用系统建设的统一协调工作,彻底规范应用系统的引进、开发与管理。
(2)应用系统不成规模,集成化程度低。引进的系统配置不成体系,功能利用不彻底,模块闲置现象严重;应用系统建设思想陈旧,无整体效益观念;自主软件开发工作缺乏有效组织,小作坊式的软件开发现象普遍,难以见到规模效益;不同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案存在冲突,部分单位的集成积极性不高,未考虑一体化的接口要求;在解决问题方面,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只重开发不重应用,导致引进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系统都存在可重用性差、难以升级改造和集成的结果,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对自主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激励不足,缺乏升级完善的动力。
(3)应用系统总体开发能力不强。软件开发的组织技术落后,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整体工程观念差,协同工作程度低,计算机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相互结合不够紧密,未做到取长补短,有效沟通;培训滞后,针对性不强,对技术人员缺乏引导,造成开发水平参差不齐;计算机技术人员分工不明确,未形成合理、强大的技术梯队;开发标准不统一,不重视历史成果,代码可重用性差,缺乏基础构件库;开发环境落后,代码与文档管理水平低,没有主流开发工具,学习成本高;开发技术不平衡,过多依赖微软的产品和平台,缺乏对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3、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长庆油田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项目制管理、软硬件招投标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管理流程,增加了管理透明度,节省了大量资金,提升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这些为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是今后实施油田信息化建设科学管理的良好开端。
但是,从总体上看,长庆油田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国外油公司相比差距较大。由于企业运行机制不同、信息化建设起点和发展历程不同,照搬照抄国外现成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不现实的,必须根据长庆油田的实际,探索有长庆油田特色的信息化管理之路。展望长庆油田发展的未来,管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1)运作机制不科学。现有的信息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科学利用,严重阻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彻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项目运作不畅,缺乏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数据资产意识淡漠,重复建设和疏于维护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2)统一管理力度不够、策略不当。信息中心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主导地位体现不充分,没有有效发挥其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和统一实施的关键作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间协调沟通不够,体现不出资源优化组合的优势;管理工作重点不突出,缺乏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全面监控;管理目的不明确,没有完全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盲目引进和开发现象严重。
(3)管理技术落后。缺乏对现代先进管理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已被证明为科学、实用的项目经理制和矩阵式组织模式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在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中未得到适当应用;信息化建设管理流程不完善、不清晰、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补充、调整和优化;基于软件工程的管理技术应用程度较低,对文档、代码等成果的管理意识差,缺乏高效的管理工具,造成应用系统开发质量不高,升级维护成本增加;没有用工程经济学、价值工程理论等技术方法对项目的可行性、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精细评价,导致信息化建设决策缺乏有力的依据。
(4)未形成结构合理的技术人才梯队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不足,缺少系统规划、分析和设计人员,尤其缺乏知识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专家;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技术梯队层次不清晰,造成严重的人才浪费;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在系统内没有营造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培训滞后,针对性不强,交流不够,知识结构老化,不利于技术的积累、传授、共享和更新;对技术人员分化促动不足,不重视技术方向的引导。
(5)规划力度不够。缺乏总体规划观念,部分单位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编制规划时草率敷衍,导致规划质量不高;对既成规划实施不严格,使规划成为一纸空文;未采用滚动规划策略,不重视动态调整,使得长期规划可操作性不强;规划不成体系。
(6)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责、权、利相对等的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化建设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人才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正是长庆油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与国外油公司之间的主要差距。总体看来,虽然长庆油田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成绩是巨大的,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充分认识到这些差距,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信息化建设应对策略
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与公司的“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具有广泛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为了更好地满足长庆油田各项生产和管理业务发展的需求,当前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对长庆油田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有清醒的认识,既不可盲目乐观,也不可灰心丧气,要保持正确的工作态度。必须认识到信息和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努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形成数据资产意识,保证资金投入,搞好数据源建设,重视应用系统开发。
(2)加大信息化资本投入,打好数据和应用基础,全面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积极促进和参与长庆油田的业务流程再造(BPR)。
(3)加强集中管理,改进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积极稳妥地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宏观上,要调整管理策略,逐步完善现有的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制度流程,并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持续的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运转高效灵活,责、权、利清晰明确的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架构。在微观上,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各类管理技术,并加以合理吸收、改造和利用,使其为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要抓紧实施主要面向公司内部的项目经理制,初步形成对信息中心系统人力资源的矩阵式管理;继续巩固软硬件招投标管理成果。
(4)建立高效的数据和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特别是要加快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在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下,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本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
(5)加快人员分化,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从低到高形成由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系统管理员、程序员、分析设计人员、系统规划与项目管理人员、决策支持专家等各层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构成的信息化建设队伍,提高长庆油田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与应用能力。
(6)加快技术更新,强化沟通与交流。大力普及软件工程思想,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重视代码与文档的管理工作,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质量与速度。加紧建设方便可靠的信息系统安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