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杂谈 正文

回复

80后,会不会是外企最后的守门人?

社会杂谈 浏览:484 回复:15 收藏

fighting2021  2024-12-10 08:15

注:内容转载“外企观”


01

80后开始老了,最小的80后35,而最早的80后,已经45了。

如果大学一毕业就选择加入外企,最早的80后是在2001年加入外企的,那么已经在外企工作了23年了。

2001年,外企已经在中国发展10年了,外企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那是外企黄金年代的下半场。

image.png

1990-2001这10年,外企刚进入中国,还处于初期适应学习阶段,企业运营面临诸如语言沟通、文化差异、市场环境等挑战。

外企在华员工人数从0增涨到600多万,只占全国就业人数的2%,增长幅度非常缓慢。


那个时代上大学的人远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校开闸扩招是从1999年开始的。

大学生少,具备国际化素质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就比如语言这一项,对于非语言类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能够具备基本的书面英语就很不错了,可以进行口语交流的简直凤毛麟角。

那时候大家的观念也还比较落后,高校就业搞包分配刚结束(1993年),大家都还停留在毕业找个靠谱的国企上班的阶段,对于去外企上班非常保守。

于是,就造成了市场上粥多僧少的情况。

而外企刚刚进入中国时,很多管理制度和薪资计划都参考国外标准,那会在外企的职员,可真的是纯纯的金领一族。

1990-2001这10年,可以说是外企黄金时代的上半场。

之前网上有一个视频号#50岁我想说#里,采访一位这样的外企退休姐姐,她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我之前的那篇文章:在外企,有一批人,正在实现完美退休,也是讲70后这一代人在外企吃到的红利。



02

不过,这个前10年基本上和80后没啥关系,因为我们说了,最早的80后,大学毕业也在2001年左右了。

不过这个时间段,在经历了10年多的摸索学习后,外企已经比较熟悉如何在中国市场经营生意了。

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深入推进,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政策利好加上市场利好,外企开始急速扩大在华业务。


这一阶段的外企在华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雇佣人数也随之起飞,外企员工人数从2001年的600万猛增到2013年的2900万,足足涨了近5倍。


这个时间段的外企发展就和很多80后有关系了,2001年第一批80后踏入社会时,外企人才需求爆发,社招校招已经非常普遍了。

记得当年的我04年毕业时,因为专业是金属材料相关,大部分同学还都在找冶金,金属加工等传统国内企业,工资低环境差。

但有同学却进入了壳牌石油,工资是我们的2-3倍,并且福利完善,入职初期还有几个月的国外交流培训等,可以说相当震撼了大家的职业世界观。

从那时候开始,外企的光环就在打工人心中迅速建立起来了。

这10年里在外企的80后,如果机遇不错,自己又能不断进取的话,是完全可以享受到一段外企的红利,慢慢积累下不错的家底的。



03

然而,就像经济也有周期一样,在高歌猛进了20年后,外企在2014年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2014-2019年,外企员工人数连续5年下滑,从2014年的2900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2300万人。

此后的几年,大家也都知道发生的事情,既有外部大环境的问题,也有内部疫情的冲击。

整个外企从业人数再从2019年的2300万掉到2023年的2000万,并且看起来短期内回到之前水平的可能性比较低


在2013年这个增长分水岭,最早的一波80后已经在外企干了快12年,陆续开始进入35岁,所谓的“职场分水岭”阶段。

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处在职场分水岭的80后,要开始面对整个外企进入下行通道的情况,外企的好日子慢慢远去了。

同时,从那几年开始,外企也大量起用本土管理人,整个外企的本土化愈演愈烈,外企的文化也开始慢慢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04

再往后走12年,到今年2024,最晚的80后,现在也进入了35岁了。

而现在的外企,除了就业人员陆续下降,还有退出中国市场,转移东南亚,民企内卷崛起,无限本土化等问题。

整个外企的境况和前20年比,简直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网上有句话,很夸张但很却适合拿来形容:现在的外企,好比49年前的国军.....

而整个80后一代,最早的45,最晚的也35了。

40-45岁这一代外企人,现在大概率处于瑟瑟发抖的状态,首先是很感激外企能宽容得接受大家从35干到45,没被优化。

原本也相信自己可以像70后前辈们一样在外企干到退休,但是,现在明显希望很渺茫。

退休又太早,但整个外企的运营情况如此不稳,还能苟活几年,实在没底,就感觉自己时刻处在“社死(社会功能死亡)”的边缘。

35-40这一代外企人,本来还是有一些机会去外面博一下的。

但遇上这么差的就业市场,叠加35岁现象,再加上民企职场对打工人的极度不友好,外企人在民企活不过三集的太多,加深了这些人跳出去的担心和挑战。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外企怯魅了,既没有大的发展空间,又没有丰厚的薪资,整个前景还非常不明朗,顶着个外企的光环有什么用呢。



05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外企行业的人员更新几乎就是死水一潭,HC不断减少,内部人都猫着过冬,外面人进不来,一切都处于极度内缩状态。

关键还不知道冬天何时能结束,内资的话要么苦熬,要么出海,但外企可不一定会等,因为大部分外企都有好几个篮子,如果一个篮子里总是没有鸡蛋产出,拿掉篮子是迟早的事。

10年内,80后陆续都会到45-55的年龄段,这些人大概率会继续留在外企,因为那时候的选择更少,这个阶段还在外企的人,也会继续走前面的人走的路的。

那么很可能,80后就会成为这届外企的最后的守门人。

这也许是时代赋予这一代80后的特殊角色。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