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业智能 正文

回复

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些反思

产业智能 浏览:157 回复:1 收藏

wangamin  2025-01-02 08:06

今天是2025年的第1天,写点宏观的东西吧。


提到2025年,就会想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虽然这个战略不限定截止到2025年,智能制造也只是这个战略当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已,但2025年也是一个关键节点,确实需要反思一下智能制造。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当时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战略领域,取得的大国重器类成效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本文不再讨论。其实我们应该要探讨的是智能制造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但笔者所知有限,还是借助过往的做法以及现象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吧。


那我们从智能制造的定义来说开去吧。我比较认可的一个智能制造的定义是这个样子的:智能制造,指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智能活动,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这个定义应该是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基本的内涵是没问题的。比如需要改进的是并非部分取代而是完全取代,比如从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转变为实现完全的知识自动化,当然了这是理想目标,过程阶段的合作共事以及部分取代在阶段性上来说也是可以的。


我们曾经大张旗鼓的提过机器换人,但如果只是替换人的体力劳动或者说解决操作精准度与精确度的问题,其实视野还是有点局限了。两个方面:一是,机器换人最本质的是用机器智能来替换人的脑力活动。二是,不管是技术发展还是企业面临的用工紧缺等方面的问题,其实自动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企业应该是会自发的来干这些事情的。换句话说机器换人重点最起码应该包括机器智能来替换人的脑力劳动。当然了,这个可能也有带动国产相关机器装备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当时的技术局限性可能也做不到面面俱到。现在又提出来了工业装备的改造升级,智能化方面的升级工作应该是个重点了。


我们也曾经大张旗鼓的提出百万工业app,我初始的认识和理解是这么多行业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研制与应用各个阶段聚焦核心的瓶颈痛点难点进行智能化的app研究与建设,但实际上看到了大量的偏管理性质的工业app案例,不能说不重要,但总感觉有点隔靴搔痒,与个人理解并不相符,当然了个人理解未必就一定正确哈。也许是当时考虑了我们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补课之类的。


其实这两件事儿很大程度上是非常相关的。比如,笔者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也曾经见过很多企业的高端装备,其实是在一种低效能的运行模式下的,高精度的精准执行控制并不必然具有智能化,没有机器装备的边缘工业大脑(经验或者知识的软件形态物化沉淀),例如工艺的智能优化分析,例如自适应智能加工,都是大有发展空间的并且应该发展的。


企业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直摆在那里的,聚焦解决这些需求问题,企业一定是有动力的。当我们见到很多文章的标题,比如XX技术的X大制造应用场景,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有技术但我不知道怎么用,所以拼命的找场景。个人感觉只是把事情搞反了,最起码谁主谁次没有拎清楚。这是典型的喧宾夺主。


同样的,仍然是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的。但很多企业现在都在自己组织队伍来进行开发,这也是需要反思的。最直观的是,企业在供应商这边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就如同企业是要出产产品的,当有些零部件自己不想制造生产或者综合考虑下不想自己生产制造的时候,其实就会进行采购,软件产品现在也是这个路子了。不管怎么说,供应商的浮躁(自己的软件产品不过关)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比如我们推出了很多制造企业(偏多)的专精特新,是不是也可以对于软件公司来推出这种形式呢?(可能有但是偏少),因为本质上来说都是提供产品的。


我们当然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案例,不说其中的具体内容,最起码都是与企业的业务相匹配的。凡是照抄的,基本上陷入泥潭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有些中小企业照抄网上到处可见的大型企业的智能制造架构,可能成功经验没有吸取到,但先把大企业的毛病都沾染上了,简称:企业不大毛病不小。原因当然很多,知识供应不足以及人才的缺乏都是原因,但同时完备的咨询监理等工作应该也需要加强。


世界上有那么多制造型隐形冠军,大多提供的只是一种零部件而已。其实智能制造领域也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个涉及到术业有专攻,本质上来说是知识与经验的研究与积累和沉淀。反过来说,如果有公司宣称可以提供面面俱到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这样对吗?个人不敢认同。


来源:微信号  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王爱民

该作品已获作者授权,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个人及第三方转载。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