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你的对象,怎么谈恋AI 点击:4 | 回复:0



SeanSong

    
  • 精华:0帖
  • 求助:0帖
  • 帖子:80帖 | 6回
  • 年度积分:18
  • 历史总积分:297
  • 注册:2009年8月25日
发表于:2025-11-21 09:10:20
楼主

如果你看了这个标题,以为是关于“谈恋爱”的工程实现路径分析,也不要失望-至少证明你青春的力量还在。

现在在自动化圈的AI的浓度实在太高了,但凡你不谈AI就感觉不年轻了,或者不高级了。而且,原来IT圈的那种“华而不实”的风气也正在自动化圈弥漫。因为你听,现在也是那股子“IT黑话”诸如“赋能”、“解耦”、“轻量化”、“技术民主化”、“闭环”、“降本增效”、“技术底座”、对齐颗粒度以前,自动化它是一个“自下而上”构建应用解决方案的行业,现在IT这种“自上而下”的也正在成为一种必然。自动化行业的IT化看来是无法阻挡,从底层操作系统、到通信、服务、业务模式都开始显著的IT化了。

image.png

1-正在IT化的几个显著标志

但是,OT端的人们似乎也一直忧虑一个问题,即,我们很多谈的AI似乎很“虚浮其上”的感觉,就是那种劲,你明白吗?那种“拿着榔头找钉子”的感觉来了。

为啥说要了解“对象”?

513AI界的顶级大咖们的闭门会得出了一个OT界早知道的共识-AI的未来是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算是一种碰壁后的醒悟,相信这一定很惨痛的教训下的醒悟。

但是,如果你想创造价值,那就得非常了解你的对象在制造业里,AI应用的话,如果离开了对对象的理解,就开始谈“降本增效”我只能说这是“复读机”性的营销话术。这就像你想谈个恋爱,你对你的对象的这些特征得有点了解。她要是喜欢仪式感,你就最好不要忘记那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你得明白她说的“安全感”指的是什么?如果她逛街-你最好能够对这个衣服的好看与否提出具体的评价,如果你敷衍了事的说“挺好的”那指定是不行的。你得知道哪些“逆鳞不可触碰”、“手机得给她看”、如何巧妙的回答诸如“当我和你的妈妈掉进河里….”。所以,你得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提供你的有效“情绪”价值。对,谈恋爱她和AI的未来发展是一样的,得提供价值输出能力。

对于AI的发展其实,你同样得了解你的对象尤其是在制造业,这种物理意义的强相关性场景里如果你不能了解对象,那就意味着你可能“事倍而功半”的悲催。

我们对AI的期待,就是“参数/曲线”的问题

很多在OT端的专家认为AI是不能用于控制的,基于AI来进行控制的想法,其实都不是很靠谱,比如下面这张图,是我根据之前对AI在控制技术的发展上的一个总结。当时给N博士看,回答是“这玩意根本就没法用,只是在理论意义上”我不难理解,毕竟这个离散机器而言,它也不允许你这么直接的在线给它干这个-出点事算谁的?

image.png

2-控制理论中对于AI的应用结构

主要是AI的这个不确定性给出的是不是靠谱谁也不知道的。

什么是工程的复杂性?

KIMI还是挺靠谱的,我最近和它交流了一些行业的影响因素的问题,它还给了我很多提示--原来我还不了解的那么深入。

1-聚合物成型中的材料加工影响因素

image.png

在表1中,是KIMI帮我总结的关于聚合物成型工作中的机电机理与控制特性,包括热特性,即,熔点与玻璃化的温度(Tg)、热分解温度(上限)。流变特性-流变这个词我大概在20年前就听朋友讲过。工艺相关特性-P-V-T的关系,这些都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例如注塑机控制,在我们实际的控制中,有一些量是可测的,并且他们是强因果性的。像熔体温度熔胶和螺杆挤出的各段温区检测与控制、模温,这些都会影响冷却和聚合物结晶的速度。比如压力控制,像保压压力它会用来补偿熔体在模腔内的收缩二次压力,背压则提供塑化过程中阻止熔体汇流的阻力,它会影响塑化质量与停留时间。而注塑速度则会影响熔体进入模腔的线速度,它又与熔接痕与取向相关这个通过流量阀来控制。射胶和保压压力切换,它需要根据机器本身的特性进行设计实现这种多个压力PID调节。

image.png

3-射胶与保压压力切换

在注塑机行业,做自动化你就得了解这些特性,即,针对不同的塑料颗粒,他们的这些物理关键参数是不同的,包括整个注塑过程所需温度、压力、时间都是不同的。这些都是通过长时间的工程积累来实现的在机器的控制中,预设了针对不同的产品规格、材料、容积等的组合配置。

