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打印一份测试报告,就能省下几万检测费”—— 不少出口企业曾动过这样的念头。但当深圳某电子厂因自制 CE 认证报告,导致集装箱在鹿特丹港被扣,面临 20 万欧元罚款时,所有人都该清醒:出口测试报告真的能自己写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简单直接的回答是: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对于需要认证的产品,不建议甚至不允许完全自己测试。
接下来就和大家探讨下,为什么制造商在自己的实验室进行测试是不被接受的?因为这样的做法风险最高,限制最多:
缺乏公信力和独立性: 因为目标市场的监管机构(如欧盟的市场监督机构)和客户无法相信一个制造商出具的对自己产品有利的测试报告。这被视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存在利益冲突。
资质问题: 绝大多数法规和标准要求测试实验室具备特定的资质,例如 ISO/IEC 17025 认证。这是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制造商内部的实验室通常不具备此资质。
测试标准理解不当: 标准中的测试方法可能非常复杂,如果理解或操作有误,测试结果将是无效的,可能导致产品存在未知风险。
法规明确要求: 许多指令和法规明确要求测试必须由“第三方”、“公告机构”或“认可实验室”执行。
所以为了确保产品顺利进入目标市场,避免法律风险、退货和罚款,强烈建议将产品测试工作委托给有资质的、目标市场认可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 这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前期成本,但这是产品出口必须的、也是最值得的投资。