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业盛会:勾勒智能制造新蓝图
上周,四场高规格行业会议在中国不同城市相继召开,勾勒出智能制造与数字化的未来轮廓。
10月24日,广州黄埔区举办的第十一届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创新论坛聚焦“数字化*AI"。
论坛汇聚全球顶尖汽车企业、智能制造生态链企业及技术精英,探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制造、绿色制造和创新工艺五大板块。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粟新辉在论坛上表示,广州正全力以赴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日,湖北黄石以“AI融合,数智新生”为主题举办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并启动了黄石市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表示,黄石正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十五五”相关产业规划,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0月23日,两大重要论坛同期举行。2025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在重庆召开,来自中德两国智能制造领域的300余位代表参会。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一级调研员李刚表示,将通过支持联合研究、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式,推动中德、中欧科技交流合作。
而在株洲,2025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以“软件赋能,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柴天佑分别围绕“打造安全可信工业软件产业新体系”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化”作主题报告。
02 技术突破:自主可控成果显著
上周,工控领域涌现出多项技术突破,尤其在自主可控方面成果显著。
风电控制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在10月20日开幕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国能智深展示了其在风机控制与新能源领域的三大核心技术系统。
公司联合三一重能在新疆塔城托里风电场成功完成10MW陆上风机主控国产化项目首阶段样机试制并实现并网发电。
国家能源集团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风机主控联合实验室主任占磊指出,10MW主控系统实现了从硬件层、固件层到软件层的全栈可控,平台软件100%自主化,硬件和操作系统100%国产化。
其价值不仅在于微秒级动态调整带来的风能捕获效率提升,更在于从根本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风电核心控制系统的长期垄断。
工业AI迈向全新阶段。10月23日,在宁波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期间,中控技术主办了“释放AI效能,共创增长范式——工业AI共促大会”,系统展示了以全自主运行工厂系统(FAP)为核心的工业AI全景图。
中控技术提出从L0到L5的流程工业自主运行等级框架。当前行业多处于L1、L2的“人机协同”阶段,而FAP系统致力于推动工厂高效、低成本地迈入L3、L4甚至L5的全面自主运行阶段。
FAP系统以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通用控制系统UCS两大原生融合产品为核心,构建完整的“感知-识别-决策-执行”闭环。
03 产业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工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模式,上周多项战略合作落地。
在株洲的工业软件创新发展大会上,华为与湖南工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人工智能+鸿蒙+工业软件+智慧校园”发展。
这一合作标志着工业软件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举行了第二批 “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授牌仪式。
获评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魏德米勒电联接(上海)有限公司等。
这些创新中心将成为中德智能制造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
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由中控技术牵头,联合设计院、高校、企业共同编纂的 《通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团体标准在工业AI共促大会上正式发布。
该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在通用控制系统设计领域的标准空白,为我国流程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04 应用实践: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部署
工控技术在上周多个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示了其价值。
在湖北兴发集团,中控技术的FAP系统已成功落地。通过时间序列大模型TPT与通用控制系统UCS的深度协同,推进宜昌新材料产业园五套装置的整体智能化升级。
UCS作为FAP的“神经中枢”和“物理手脚”,实现五套装置集中控制与数据融合,替代多套进口系统,机柜节省90%以上,电缆减少80%。
TPT作为FAP的“智慧大脑”,具备自主监督与自主控制能力,实现工艺参数预测、产品质量在线评估与阀门异常诊断,模型准确率超98%,预警准确率超95%。
目前,首套装置已实现“黑屏运行”,整体改造完成后,五套装置定员人数由260人降至80人以下,人均监控点数提升至2000点。
工业安全领域迎来AI创新解决方案。在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上发布的 《人工智能在工业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白皮书,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工业安全领域的最新应用与标准化趋势。
白皮书由南德认证检测、仪综所、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等16家单位的40余位专家联合编写,为行业企业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参考。
05 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基础
工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上周多项人才培养与竞赛活动展开。
10月25日,第十届四川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在成都成华经开区拉开竞技帷幕,同期2025成华区机器人科创周正式启幕。
本次大赛吸引四川省51所高校的614支战队参赛,通过16场竞技赛事,全方位展现大学生在机器人技术研发、应用创新等领域的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