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数据库在国内来说还不是很成熟,至少没有组态软件那样成熟。著名的公司有如力控、紫金桥...
组态软件也就是俗称SCADA系统,用于中小型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它从一开始产生就是面向某个车间、某套装置的监控而设计的,因此,它对数据采集频率、系统的响应要求比较高,也就是说对实时性要求高;由于要实现一些控制算法,需要历史数据,所以对实时数据是本能进行失真压缩,因而保存历史数据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国内的组态软件大都应用在几十点、几百点,几千点的例子就很少很少了(一方面系统性能跟不上去,另一方面工厂也不会选用)。
DCS系统包括了软硬件,DCS系统软件和组态软件类似,也是用于某个车间、某套装置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由于DCS系统是软硬件结合的,因此系统的监控性能要较组态软件强,在系统设计上基本还是和组态软件一样对实时性要求高而不压缩历史数据。国内的DCS系统的规模也不大,1000点以上就很少用国内的了。
实时数据库的两个特征是实时性和数据压缩,在设计理念上与组态软件、DCS系统软件有很大差别,实时数据库面向的对象是整个工厂或整个集团公司,也有人称为SIS(厂级监控系统)。并且它是在每个车间的DCS系统、SCADA 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数据采集与监视,它要求数据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压缩存储并举,尤其突出其数据的压缩算法、查找算法以及数据结构等决定了改系统的性能。例如:国外的实时数据库Infoplus和PI就是横注重历史数据的压缩,对于原来的SCADA软件:InTouch和iFix也推出了相应的历史数据库InSQL和iHistorian,以构成实时数据库系统,然而总的来说InSQL和iHistorian还是没有Infoplus和PI地道,因为设计理念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国内比较好的实时数据库系统规模一般都能达到几万点,当然对于以下三种情况是达不到了:
(1)拿组态软件充当实时数据库系统软件,由于对数据的得压缩处理不好,因而系统规模不会太大,性能当然就更差了。
(2)用DCS系统的软件充当实时数据库系统软件,情况和(1)差不多。
(3)用关系数据库充当实时数据库系统的历史数据库,由于关系数据库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局限性,因而系统规模也不会太大。
关系数据库不能满足实时数据库的两个特征实时性与数据压缩存储,工厂ERP系统需要用关系数据库,一般都是将实时数据库数据向关系数据库转换,这样ERP系统就获得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