但是,这些都是有强因果性,且低耦合度的参数上。还有很多参数-比如缺陷的模式,飞边、缩痕、熔接痕、翘曲等曲线,它与这些参数的隐性关联就无法被识别。模腔压力曲线能够预测收缩率和翘曲量,而在新的材料加工时,分子结构与加工窗口和性能紧密相关。还有类似于一些需要离线才能进行的质量相关性测量,比如残余应力、影响透光性的结晶度,影响力学特性的参数,这些都得产品打出来后,进行一些破坏性测试才能进行的测试但希望能够在线解决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AI来解决呢? 

2-金属加工中的关键机理与影响因素

image.png

实际上,在我看来有时候我们讲机床行业,它的很多问题并非指的是这个机床的加工,而是指对材料本身特性的理解,以及对其有效监测、控制的Know-How。当然,在很多行业,这些都依赖于工程积累形成了工业软件比如弹簧的折弯,对于不同材料、节距、轮廓、直径等进行的回弹补偿量这个“量”究竟是多少,在对于固定产品类可以通过测试来实现。

为什么要寄望于AI?

但,所有谈智能都是因为现在的材料的变化太多了,产品的种类多了后,机器如何去应对这个变化?

还有就是,随着机器的速度越来越高,那么原来的一些影响将会变大,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原本摩擦力在低速时的影响是线性的,但到了高速的某个值后,它将变得不可控的影响力。那么,究竟他们是怎么的关系?

其实,我们希望AI真正要做的可能并不是它能够去控制,而是找到那个“关键参数设置点”,或者在其他影响变量变化的时候,能够为这种观测不到的变量提供估算,以使得其影响能够被收敛到可控的变量的参数设置上还有就是在几个关键参数都变化的时候,他们究竟应该配置怎么样的合适参数那个关键可控的点究竟怎么变化的?

至于说控制,其实你找到那个点或那条曲线控制反倒可能是容易的。这个可能PID就很管用了。但是,如果你想用AI去学习、训练找到这个动态的参数,那么你的确也得了解对象。

1).特征选择与提取-即,我们选择哪些参数,用物理模型控制的方法,而哪些参数它无法被测量控制,又是高相关性的。用学习的方法来实现。

2).在构造这个AI的学习时,我们也得了解这些要训练的参数本身的关系方向-不能具体,但能大致的去分析它的潜在关联,构造这个训练模型。

image.png

图5-PINN物理约束神经网络

现在比较热的PINN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意优化冲突、空间冲突、因果律违反等系列问题。里面还是有很多陷阱的,能够掌握物理与数据方法的各自特点才能更好的配置采样、清洗数据、权重分配等诸多问题。

3).某种算法、模型都有其能力边界和特点,如何组合使用如何为其构造合适的成本函数、并如何去校验。

4).为软件的实现提供构造,以及人机交互等易用性设计这些都建立在我们对行业加工特征、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洞察。

不同行业它有它的不同,例如半导体加工的本质是在原子级精度上构建三维结构,满足微纳尺度控制、缺陷密度、界面陡峭度的指标。而3D粉体打印追求快速融化、高导热性+高吸收率。在制药行业粉体强调温和条件下的流动与填充,需防潮和温敏保护。压延类的则要满足温度-速度-压力三元耦合,任何一项波动会通过流变特性放大为厚度、表面质量缺陷。

总之-我们得了解对象,才能更好的用好AI,谈好恋AI


来源:微信号 说东道西




楼主最近还看过


热门招聘
相关主题

官方公众号

智造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